方法條件論 - 憂鬱症

By Yuri
at 2019-05-25T21:00
at 2019-05-25T21:00
Table of Contents
剛剛想到的,因為等下要讀書,怕忘記所以先寫下來。
記得之前板上有板友在我推文中寫到"不住心"這件事,可以忘記傷痛,當
時我認為這個方法是自欺欺人,但我現在認為,我那時的認知是不完整的
。
其實應該是說,不住心這個方法有用,但,應該先看"條件"。
(如果你想避世,用不住心較合適,因為你不用常常在塵世打滾。但如果
需要討生活,那這個方法就比較不合適,因為生活職場,光是一堆事就住
死你。所以問題是條件,不是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人的任何問題,應該要先看"條件"再選擇"方法"。
假設我問一個問題,身高170公分能打NBA嗎?
一定有人說能,也有人說不能。
說能的人應該是知道NBA的跳豆羅賓森,他就很矮不足170,所以知道的人
當然覺得可以。
而說不能的人,當然就是不知道這個NBA不足170的球星。
也就是說,這兩個回答問題的人,因為知識條件的不同,所以回答的答案
也不同,我認為這沒有對錯,而是因人而異。
但我們想想,我們常常在某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上,都執著與偏執誰對誰錯
,誰有用誰沒用?但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然後把
自己的詳細資訊列表,接著再將知道的解決辦法列出清單,然後挑選自己
合適的就好了啊!
像我現在體重約70公斤左右,去年還在90公斤左右,差了20公斤。
假設問題為"減肥",請問我該如何解決問題?
A.健身房 B.找批塔葛葛 C.自己研究找出辦法
這時應該會有很多人選擇A,或者B,但事實上我用的是C。
因為我的條件目前需要節省支出,所以我必須自己研究,所以我參考了多方
資料,開始實行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間接影響我的生活作息,睡眠開始規
律,所以這個方法是可以解決我的問題的,而且也符合我的條件。
而選項A或B也是對的,但就適合經濟條件較佳的人,所以這三個答案根本沒
有衝突,有衝突的是"條件"這件事。
所以想到這裡,我認為佛教與基督教基本上也沒有衝突,我以後就算去受洗
,也會去讀佛經,因為我的條件就是缺乏知識,所以兩個都讀對我來說OK滴
,我的條件如此,就該去學習。
所以在選擇方法前,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方法,而是我們自己的條件,這個
才是正解。
--
我認為必須要常常去實作一些我們認為是理想的事物,然而第一次接觸到現實,一定會感
覺失落,這很正常也很必要,因為理想與現實充滿差距。我們的大腦往往誇大了理想,所
以我們需要接觸差距,然後所謂的努力,就是縮小差距。當有一天發現差距越來越小,接
近現實,那就代表我們的大腦,幫助我們完成了夢想。
by DavidJam
--
Tags:
憂鬱症
All Comments

By Annie
at 2019-05-28T11:04
at 2019-05-28T11:04

By Queena
at 2019-05-31T03:05
at 2019-05-31T03:05

By Adele
at 2019-06-02T07:42
at 2019-06-02T07:42
Related Posts
休長假戒藥試試看?

By Selena
at 2019-05-25T17:24
at 2019-05-25T17:24
一蹶不振

By Noah
at 2019-05-25T12:03
at 2019-05-25T12:03
康復

By Olivia
at 2019-05-25T10:09
at 2019-05-25T10:09
情緒麻痺

By Jacob
at 2019-05-25T08:28
at 2019-05-25T08:28
不自殺同意書 (雷)

By Dora
at 2019-05-25T08:16
at 2019-05-25T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