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養生6招 - 養生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8-11-04T10:41

Table of Contents

夏天火氣旺,脾氣易火爆衝動,
提供6招靜心養生法,讓你一「夏」擁有好心情。

「火氣大」這句話就像炙夏的孿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詳。反應在身體上,如口乾舌躁、長面皰、嘴破等等。更常見的是,心煩躁怒、情緒起伏大。

為什麼夏季特別容易煩躁?因為「夏季屬火,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表示內裡(軀殼裡)熱量高,」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董延齡中醫師說,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和心理健康將受到影響。

氣功大師李鳳山進一步解釋,西方醫學找不到「火氣」的實體,然而傳統醫學中,「火氣」卻能解釋許多疾病症狀。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都有火,正常的火是生命動力的來源,當受到內火(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或外火(風暑濕熱等環境變化)侵擊時,所導致的生理機能失調現象,即謂之「火氣」。

人們從事夏季養生時,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調養,情緒養生經常被忽略。其實,人在溽暑時節,更容易無端升起的煩躁而亂發脾氣,內火攻心、情緒失衡。如何降低心火,讓情緒穩定下來,格外重要。

6招管理好情緒

1.該睡時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董延齡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容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2.運動量不要太大 儘量從事溫和運動,董延齡中醫師認為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院教練饒懷英解釋,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

她建議酷暑最好選擇練氣養生運動,少在烈陽下長期曝曬,或從事激烈運動。因為身體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時,只能流入較粗的水管般,氧氣很快進入身體內較粗的血管,較細微的血管或微血管則不易獲得氧氣。」甚且還有比血管更細緻的叫做經絡,「經絡不走血液、而是走氣,血要靠氣推動,沒有氣就沒有血,也就是常聽到的氣血循環。」

所以,如果要讓細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龍頭的水柱轉小,一點一滴注入。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的養分。

3.避免吃太「濁」的食物從養生觀點,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容易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饒懷英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裡游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
料理方式也儘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少吃。

董延齡醫師回憶以前在東北老家,每逢五、六、七月,人們完全不吃牛、羊肉等上火食物,只吃魚、蔬菜和水果,以免「熱上加熱」。他認為現代人飲食太亂,沒有順著自然時序調整,大熱天吃羊肉爐、蒙古烤肉,無異加速心火旺,難怪整個社會瀰漫焦躁不安的情緒。

4.少吃冰涼食物 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歡迎的食物,卻是最不妥的食物,因為冷熱易失調。

當外在環境溫度高時,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人體適應力和溫度調節力其實沒那麼強,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

尤其容易有胸痛、胸悶現象,因為當心肺突然且急遽收縮,會影響換氣功能,呼吸一受挫,自然胸悶。當體內氧氣不足,易導致心神渙散,鬱悶不樂。

董延齡醫師舉例,大熱天你敢不敢用冰水澆洗身體呢?如果不敢,怕刺激過強,那麼,為什麼要往體內灌冰水,對身體的刺激更強烈,這點經常被人們所疏忽。

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

至於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袪熱補氣。要注意的是,「再好的食物或飲品,長時間使用過量,也不健康,」董延齡強調靜心養氣,首重平衡。
5.日常生活動作不急不緩,先「氣和」再「心平」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如果氣的運行紊亂,不夠自然活暢,身心都易致病。

靜心養生其實不難,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能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讓呼吸勻稱有序,「氣」自然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6.養身也修性 夏季主火,是一年當中能量最旺盛的時節,如果不加妥善運用,情緒反而失調暴躁。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

「練功後我有個心得,發怒前真的會多一秒鐘思考時間出來,就夠我反省該不該發這頓脾氣,」饒懷英不急不徐說著,要懂得把反抗別人的氣沉下來,做好情緒管理,唯有修心。

她自己的做法是,當事情令自己心存疙瘩時,就清楚說出來。這時要修的是如何不帶情緒說出自己意見,撇開會傷人的形容詞,直接溝通事件本身,修練到「講話不帶情緒,最高明。」

坦承自己還差一大截的饒懷英記得,有次她和師兄姐有歧見,為了和平落幕,決定全部離開現場,大家同意在例行開會時提出檢討。沒想到開會時沒人提半句話,她覺得很奇怪,後來才恍然,大家其實在乎的是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既然都做完了,過程中難免爭執也沒那麼要緊,不須非要爭出高下。

