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研究 日曬太少 東亞學童近視冠全球 - 壓力
![Daniel avatar](/img/dog2.jpg)
By Daniel
at 2012-05-05T12:40
at 2012-05-05T12:40
Table of Contents
澳洲研究 日曬太少 東亞學童近視冠全球
作者: 尹德瀚╱綜合報導、黃天如/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黃天如/台北報導】
澳洲國立大學摩根教授(Ian Morgan)的一項研究指出,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南韓在內的東亞地區各國,都市中小學生的近視比率冠於全球,平均高達八○至九○%,主要原因不在於遺傳,而是與環境有關,因為東亞學生常窩在室內,到戶外活動的時間太短,很少接觸陽光所致。
醫學界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能預防眼軸變長,而眼軸變長會扭曲光進入眼睛後的焦點,形成近視。摩根說,亮光有助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根據這項研究,其他地區中小學生的近視比率都遠低於東亞,英國約二○%至三○%,澳洲白人學生約一○%,非洲學生更低到只有二至三%。
之前的研究假定,東亞學生近視比率特高與遺傳有關。但摩根的研究提出另類觀點;他指出,由於龐大的教育壓力,加上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作息安排,導致學生待在戶外的時間被減至最低,例如中午正是日光最強、最能預防近視的時段,但東亞學生卻被學校安排午睡。新加坡學生近視比率高達九○%,而其小學生一天平均戶外活動時間只有卅分鐘,相形之下,澳洲學生平均約三小時。
摩根指出,學生每天待在戶外二至三小時,大概就足以預防近視。
摩根的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針對澳洲學者研究發現日曬可能有助大腦多巴胺的分泌,進而達到預防近視的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說,醫界目前只知多從事戶外活動,讓眼睛睫狀肌適時透過遠眺放鬆休息,有助減少近視,但對其中可能隱含的「生化機轉」並不清楚,相關研究值得近一步探究。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12012050500113.html
近視多因日曬少 無關K書K電腦
作者: 編譯彭淮棟、李京倫╱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5月5日 上午4:59
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四日刊出研究報告指出,東亞大都市中學畢業生八到九成近視,比率冠於全球,主因是課業壓力大與太少從事戶外活動。
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南韓大都市剛畢業及即將畢業的中學生,近視者達八到九成,其中一到兩成是可能導致失明的重度近視。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摩爾根(Ian Morgan)主持的這項研究指出,東南亞許多學生花費長時間上課、做作業,對眼睛造成壓力,但若白天在戶外活動兩三小時,可以抵消前述壓力,維持眼睛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極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預防眼球變長。眼球變長,會扭曲進入眼睛的光的焦點。摩爾根說:「顯然,明亮的光線有助於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數十年來科學家認為東亞學生近視和基因有關,這份研究報告卻指出,基因的影響雖不能完全排除,但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摩爾根說,東亞的孩子「在學校裡也不太到戶外,回家後又待在屋裡念書、看電視」。
許多東亞國家學生要午睡,摩爾根說這會錯過預防近視的主要戶外光線,「繁重課業壓力和學校作息安排,都讓學子接觸明亮自然光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報告指出,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能預防近視並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當書蟲和迷電腦本身都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摩爾根說,只要多到戶外,念多少書都沒關係:「有些孩子用功念書,然後到戶外痛快玩,他們通常不會近視。只知用功看書而足不出戶,才有風險。」
摩爾根表示,每天在戶外二到三小時大概都算安全。戶外時間包括玩樂,以及走路上學和回家。他說,學校和家長的課題是,想辦法使孩子多在有合理亮度的自然光下活動,又不妨礙功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4/7072887.shtml
--
楞嚴咒心:
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 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虎信 都嚧甕泮○娑婆訶
「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烏尼卡,施
達打巴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作者: 尹德瀚╱綜合報導、黃天如/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黃天如/台北報導】
澳洲國立大學摩根教授(Ian Morgan)的一項研究指出,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南韓在內的東亞地區各國,都市中小學生的近視比率冠於全球,平均高達八○至九○%,主要原因不在於遺傳,而是與環境有關,因為東亞學生常窩在室內,到戶外活動的時間太短,很少接觸陽光所致。
