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暑中醫DIY - 糖尿病

By Ivy
at 2008-04-25T00:47
at 2008-04-25T00:47
Table of Contents
【黃慧君 醫師 /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 中醫部】
時序已經進入了夏天,天熱又多雨,在此濕熱並重的季節裡,若是時常感覺到虛弱疲倦、
沉重無力、身體燥熱、胃口不佳、汗出不暢,然而一過秋涼,所有的症狀又逐漸減輕,中
醫稱此為「疰夏之症」也。其實容易中暑也好,疰夏也好,都有一個本虛標實的體質,嚴
格來講就是氣陰不足、暑熱濕盛質。臨床上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產婦或是本身
罹患慢性疾病的人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哮喘、重感冒、甲狀腺亢進、慢性肝腎
疾病等等。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體育鍛練的
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
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
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濕的症狀。適合夏季的食補中藥有西洋蔘、麥
門冬、蓮子、山藥、百合、白木耳等。此外夏季還有許多應時的蔬菜水果上市,這些蔬果
往往具有清暑熱、化濕濁的效果,例如西瓜、絲瓜、冬瓜、苦瓜、黃瓜、莧菜、蘆筍、竹
筍、甘蔗、蓮藕等。
《DIY抗暑粥》
組成:薏仁、新鮮蓮子肉、新鮮山藥、紅棗、小米、綠豆、白米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荷
葉湯(新鮮荷葉1張或乾荷葉1/3張事先煎湯備用),熬煮成粥
《DIY抗暑茶》
組成:金銀花1錢 菊花3錢 山楂5分 兌入2包綠茶 加入700c.c熱水沖服
一般民眾常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
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濕氣由裏出表
,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
刮,或隔著薄衣來刮。
操作方法:從脖子後面,順著肩膀側刮,再刮背俞穴、大椎穴。刮的力道以病人可以忍受
的程度為主,手法自上而下,由內而外,不要來回刮,並避開傷口、骨頭的位置,如此表
皮漸漸充血,直到出現紅色痧點為止。切勿一昧追求出痧,有時病情不容易出痧,拼命地
胡亂硬刮,不僅並未解除中暑症狀,反而進一步造成皮膚的損傷。
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
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
,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
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饑餓或剛吃飽者
均要慎刮、禁刮。
--
時序已經進入了夏天,天熱又多雨,在此濕熱並重的季節裡,若是時常感覺到虛弱疲倦、
沉重無力、身體燥熱、胃口不佳、汗出不暢,然而一過秋涼,所有的症狀又逐漸減輕,中
醫稱此為「疰夏之症」也。其實容易中暑也好,疰夏也好,都有一個本虛標實的體質,嚴
格來講就是氣陰不足、暑熱濕盛質。臨床上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產婦或是本身
罹患慢性疾病的人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哮喘、重感冒、甲狀腺亢進、慢性肝腎
疾病等等。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體育鍛練的
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
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
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濕的症狀。適合夏季的食補中藥有西洋蔘、麥
門冬、蓮子、山藥、百合、白木耳等。此外夏季還有許多應時的蔬菜水果上市,這些蔬果
往往具有清暑熱、化濕濁的效果,例如西瓜、絲瓜、冬瓜、苦瓜、黃瓜、莧菜、蘆筍、竹
筍、甘蔗、蓮藕等。
《DIY抗暑粥》
組成:薏仁、新鮮蓮子肉、新鮮山藥、紅棗、小米、綠豆、白米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荷
葉湯(新鮮荷葉1張或乾荷葉1/3張事先煎湯備用),熬煮成粥
《DIY抗暑茶》
組成:金銀花1錢 菊花3錢 山楂5分 兌入2包綠茶 加入700c.c熱水沖服
一般民眾常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
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濕氣由裏出表
,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
刮,或隔著薄衣來刮。
操作方法:從脖子後面,順著肩膀側刮,再刮背俞穴、大椎穴。刮的力道以病人可以忍受
的程度為主,手法自上而下,由內而外,不要來回刮,並避開傷口、骨頭的位置,如此表
皮漸漸充血,直到出現紅色痧點為止。切勿一昧追求出痧,有時病情不容易出痧,拼命地
胡亂硬刮,不僅並未解除中暑症狀,反而進一步造成皮膚的損傷。
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
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
,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
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饑餓或剛吃飽者
均要慎刮、禁刮。
--
Tags:
糖尿病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08-04-26T04:53
at 2008-04-26T04:53

By Aaliyah
at 2008-04-28T04:16
at 2008-04-28T04:16

By Hedy
at 2008-04-28T19:06
at 2008-04-28T19:06

By Lucy
at 2008-05-01T07:11
at 2008-05-01T07:11
Related Posts
問卷--關於第二型糖尿病

By Regina
at 2008-04-23T19:52
at 2008-04-23T19:52
請問這個牌子的魚油好嗎

By Ida
at 2008-04-22T08:32
at 2008-04-22T08:32
2根薯條或1碗稀飯 血糖就飆高

By Noah
at 2008-04-17T17:12
at 2008-04-17T17:12
微饑餓令你長壽的2大佐證

By Lydia
at 2008-04-06T19:12
at 2008-04-06T19:12
子宮肌瘤能吃的營養品

By Hamiltion
at 2008-04-05T21:39
at 2008-04-05T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