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還是毒 ? 你吃進了什麼 ? (中) - 養生
By Faithe
at 2011-08-23T11:42
at 2011-08-23T11:42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並茂網誌版
http://flexpower.pixnet.net/blog/post/34012849
圖
http://tinyurl.com/3r9h2pa
上一篇文章中,小編為各位介紹了藥的原理、作用以及劑型。但各位讀者是否知道,當我們
把藥吃進、注射或是塗抹於皮膚上時,是如何產生效用抑制疾病或疼痛呢 ?
小編同樣節錄了生田哲博士的《圖解藥理學入門》一書來為各位介紹「藥的一生」故事。
對於人體施用的藥物,都會經過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四個步驟。藥物在生物體內旅行的
過程就叫做「藥物動態學」。
首先,藥物進入血液之中這個過程叫做『吸收』,被吸收的藥品會經過肝臟,進入血液循環
,然後抵達目標 (病灶)及非目標組織,這個過程稱為「分布」,藥物從此開始發揮功效。
藥物大多在肝臟中進行化學反應,受到化學分解,這就是「代謝」,代謝後的藥物最後就排
放到膽汁、尿液與糞便中。
藥物的吸收
藥物一生的第一階段是吸收。如果只是停在施用位置,藥物並無法發揮效果,要從施用位置
移動到病灶才行。為此,施用的藥物必須溶解在血液中,也就是吸收。
例如,最常使用的藥錠,必須要先內服,通過食道,然後進入胃中。藥錠會在胃中破碎,釋
放主要的藥物成分,在跟胃中的其他內容物進入小腸。胃的表面積較小,而小腸的表面積比
胃要大上非常多,藥物分子可以順利地透過小腸黏膜進入血液中。
但就口服用藥來說,吃下去的藥並非百分百都能發揮效果。因為藥被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中
,必須先通過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再從肝臟遍佈全身。
由於肝臟具有分解異物的能力,所以部份藥物會在此先遭到分解,失去效用,然後隨著膽汁
被排放到十二指腸中。這種人體吸收之後的藥物,在送達全身之前,由於肝臟分解而造成的
損失,稱為「肝臟首渡效應」(first pass effect)。
藥錠從口服到溶解於血液中被身體吸收,所需時間與胃中酸鹼值、胃蠕動速度、胃內容物、
小腸消化酵素、藥物相互作用等要素有密切關聯。
如果希望服用之後一到兩分鐘就立刻生效,可以選擇舌下錠,讓藥錠在舌下溶解,由口腔粘
膜吸收。舌下錠雖然也是口服藥,但是跟一般口服藥完全不同。另一種方式為靜脈注射,靜
脈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施打到血液中,藉由血液迅速送往全身,不會有肝臟首渡效應的損失,
所以與內服藥相比,使用效率更高,具有速效性。但是靜脈注射不僅會造成痛楚,使用上也
很不方便,所以最常使用的還是內服藥。
游離型藥物
一旦藥物進入血液中吸收,並不表示會馬上直接前往病灶組織、發揮藥效。
血液中存在有血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液凝固因子等各種蛋白質,其中最多的蛋白質是血蛋
白,分子量大約5-6萬,100ml的血液中大約含有5g。
吸收後的藥物一部份會與血液中的血蛋白結合,成為「結合型藥物」。由於結合型藥物體積
太大,無法通過血管壁,會停留在血管中無法抵達病灶。因此,結合型藥物並不具有藥效。
真正能夠抵達病灶發揮預期藥效的,是沒有與血蛋白結合而單獨存在的「游離型藥物」。當
血管內的游離型藥物濃度降低,血蛋白就會脫離結合型藥物,產生「游離型藥物」。只有自
由活動的游離型藥物才能通過血管壁,抵達病灶。
由於結合型藥物無法進入任何組織,所以也不會被肝臟代謝,或是被腎臟排泄,因此,結合
型藥物會留在體內較長的時間。
每種藥與血蛋白結合的比例各不相同,與血蛋白的結合比例愈高,藥效發揮愈慢,停留在體
內的時間也愈長。
