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長高的關鍵時刻 - 壓力
By Zanna
at 2012-09-26T09:49
at 2012-09-26T09:49
Table of Contents
壹、前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期待兒子鶴立雞群、
女兒亭亭玉立更是所有為人父母的理想,然而有些人真的如願以償、
有的則是焦慮心急,因每次接送小孩時,發現子女身高體重與同儕間有明顯落差,
當年級越高落差越大時,內心的憂慮更是加重,尤其當老師建議到小兒內分泌科檢查時,
直覺壓力更大,然而該何時治療?如何治療?說法意見更是分歧,
正統與偏方爭執不休,一般家長滿懷疑惑,以下我們以科學的角度,
將成長的觀念逐一釋疑解惑如下。
貳、影響長高的因素
根據醫療文獻統計,主要的因素是遺傳,約佔80%,其次是營養,約佔15%,
而一般人認為運動影響很大,但實際上則是很有限,最多差2~4公分。
然而父母親較矮的人,是否就注定為地虎族的呢?答案:非也。
從臨床上我們已得到大量的驗證,只要掌握對的時機、願意配合長期調理,
成果相當豐碩,無須以宿命自哀,應尋求正確的中醫調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成長的黃金期
人類長高速度最快有二大時期:一是嬰兒時期,其次是青春前期,
通常促進成長是以青春期前後為主,但男女生發育的節奏各有不同、應分別掌握。
女孩以青春前期到月經來前發育最快,月經來後,成長板受女性荷爾蒙影響,逐漸癒合,
因而不再長高,所以一般月經來後,大概只能再長高4~5公分即停止長高。
據國內研究,女孩初經到時骨齡約12歲8個月,而一般女性骨齡到14歲就很難再長高,亦
即月經來後2年停止,因次初經早者,相對較早停止長高。
女孩成長發育的黃金期是10到12歲,14歲以後就很難長高。男孩較幸運,成長發育的時間
較長,通常以12歲進入青春期到16歲發育完成,少數可達18歲,因此很容易發覺國中前女
孩身高高於男孩,國中後就逐漸被男生超越。總之男生骨齡超過16歲,女生超過14歲,就
很難長高。
肆、評估兒童身高的三種方式
一、預估未來身高:由父母親身高估算小孩未來成年的身高。
兒童身高推算公式
男生(父+母)+11 ÷ 2 ± 7﹒5公分
女生(父+母)-11 ÷ 2 ± 6 公分
二、生長曲線表評估:和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身高比較,若百分位在25以下,
即可能有生長遲緩的現象。
三、X光測量骨頭年齡:以X光照左手掌,了解目前骨頭年齡,推算長高的機會。
全文轉自:http://goo.gl/UlgXP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期待兒子鶴立雞群、
女兒亭亭玉立更是所有為人父母的理想,然而有些人真的如願以償、
有的則是焦慮心急,因每次接送小孩時,發現子女身高體重與同儕間有明顯落差,
當年級越高落差越大時,內心的憂慮更是加重,尤其當老師建議到小兒內分泌科檢查時,
直覺壓力更大,然而該何時治療?如何治療?說法意見更是分歧,
正統與偏方爭執不休,一般家長滿懷疑惑,以下我們以科學的角度,
將成長的觀念逐一釋疑解惑如下。
貳、影響長高的因素
根據醫療文獻統計,主要的因素是遺傳,約佔80%,其次是營養,約佔15%,
而一般人認為運動影響很大,但實際上則是很有限,最多差2~4公分。
然而父母親較矮的人,是否就注定為地虎族的呢?答案:非也。
從臨床上我們已得到大量的驗證,只要掌握對的時機、願意配合長期調理,
成果相當豐碩,無須以宿命自哀,應尋求正確的中醫調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成長的黃金期
人類長高速度最快有二大時期:一是嬰兒時期,其次是青春前期,
通常促進成長是以青春期前後為主,但男女生發育的節奏各有不同、應分別掌握。
女孩以青春前期到月經來前發育最快,月經來後,成長板受女性荷爾蒙影響,逐漸癒合,
因而不再長高,所以一般月經來後,大概只能再長高4~5公分即停止長高。
據國內研究,女孩初經到時骨齡約12歲8個月,而一般女性骨齡到14歲就很難再長高,亦
即月經來後2年停止,因次初經早者,相對較早停止長高。
女孩成長發育的黃金期是10到12歲,14歲以後就很難長高。男孩較幸運,成長發育的時間
較長,通常以12歲進入青春期到16歲發育完成,少數可達18歲,因此很容易發覺國中前女
孩身高高於男孩,國中後就逐漸被男生超越。總之男生骨齡超過16歲,女生超過14歲,就
很難長高。
肆、評估兒童身高的三種方式
一、預估未來身高:由父母親身高估算小孩未來成年的身高。
兒童身高推算公式
男生(父+母)+11 ÷ 2 ± 7﹒5公分
女生(父+母)-11 ÷ 2 ± 6 公分
二、生長曲線表評估:和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身高比較,若百分位在25以下,
即可能有生長遲緩的現象。
三、X光測量骨頭年齡:以X光照左手掌,了解目前骨頭年齡,推算長高的機會。
全文轉自:http://goo.gl/UlgXP
--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12-09-29T14:05
at 2012-09-29T14:05
By Heather
at 2012-10-02T03:54
at 2012-10-02T03:54
By Victoria
at 2012-10-06T07:18
at 2012-10-06T07:18
Related Posts
疲勞時做太多有氧運動 反而傷身體
By Barb Cronin
at 2012-09-21T00:32
at 2012-09-21T00:32
認清失眠類型 對症下藥讓你一夜好眠
By Kristin
at 2012-09-17T01:04
at 2012-09-17T01:04
「拉筋」恢復身體柔軟度 促進神經正常運
By Caitlin
at 2012-09-16T00:45
at 2012-09-16T00:45
緩和濕疹症狀的飲食與自然療法
By Mia
at 2012-09-14T14:22
at 2012-09-14T14:22
常吃高營養密度蔬果 天天小心肝
By Jessica
at 2012-09-07T17:10
at 2012-09-07T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