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學烏克麗麗 活化大腦抗失智 - 運動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20-12-19T09:1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elderly 看板 #1VtLDQwf ]

2020/12/18 中時新聞網 大家健康雜誌

2014年一篇對瑞典老年雙胞胎(平均年齡78歲)的研究顯示,比起不彈奏樂器的雙胞胎,
彈奏樂器者罹患失智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減少了64%。醫師也表示,學習樂器幾乎
是全腦動用,可以活化觸覺、聽覺、視覺、運動、記憶、專注力與情緒的神經系統!而對
退休族而言,出門學習樂器,多了社會互動,活化腦力與身心功能的良好效應,也不只是
一堂課而已。

大教室裡的十幾位銀髮族,正圍繞著大桌子團練著。那首耳熟能詳的龍貓主題曲《鄰家的
龍貓》正從人手一把的烏克麗麗中傾流而出,讓人忍不住也想哼起「多多洛多多洛、多多
洛多多洛……」。

不過,分成三聲部的眾人,就像三張要疊合好才能顯示圖像的透明投影片,常擺在不對的
位置,讓人看得迷茫;不是有人太快搶了拍子,就是有人落在後面跟不上,主旋律常被搶
了風采;又像潺潺的河流,左邊、中間、右邊的流速不一樣,缺乏步調一致的協調性。

指導的老師擁有神奇的耳朵,總能在合奏時聽出是哪個聲部出了問題,再哼唱著帶領同學
邊演奏,邊跟上正確拍子;經過反覆地練習,最後一段完整的旋律終於被揉合出來,熟悉
的「多多洛」旋律,終於成功地化身為空氣中的愉悅曲調!

這是台北仁濟院烏克麗麗社團的練習現場,社團裡的成員都已參加過仁濟院開設的老人身
心活化課程中的「基礎烏克麗麗課程」,學員結業後每周仍自發性的前來練習。演奏的難
度比歌唱高,旋律唱得出來,不一定能演奏出來;演奏得出來,也不一定能在合奏時保持
協調性。社員分享,龍貓主題曲算比較難的曲目,也讓人看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的過程。

長期持續彈奏樂器 延緩老化,還能「腦力」全開

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王珮淳舉例,200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找來年齡相近的80位
男性,分為3組。其中20名是專業的鍵盤樂器樂師,20位為業餘鍵盤樂師,剩下的40名則
不曾彈奏樂器。他們分別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掃描,結果發現,專業樂師大腦的運動和感覺
區,以及部分的額葉、頂葉、顳葉的腦灰質體積,明顯比其他兩組大,顯示即使已成年,
大腦仍有可塑性。

王珮淳醫師解釋,這顯示了長期持續學習演奏的人,具有較活化的大腦;又因為失智症與
大腦的發炎退化、體積萎縮有關,可以推測學習樂器對於預防失智是有幫助的。

彈奏樂器需要左右腦及手眼協調,才能發揮綜效。包括視譜、記譜、用手準確彈對音、堅
持在正確的節拍上……,要熟悉有掌握度,才能駕輕就熟地演奏出心中的旋律。跟任何學
習樂器的人一樣,退休的爺爺奶奶們也需要練習,若是從未學過樂器,就需要不厭其煩的
反覆練習。

出門上課活化身心的效果 會激起連鎖反應

這些退休銀髮族們,為了一周一次的烏克麗麗課程或社團練習,回家需要花更多時間複習
。社團團員李靜平說:「一周上課2小時,但回家至少要花3小時練習,如果不練,下次來
一定跟不上。」演奏樂器是需要一定專注力的活動,有其難度,所以「每周功課」對爺爺
奶奶輩的學生來說是慎重其事。要精熟一個樂器,不只是抱著休閒放鬆的心態,而需要認
真專心的學習。

王珮淳醫師說,演奏樂器除了可以活化大腦,因為音樂本來就有調節情緒的效果,加上各
種曲風、樂器的選擇很多樣,所以年長者若願意學習演奏樂器,或者多接觸音樂,對於退
休族來說是很好的調劑。