血液中的血蛋白濃度是影響藥物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像營養不良的人或老年人,血液
中的血蛋白較少,如果施用普通劑量的藥物,「結合型藥物」比例較低,「游離型藥物」比
例較高,藥效會比一般人更強。
細胞的運作是接收人體所分泌的傳遞物質或激素(荷爾蒙)。然後產生反應,藉此維持人體正
常活動。到了病灶,大多數藥物都要跟細胞表面的受體產生作用,才會發揮效果。
藥物主要由肝臟代謝
藥物一生的第三階段,就是將藥物代謝為人體容易排泄的形式。代謝主要由肝臟執行。藥物
之所以要被代謝,是因為藥物對人體來說屬於異物,人體會儘快將異物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
,或是從肝臟排泄到膽汁中,最後排出體外。
藥物會經由尿液排泄,但必須是水溶性的。可是大多數藥物屬於脂溶性,比較容易溶解在脂
肪中,所以無法直接排泄到尿液中,這時就要對脂溶性的藥物進行化學反應,將其改變成水
溶性。
藥效較高的物質,經過人體代謝,絕大多數會變成活性較低的物質,甚至完全無活性。但是
像胺基配醣體類抗生素,就完全無法代謝而被直接排出。
藥物代謝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藉由氧化、還原、加水分解,讓物質容易溶於水中。氧
化就是在藥物中加入氧,去除氫的化學反應。反之,還原就是在藥物中加入氫,去除氧的化
學反應。藥物大謝忠,以氧化佔最大多數。
藥物代謝物會被排泄到尿液中
藥物一生的第四個階段,就是代謝之後排放到膽汁、尿液、糞便中。其中最主要的路徑就是
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藥物會在肝臟中被氧化,轉為水溶性。如果血液中的「游離型藥物」
屬於水溶性,則直接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
在肝臟中經過代謝的藥物,會隨著膽汁被排放到十二指腸裡面,叫做膽汁排泄。排泄到膽汁
的藥物,會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是被排泄到十二指腸的藥物,有時會再次被吸收到肝
臟中,這個過程叫做腸肝循環。產生腸肝循環的藥物排泄較慢,藥效也較長。例如心臟衰竭
用藥毛地黃 (digitoxin)就會產生腸肝循環,因此半衰期達七天之久。
人體有兩個大豆形狀的腎臟,左右各一個,腎臟的功能是過濾血液,捨棄多於物質,保持血
液成分安定。
所謂多餘物質,就是進入人體中的藥物代謝物、廢棄物、食物中多餘的鹽份或水分等。血液
中有蛋白質,比蛋白質更小的分子會被腎小球血管壁之間的小洞過濾捨棄,這麼一來,水份
和電解離子也會一併被捨棄,但是對人體有用的成分則會被再次吸收。最後只有多餘的東西
會留在尿液中,經由膀胱排出體外。
藥物代謝中,水溶性較高的會從尿液中排泄,脂溶性較高的會被再次吸收,經由肝臟代謝增
加水溶性,然後再進行排泄。
以上的四個階段就是藥物進入人體後的一生歷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了解,肝臟與腎
臟是藥物主要的代謝器官,長期濫用藥物的後果,就是導致肝臟及腎臟功能的受損,而這樣
的損害是日積月累的,我們平日在服用藥物時並不會察覺,一旦功能損害,危及健康,後果
就難以設想。
人們服用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藥物,希望能一舉藥到病除,但吃進去的東西究竟在我們體內
做了什麼,實在是大家應該要深入了解的。
下篇,小編將為各位解說藥要何時吃,什麼是最好的吃藥時機? 以及副作用是什麼 ? 會對
人體造成什麼影響,敬請期待喔。
--
http://flexpower.pixnet.net/blog
小編的部落格
--
http://flexpower.pixnet.net/blog/post/34012849
圖
http://tinyurl.com/3r9h2pa
上一篇文章中,小編為各位介紹了藥的原理、作用以及劑型。但各位讀者是否知道,當我們
把藥吃進、注射或是塗抹於皮膚上時,是如何產生效用抑制疾病或疼痛呢 ?
