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目眩找原因 - 壓力
By Joe
at 2009-06-04T18:24
at 2009-06-04T18:24
Table of Contents
有貧血問題或是相關慢性血管疾病者,常見暈眩問題。暈眩患者除了視物眼花,也易感覺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動,有時可能伴噁心嘔吐,出汗。中醫認為,此症與體內肝氣不調;氣血功能差;腎虛,無法滋養腦髓有關。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中醫認為暈眩是由「風、痰、虛」所引起。中醫所說的「風」,主要是指由肝氣不調引起的暈眩。當憂慮、生氣時,會引起肝氣不暢,氣鬱化火,進而引發暈眩。而「痰」部分,是指痰濁中阻引起的暈眩。像是飲食沒有節制,吃過多生冷油膩食物,使脾胃消化功能失常,造成暈眩。而中醫指的「虛」,主要是由於氣血虧虛引起的暈眩。因為脾胃為氣血的來源;若脾胃功能下降,導致氣血不足,,便會引發暈眩。另外,老年人體質衰弱,腎精耗損,也容易感到眩暈。
醫師指出,患者容易感到視物昏花或眼前發黑,且會感覺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動,站立不穩。輕度眩暈閉眼一下可以停止,重度暈眩者好像在坐船一樣,可能伴噁心嘔吐,心慌出汗,嚴重者無法起床,走路偏斜。臨床上暈眩常見的原因包括有貧血、梅尼爾氏症、動脈硬化、高血壓、壓力過大等。
中醫治療暈眩症,除了補氣血,也從平肝,補腎,化痰除濕著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素卿表示,臨床辨證可分為痰濁中阻,肝陽上亢,氣血不足,以及腎精不足型。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65歲的老婦人,有氣喘及高血壓病史,也有椎動脈狹窄問題。有天出現起床後頭暈頭重,一走動就十分暈眩,胸悶想吐,長達1個月都未治癒,必須人扶或用拐杖才能走路。前來看診,患者面色蒼白,喉嚨感覺有痰。辨證屬於「痰濕上泛」的眩暈,治療採用祛痰化濕,健脾和胃原則。三週後症狀輕微改善,停藥治療取穴包括百會、風池等,之後暈眩狀況改善。大約3個月後痊癒。
其他辨證治療部分,楊醫師表示,還有「肝陽上亢」型,常見面紅目赤,耳鳴失眠,頭暈頭脹,口苦心煩;治療應採用平肝潛陽、清肝瀉火原則。
「氣血不足」型,常見於貧血及勞心勞力女性婦女上班族;出現頭暈眼矇,面色萎黃,心悸睡眠差,勞累就發病;治療應採益氣養血原則。而「腎精不足」型,多見於中老年人、熬夜勞累、久病者,可見眩暈,腰膝酸軟,耳鳴,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盜汗,手足心熱等;應補腎填精。
2009/03/10 台灣新生報
<相關穴位>
風池穴:在腦空之後部,髮際凹陷處(主治眼睛疾病、神經衰弱、預防中風)
頭維穴:從眉心直上,額角之髮際處所(主治腦充血、顏面神經痲痺)
百會穴:當頭之正中(主治頭痛暈眩、中風、腦神經衰弱)
圖片說明可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johnny868105-johnny/article?mid=295&prev=309&next=286&l=a&fid=11
--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中醫認為暈眩是由「風、痰、虛」所引起。中醫所說的「風」,主要是指由肝氣不調引起的暈眩。當憂慮、生氣時,會引起肝氣不暢,氣鬱化火,進而引發暈眩。而「痰」部分,是指痰濁中阻引起的暈眩。像是飲食沒有節制,吃過多生冷油膩食物,使脾胃消化功能失常,造成暈眩。而中醫指的「虛」,主要是由於氣血虧虛引起的暈眩。因為脾胃為氣血的來源;若脾胃功能下降,導致氣血不足,,便會引發暈眩。另外,老年人體質衰弱,腎精耗損,也容易感到眩暈。
醫師指出,患者容易感到視物昏花或眼前發黑,且會感覺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動,站立不穩。輕度眩暈閉眼一下可以停止,重度暈眩者好像在坐船一樣,可能伴噁心嘔吐,心慌出汗,嚴重者無法起床,走路偏斜。臨床上暈眩常見的原因包括有貧血、梅尼爾氏症、動脈硬化、高血壓、壓力過大等。
中醫治療暈眩症,除了補氣血,也從平肝,補腎,化痰除濕著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素卿表示,臨床辨證可分為痰濁中阻,肝陽上亢,氣血不足,以及腎精不足型。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65歲的老婦人,有氣喘及高血壓病史,也有椎動脈狹窄問題。有天出現起床後頭暈頭重,一走動就十分暈眩,胸悶想吐,長達1個月都未治癒,必須人扶或用拐杖才能走路。前來看診,患者面色蒼白,喉嚨感覺有痰。辨證屬於「痰濕上泛」的眩暈,治療採用祛痰化濕,健脾和胃原則。三週後症狀輕微改善,停藥治療取穴包括百會、風池等,之後暈眩狀況改善。大約3個月後痊癒。
其他辨證治療部分,楊醫師表示,還有「肝陽上亢」型,常見面紅目赤,耳鳴失眠,頭暈頭脹,口苦心煩;治療應採用平肝潛陽、清肝瀉火原則。
「氣血不足」型,常見於貧血及勞心勞力女性婦女上班族;出現頭暈眼矇,面色萎黃,心悸睡眠差,勞累就發病;治療應採益氣養血原則。而「腎精不足」型,多見於中老年人、熬夜勞累、久病者,可見眩暈,腰膝酸軟,耳鳴,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盜汗,手足心熱等;應補腎填精。
2009/03/10 台灣新生報
<相關穴位>
風池穴:在腦空之後部,髮際凹陷處(主治眼睛疾病、神經衰弱、預防中風)
頭維穴:從眉心直上,額角之髮際處所(主治腦充血、顏面神經痲痺)
百會穴:當頭之正中(主治頭痛暈眩、中風、腦神經衰弱)
圖片說明可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johnny868105-johnny/article?mid=295&prev=309&next=286&l=a&fid=11
--
Tags:
壓力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關於睡眠時間
By Joseph
at 2009-06-03T22:31
at 2009-06-03T22:31
胃不舒服長達一個月
By Kristin
at 2009-06-01T21:34
at 2009-06-01T21:34
胃不舒服長達一個月
By Margaret
at 2009-06-01T17:07
at 2009-06-01T17:07
有氧運動,能有效增加「睡眠深睡期」
By Poppy
at 2009-05-31T09:56
at 2009-05-31T09:56
腳水腫要看哪科? 去哪裡看?
By Xanthe
at 2009-05-22T00:29
at 2009-05-22T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