醫學界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能預防眼軸變長,而眼軸變長會扭曲光進入眼睛後的焦點,形成近視。摩根說,亮光有助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根據這項研究,其他地區中小學生的近視比率都遠低於東亞,英國約二○%至三○%,澳洲白人學生約一○%,非洲學生更低到只有二至三%。
之前的研究假定,東亞學生近視比率特高與遺傳有關。但摩根的研究提出另類觀點;他指出,由於龐大的教育壓力,加上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作息安排,導致學生待在戶外的時間被減至最低,例如中午正是日光最強、最能預防近視的時段,但東亞學生卻被學校安排午睡。新加坡學生近視比率高達九○%,而其小學生一天平均戶外活動時間只有卅分鐘,相形之下,澳洲學生平均約三小時。
摩根指出,學生每天待在戶外二至三小時,大概就足以預防近視。
摩根的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針對澳洲學者研究發現日曬可能有助大腦多巴胺的分泌,進而達到預防近視的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說,醫界目前只知多從事戶外活動,讓眼睛睫狀肌適時透過遠眺放鬆休息,有助減少近視,但對其中可能隱含的「生化機轉」並不清楚,相關研究值得近一步探究。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12012050500113.html
近視多因日曬少 無關K書K電腦
作者: 編譯彭淮棟、李京倫╱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5月5日 上午4:59
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四日刊出研究報告指出,東亞大都市中學畢業生八到九成近視,比率冠於全球,主因是課業壓力大與太少從事戶外活動。
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南韓大都市剛畢業及即將畢業的中學生,近視者達八到九成,其中一到兩成是可能導致失明的重度近視。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摩爾根(Ian Morgan)主持的這項研究指出,東南亞許多學生花費長時間上課、做作業,對眼睛造成壓力,但若白天在戶外活動兩三小時,可以抵消前述壓力,維持眼睛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極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預防眼球變長。眼球變長,會扭曲進入眼睛的光的焦點。摩爾根說:「顯然,明亮的光線有助於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數十年來科學家認為東亞學生近視和基因有關,這份研究報告卻指出,基因的影響雖不能完全排除,但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摩爾根說,東亞的孩子「在學校裡也不太到戶外,回家後又待在屋裡念書、看電視」。
許多東亞國家學生要午睡,摩爾根說這會錯過預防近視的主要戶外光線,「繁重課業壓力和學校作息安排,都讓學子接觸明亮自然光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報告指出,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能預防近視並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當書蟲和迷電腦本身都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摩爾根說,只要多到戶外,念多少書都沒關係:「有些孩子用功念書,然後到戶外痛快玩,他們通常不會近視。只知用功看書而足不出戶,才有風險。」
摩爾根表示,每天在戶外二到三小時大概都算安全。戶外時間包括玩樂,以及走路上學和回家。他說,學校和家長的課題是,想辦法使孩子多在有合理亮度的自然光下活動,又不妨礙功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4/7072887.shtml
--
楞嚴咒心:
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 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虎信 都嚧甕泮○娑婆訶
「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烏尼卡,施
達打巴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Tags:
壓力
All Comments
![Zenobia avatar](/img/cat5.jpg)
By Zenobia
at 2012-05-10T04:50
at 2012-05-10T04:50
Related Posts
《吃對食物 減少白髮》想擁有烏溜溜秀髮
![Elvira avatar](/img/girl1.jpg)
By Elvira
at 2012-04-14T20:22
at 2012-04-14T20:22
我的林書豪減肥法
![Ingrid avatar](/img/woman.jpg)
By Ingrid
at 2012-04-10T10:27
at 2012-04-10T10:27
肝脾肺功能調養好 皮膚自然水噹噹
![Hazel avatar](/img/girl3.jpg)
By Hazel
at 2012-04-10T10:19
at 2012-04-10T10:19
多夢
![Rachel avatar](/img/woman.jpg)
By Rachel
at 2012-04-05T17:27
at 2012-04-05T17:27
壓力鍋 感冒易上身
![Jake avatar](/img/beaver.jpg)
By Jake
at 2012-04-05T01:05
at 2012-04-05T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