小編同樣節錄了生田哲博士的《圖解藥理學入門》一書來為各位介紹「藥的一生」故事。
對於人體施用的藥物,都會經過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四個步驟。藥物在生物體內旅行的
過程就叫做「藥物動態學」。
首先,藥物進入血液之中這個過程叫做『吸收』,被吸收的藥品會經過肝臟,進入血液循環
,然後抵達目標 (病灶)及非目標組織,這個過程稱為「分布」,藥物從此開始發揮功效。
藥物大多在肝臟中進行化學反應,受到化學分解,這就是「代謝」,代謝後的藥物最後就排
放到膽汁、尿液與糞便中。
藥物的吸收
藥物一生的第一階段是吸收。如果只是停在施用位置,藥物並無法發揮效果,要從施用位置
移動到病灶才行。為此,施用的藥物必須溶解在血液中,也就是吸收。
例如,最常使用的藥錠,必須要先內服,通過食道,然後進入胃中。藥錠會在胃中破碎,釋
放主要的藥物成分,在跟胃中的其他內容物進入小腸。胃的表面積較小,而小腸的表面積比
胃要大上非常多,藥物分子可以順利地透過小腸黏膜進入血液中。
但就口服用藥來說,吃下去的藥並非百分百都能發揮效果。因為藥被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中
,必須先通過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再從肝臟遍佈全身。
由於肝臟具有分解異物的能力,所以部份藥物會在此先遭到分解,失去效用,然後隨著膽汁
被排放到十二指腸中。這種人體吸收之後的藥物,在送達全身之前,由於肝臟分解而造成的
損失,稱為「肝臟首渡效應」(first pass effect)。
藥錠從口服到溶解於血液中被身體吸收,所需時間與胃中酸鹼值、胃蠕動速度、胃內容物、
小腸消化酵素、藥物相互作用等要素有密切關聯。
如果希望服用之後一到兩分鐘就立刻生效,可以選擇舌下錠,讓藥錠在舌下溶解,由口腔粘
膜吸收。舌下錠雖然也是口服藥,但是跟一般口服藥完全不同。另一種方式為靜脈注射,靜
脈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施打到血液中,藉由血液迅速送往全身,不會有肝臟首渡效應的損失,
所以與內服藥相比,使用效率更高,具有速效性。但是靜脈注射不僅會造成痛楚,使用上也
很不方便,所以最常使用的還是內服藥。
游離型藥物
一旦藥物進入血液中吸收,並不表示會馬上直接前往病灶組織、發揮藥效。
血液中存在有血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液凝固因子等各種蛋白質,其中最多的蛋白質是血蛋
白,分子量大約5-6萬,100ml的血液中大約含有5g。
吸收後的藥物一部份會與血液中的血蛋白結合,成為「結合型藥物」。由於結合型藥物體積
太大,無法通過血管壁,會停留在血管中無法抵達病灶。因此,結合型藥物並不具有藥效。
真正能夠抵達病灶發揮預期藥效的,是沒有與血蛋白結合而單獨存在的「游離型藥物」。當
血管內的游離型藥物濃度降低,血蛋白就會脫離結合型藥物,產生「游離型藥物」。只有自
由活動的游離型藥物才能通過血管壁,抵達病灶。
由於結合型藥物無法進入任何組織,所以也不會被肝臟代謝,或是被腎臟排泄,因此,結合
型藥物會留在體內較長的時間。
每種藥與血蛋白結合的比例各不相同,與血蛋白的結合比例愈高,藥效發揮愈慢,停留在體
內的時間也愈長。
血液中的血蛋白濃度是影響藥物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像營養不良的人或老年人,血液
中的血蛋白較少,如果施用普通劑量的藥物,「結合型藥物」比例較低,「游離型藥物」比
例較高,藥效會比一般人更強。
細胞的運作是接收人體所分泌的傳遞物質或激素(荷爾蒙)。然後產生反應,藉此維持人體正
常活動。到了病灶,大多數藥物都要跟細胞表面的受體產生作用,才會發揮效果。
藥物主要由肝臟代謝
藥物一生的第三階段,就是將藥物代謝為人體容易排泄的形式。代謝主要由肝臟執行。藥物
之所以要被代謝,是因為藥物對人體來說屬於異物,人體會儘快將異物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