仁濟醫院的長輩患者比例較高,加上身為「家庭醫學科」的醫師,對病患的生活型態也有
比較廣泛的關心,因為長期跟長輩互動,王珮淳醫師也累積出了一些心得。她分享說:「
鼓勵長輩出門上課,造成的良好效應不只是一堂課而已,他們為了每週的定期聚會,在一
週的其他時間需要花時間準備內容或練習,或者為了其他同學做些事,因此多了社會互動
、彼此關心,也跟身邊的人多了些話題。」這就像是在池塘裡丟了一顆石頭,會引起漣漪
一樣,跨出第一步後,自然會引起連鎖效應。

烏克麗麗的小浪漫 融化人心不分男女

烏克麗麗就像一把小型的吉他,隨身攜帶輕巧方便,音量又不大,練習時也不怕吵到別人
,還可以隨身帶著為生活增添點旋律。社團團員李靜平說:「有一次在路邊看到一群人在
唱聖歌,其中一人帶了一把烏克麗麗,只是輕輕地撥了一下弦,他們就能唱出天籟的感覺
,這個讓我覺得很驚艷!」

李靜平跟吳耀文在來仁濟院上課之前就認識,他們都是自來水博物館的志工。他們說,兩
個人平時都是「宅男」,雖然在自來水博物館當志工,但也只需要做些導覽講解,很少與
不同生活圈的人互動。後來因為有朋友在仁濟院當志工,積極地拉他們來學烏克麗麗,說
這個很有趣,所以才入門。

「不過,剛開始學的前1、2個月會有挫折感,腦袋、眼睛跟手連不起來,沒辦法彈奏出想
要的旋律,初學者得過了這個坎,才能繼續下去,否則很多人學烏克麗麗還沒入門,就放
棄了。」李靜平說。當時仁濟院的志工在他們初學時幫忙「補習」,大家努力勤練之後,
終於克服了第一道難關。

李靜平分享說,他年輕時就對會演奏、會作曲的人心生羨慕,覺得這類人是「第一等人」
;現在終於有機會從「聽歌」、「唱歌」到「學會演奏」,這種「晉級」的感覺讓他很有
成就感。

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以前求學時,音樂課都被「借」去上其他課程,小時候根本沒學到音
樂;現在這種體驗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新鮮的事。

問吳耀文學習烏克麗麗的心得,他說:「不管彈的時候成不成調,有時候只是拿起來隨意
地撥出一些音調,就會覺得心中的煩悶降低很多,心情自然地沉澱下來。學成了曲子之後
,還可以自娛娛人;持續在這裡上課、回家練習,也覺得生活更有重心!」

退休男性願意出門接觸新事物的動機通常比較低,這個烏克麗麗社團還有個特別之處,就
是一般的銀髮族課程常常是女多男少,大約8比2的懸殊比例,但這裡卻是男女各6人,1比
1的比例。團員被依照學習力、學習模式分成了三部分(剛好三個聲部),分別是自學能
力強的退休醫師、退休公務員,以及女性及媽媽族群。

出門看看非同溫層的人 怎麼過生活吧!

退休族的學習力以及習性、話題,都跟過去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有關,在這樣的團體內學習
,不但可以交到同性質的朋友,也能遇到「非同溫層」的人。因為出來接觸不同生活圈的
人,會有不同的體驗。

當被問到怎麼樣才能讓退休的男性,願意踏出家門,嘗試不同的事物?吳耀文分享說:「
男性在公園看到別人在做活動,可能心中也好奇,想試試看,但如果那個團體裡沒有一個
人出來熱情招呼、邀你一起參加,男性便不會主動要求加入。這也不算是愛面子,但就是
會有這種現象,需要有人拉著你去參與,才會跨出那一步。」