她體悟到「如果不願說出內心不滿,就開心地做它,意思是不要去碎嘴。」如果功力還不足以不帶情緒討論,至少可以換個心態,避免讓不良的情緒持續生波起浪。

從情緒養生觀點,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慾,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李鳳山強調。

穩定情緒的簡易氣功
動作示範: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院教練 饒懷英

合十吐納法:
這個動作偏於緩慢,有助消暑降火,靜心養氣。

1.雙腳平行與肩同寬。

2.吸氣時兩手邊分,往上提,提到最高點時雙手合十。

3.順勢以口吐氣,成一直線往下走到胸前開掌。

4.緩緩將兩手放下,身體回正。

交叉甩手功
這個動作取法大金剛(黑猩猩)的擺手動作,能強筋壯骨,

心情愉快,常保喜悅。

1.兩腳同肩寬,雙腳平行。

2.輕鬆將兩手張開,一手上一手下,交叉拍打在身上。

3.同法,保持節奏感將手換邊,兩手上下交叉拍在身上。

4.拍合過程中,身體保持上下彈性,每回練習10分鐘。

你火氣大嗎?
傳統醫學所謂的「火氣大」,指的是「焦」火旺,

火氣造成的失調不單是某一器官,影響遍及全身,

對應的部位和症狀如下圖。

上焦火旺
(兩乳中間有個穴,穴到頭頂謂之上焦)

對應部位:心、肺

症狀:口乾,一直無法解渴、

眼起紅絲、喉嚨痛、

舌頭發炎、鼻腔乾燥、呼吸熱、

耳朵痛、長面皰、青春痘、

頭脹、頭痛、失眠、四肢發熱等。

中焦火旺
(從兩乳中間的穴到肚臍,謂之中焦)

對應部位:胃、肝、

脾臟、胰臟

症狀:如果肝火旺,

易口乾苦、頭暈、

體弱。

如果胃火旺,則有口臭、

齒齦腫痛、易飢等症狀。

下焦火旺
(肚臍以下,謂之下焦)

對應部位:肛門尿道等

排泄器官、直腸

症狀:便秘、腹瀉、

尿道發炎、女性有黃帶現象、

肛門腫脹等症狀。


--

All Comments

胡中醫信箱第037集--健忘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08-11-04T08:53
[影音] 胡中醫信箱第037集--健忘 節目長度:15分 你會忘東忘西嗎?這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喔。中醫也有對健忘的治療方法,胡醫師 還要提供大家記憶的好方法。 節目下載:http://0rz.tw/fe4Z9 (from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 -- 2008新唐人電視台全球系列大賽 http://c ...

大家知道ZC008蓮生津華錠嗎???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08-11-04T01:09
因為我父親肝不好 所以我有買給他服用 但最近報導說錠劑以換成膠囊 不知道現在大家買到的是哪種產品 我目前買到的還是錠劑唷! 現在對這產品真的很大的問號 到底該不該在買下去...??????????????????? - ...

夏秋交接,身體不「火大」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08-11-03T18:00
‧康健 2008/10/30 猛灌水還是口乾舌燥、擦了保養品皮膚仍緊繃泛紅……,如何加強「體內保濕」? 【文/李怡嬅;攝影/陳怡安】 中秋過後,天氣明顯轉涼。 「哈啾!哈啾!」,連接許多個早晨,28歲的佳蓉啾啾的打著成串的噴嚏,她過敏的鼻子 總是最先感受到秋天捎來的訊息。 而40歲、在電腦公 ...

鼾聲如雷 當心呼吸中止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8-11-03T17:58
‧大家健康 2008/10/31 鼾聲大作不僅擾人清夢,也影響睡眠品質;嚴重時,還可能發生猝死危機…… 然而,引 發睡眠障礙的原因複雜,以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為常見。如何才能有效改善症狀、安安穩穩 的睡上一覺? 【文/陳韻中】 前陣子立委顏清標因急性心衰竭住進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睡眠生理檢查後,經醫生會診 ...

心律不整基本救命術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08-11-03T17:40
‧健康世界 2008/10/23 對已出現心律不整症狀的病人,急救的口訣是「叫叫ABC」,第一個叫是看看病人是否還 有意識,第二個叫是打119電話叫救援,A則是看呼吸道是否順暢,B是看病人是否還有 呼吸,C是按摩心臟維持循環。這就是心律不整病患的基本救命術。 【撰文/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馬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