,或是從肝臟排泄到膽汁中,最後排出體外。
藥物會經由尿液排泄,但必須是水溶性的。可是大多數藥物屬於脂溶性,比較容易溶解在脂
肪中,所以無法直接排泄到尿液中,這時就要對脂溶性的藥物進行化學反應,將其改變成水
溶性。
藥效較高的物質,經過人體代謝,絕大多數會變成活性較低的物質,甚至完全無活性。但是
像胺基配醣體類抗生素,就完全無法代謝而被直接排出。
藥物代謝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藉由氧化、還原、加水分解,讓物質容易溶於水中。氧
化就是在藥物中加入氧,去除氫的化學反應。反之,還原就是在藥物中加入氫,去除氧的化
學反應。藥物大謝忠,以氧化佔最大多數。
藥物代謝物會被排泄到尿液中
藥物一生的第四個階段,就是代謝之後排放到膽汁、尿液、糞便中。其中最主要的路徑就是
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藥物會在肝臟中被氧化,轉為水溶性。如果血液中的「游離型藥物」
屬於水溶性,則直接從腎臟排泄到尿液中。
在肝臟中經過代謝的藥物,會隨著膽汁被排放到十二指腸裡面,叫做膽汁排泄。排泄到膽汁
的藥物,會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是被排泄到十二指腸的藥物,有時會再次被吸收到肝
臟中,這個過程叫做腸肝循環。產生腸肝循環的藥物排泄較慢,藥效也較長。例如心臟衰竭
用藥毛地黃 (digitoxin)就會產生腸肝循環,因此半衰期達七天之久。
人體有兩個大豆形狀的腎臟,左右各一個,腎臟的功能是過濾血液,捨棄多於物質,保持血
液成分安定。
所謂多餘物質,就是進入人體中的藥物代謝物、廢棄物、食物中多餘的鹽份或水分等。血液
中有蛋白質,比蛋白質更小的分子會被腎小球血管壁之間的小洞過濾捨棄,這麼一來,水份
和電解離子也會一併被捨棄,但是對人體有用的成分則會被再次吸收。最後只有多餘的東西
會留在尿液中,經由膀胱排出體外。
藥物代謝中,水溶性較高的會從尿液中排泄,脂溶性較高的會被再次吸收,經由肝臟代謝增
加水溶性,然後再進行排泄。
以上的四個階段就是藥物進入人體後的一生歷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了解,肝臟與腎
臟是藥物主要的代謝器官,長期濫用藥物的後果,就是導致肝臟及腎臟功能的受損,而這樣
的損害是日積月累的,我們平日在服用藥物時並不會察覺,一旦功能損害,危及健康,後果
就難以設想。
人們服用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藥物,希望能一舉藥到病除,但吃進去的東西究竟在我們體內
做了什麼,實在是大家應該要深入了解的。
下篇,小編將為各位解說藥要何時吃,什麼是最好的吃藥時機? 以及副作用是什麼 ? 會對
人體造成什麼影響,敬請期待喔。
--
http://flexpower.pixnet.net/blog
小編的部落格
--
Tags:
養生
All Comments
By Hedy
at 2011-08-27T18:22
at 2011-08-27T18:22
By Jacky
at 2011-08-29T18:31
at 2011-08-29T18:31
Related Posts
熬夜的定義是怎麼看的?
By Steve
at 2011-08-23T11:14
at 2011-08-23T11:14
更年期不適症擾人 多吃百合有助改善
By Gary
at 2011-08-23T08:42
at 2011-08-23T08:42
每日健康飲食指南10要點
By Liam
at 2011-08-23T08:39
at 2011-08-23T08:39
飲食造成光敏感 吃東西應注意
By Vanessa
at 2011-08-23T08:38
at 2011-08-23T08:38
熬夜的定義是怎麼看的?
By Kristin
at 2011-08-23T08:33
at 2011-08-23T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