當你願意跨出一步,嘗試不同的事物,你會發現,原來人生並不是只能循著過去的固定模
式生活著,偶爾讓生活來一點小改變,有的時候,就像不同聲部的合奏一樣,在徐徐前進
的樂音中,一樣能找到與其他聲部協調的訣竅,自在地譜出和諧的樂音。

本文作者:葉語容、蔡睿縈

諮詢:王珮淳(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雜誌》2020.11)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218000005-260418?chdtv
--
[討論] 小孩雙姓: 更完整保障女人!!! https://tinyurl.com/y6fz9gny
[心得] 我只嚮往與欣賞〈小孩雙姓〉的婚姻家庭生活!!! https://tinyurl.com/v8pn4jx
[新聞] 雙姓制: 更開放、更現代,自由度更高 2014/06/27 http://tinyurl.com/onnnl5r
婚姻愛情 不過是<禮尚往來>的相互關係!!! 確定<交換到爛禮物>的人 選擇<離婚>!!!
<爛禮物>: 大男人自私沙豬 / 婆婆女沙豬 / 大小姑不孝女 / 除夕夜"被沙豬婆家"綁架
孔子第10代子孫,只有孔子1/1024的血統(=不及孔子血統千分之一)! 血統不斷稀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lderly/M.1608340314.A.EA9.html
※ 編輯: sony577 (1.162.85.4 臺灣), 12/19/2020 09:12:23
marathons: 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71.198.166.154 12/20 02:55

Tags: 運動

All Comments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20-12-20T11:53
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氣溫驟降5件事千萬做不得 專家揭恐怖風險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20-12-08T08:54
2020/12/07 中時新聞網 徐秀娥 廿四節氣「大雪」來了,從今(7)日起轉入仲冬,氣溫將比「小雪」更加寒冷。面對氣 溫驟降的天氣形態,養生習慣也必須隨之調整。專家指出,起床過猛、怕冷憋尿等習慣, 平時可能無礙,但人體碰到氣溫劇烈變化,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可怕風險。來看看這些千萬 不能做的事情,你是否也中招 ...

減量呼吸養生法及嘴貼膠帶助眠止鼾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20-12-07T23:14
網誌好讀版: https://youngoemily.pixnet.net/blog/post/24600740 知道這個方法是參加歌斐木診所舉辦的呼吸的講座,演講人為陳錚宇醫生,內容主要是介 紹鼻子的構造、菩提格呼吸法及Mewing矯正法。 醫生先說明鼻子的結構,鼻塞鼻竇炎、鼻中膈彎曲等鼻子相關的疾 ...

遠離心腎糖 名醫自身經驗揭「控糖」關鍵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20-12-05T16:10
2020/11/26 14:27 文/吳懿庭 攝影/鮑行健 宏信診所院長 陳衛華醫師。 即將進入十二月,鋒面也一波波的輪番報到,驟然下降的氣溫及早晚溫差,對失去彈性的 血管壁來說更是如臨大敵,最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而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糖尿病患者最 重要的併發症及主要死因,據統計,96.65%的糖尿病友 ...

12/12 啟動身體自癒力~TRE®壓力釋放運動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20-12-02T21:01
您是否有肌肉緊繃僵硬、睡不好、容易疲倦、腸胃消化差、自律神經失調、生理期不順、無法專注、記憶力衰退,或者容易情緒化、陷入沮喪焦慮...等等症狀?看似小毛病,但卻影響個人生活品質,或與外界的人際互動。 您是不是也會這樣?明明一直提醒自己要放鬆休息,但大腦就是停不下來,或身體還是緊繃聳肩。您可能試過各種休閒娛樂 ...

看似輕微眩暈卻是中風徵兆!醫師提醒做好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20-11-29T14:30
看似輕微眩暈卻是中風徵兆!醫師提醒做好一事很重要 2020-11-29 09:25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報導 「眩暈」、「頭暈」傻傻分不清?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鴻清解釋,一般頭暈只會感受 到頭重腳輕、頭腦不清,但眩暈一發作,患者強烈感受到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出現好像是 地板浮起或天花板塌陷的感受。 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