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八個養生祕密你知多少? - 養生
By Kumar
at 2017-05-31T08:55
at 2017-05-31T08:55
Table of Contents
https://myhealth911.com/20170531_899841.html
大蒜八個養生祕密你知多少?
發芽大蒜抗氧化能力更強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發芽五天的大蒜抗氧化活性要強於新鮮的大蒜。此外,發芽的大
蒜還含有不同的代謝產物,這就表明它生成了不同的物質。發芽大蒜的提取物在實驗室條
件下還能保護細胞免受某些類型的損害。
大蒜應該搗碎吃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碾碎後它們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
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吃,並且要先放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有利於大蒜素的
生成。
生吃殺菌效果好
在加熱過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機硫化物含量會逐漸下降,溫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
吃大蒜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殺菌效果。家裡用蒜拌冷盤、吃餃子時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調的蒜
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熗鍋加點糖保護大蒜素
用大蒜熗鍋時油溫不宜過高,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將大蒜拍碎後放入鍋中,喜食甜味的可
以加入少許糖,因為糖對大蒜素有保護作用,能減少高溫對大蒜素的破壞。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
大蒜根據外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較常見。
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
獨頭蒜更抗癌
獨頭蒜實際上是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產生多瓣的大蒜鱗莖。其辛辣味獨特,具
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防癌作用要高於普通分瓣蒜。
大蒜應在黑暗處儲存
新上市的大蒜含水量比較高,買回家應平鋪晾乾後再儲存,不要置於塑料袋中。大蒜最好
在通風、乾燥、黑暗處儲存,這樣能抑製其發芽。存放時還應保持外皮的完整,隨用隨剝
皮。
每天生吃不宜超過2~3瓣
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過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長期過量食用還容易
造成眼部不適。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別超過1瓣;腸胃好的人,最好每
天2~3瓣。肝病、非細菌性腹瀉、眼疾、胃病、十二指腸、腦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
大蒜八個養生祕密你知多少?
發芽大蒜抗氧化能力更強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發芽五天的大蒜抗氧化活性要強於新鮮的大蒜。此外,發芽的大
蒜還含有不同的代謝產物,這就表明它生成了不同的物質。發芽大蒜的提取物在實驗室條
件下還能保護細胞免受某些類型的損害。
大蒜應該搗碎吃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碾碎後它們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
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吃,並且要先放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有利於大蒜素的
生成。
生吃殺菌效果好
在加熱過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機硫化物含量會逐漸下降,溫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
吃大蒜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殺菌效果。家裡用蒜拌冷盤、吃餃子時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調的蒜
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熗鍋加點糖保護大蒜素
用大蒜熗鍋時油溫不宜過高,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將大蒜拍碎後放入鍋中,喜食甜味的可
以加入少許糖,因為糖對大蒜素有保護作用,能減少高溫對大蒜素的破壞。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
大蒜根據外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較常見。
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
獨頭蒜更抗癌
獨頭蒜實際上是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產生多瓣的大蒜鱗莖。其辛辣味獨特,具
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防癌作用要高於普通分瓣蒜。
大蒜應在黑暗處儲存
新上市的大蒜含水量比較高,買回家應平鋪晾乾後再儲存,不要置於塑料袋中。大蒜最好
在通風、乾燥、黑暗處儲存,這樣能抑製其發芽。存放時還應保持外皮的完整,隨用隨剝
皮。
每天生吃不宜超過2~3瓣
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過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長期過量食用還容易
造成眼部不適。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別超過1瓣;腸胃好的人,最好每
天2~3瓣。肝病、非細菌性腹瀉、眼疾、胃病、十二指腸、腦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她每天喝兩碗綠豆粥,十天後不一樣了
By Quintina
at 2017-05-30T19:46
at 2017-05-30T19:46
每天固定喝無糖咖啡,要需要再補充其他嗎
By Hedwig
at 2017-05-29T10:24
at 2017-05-29T10:24
有這7個習慣,再年輕也會高血壓!
By Jacob
at 2017-05-28T12:55
at 2017-05-28T12:55
晚餐只吃地瓜和果汁,ok嗎?
By Robert
at 2017-05-27T09:27
at 2017-05-27T09:27
只吃對食物加上運動,沒想到就能……
By Iris
at 2017-05-25T19:02
at 2017-05-25T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