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警告 鮪魚三明治未鮮吃 恐中毒 - 養生
By Yuri
at 2005-09-17T08:34
at 2005-09-17T08:34
Table of Contents
打開的魚罐頭或未立即食用的鮪魚三明治,應立刻冷藏,以免因魚肉放置在室溫下產生組
織胺,食用後可能中毒。
記者蔡育豪/攝影
【記者劉雲龍/香港報導】
香港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調查發現,香港市面大部分罐頭魚和鮪魚三
明治的「組織胺」含量,雖都符合安全標準,但開罐後和存放在室溫中不久,便會產生大
量組織胺,食用後可能導致組織胺中毒。
食環署顧問醫師何玉賢說,鮪魚、鯖魚、沙丁魚、鳳尾魚等魚類含豐富的組織氨酸,受腸
桿菌類細菌感染後,會轉化為組織胺(histamine);人體攝取過量組織胺,會導致組織
胺中毒或鯖魚中毒,出現嘴麻痺和刺痛、出疹、心悸、惡心、嘔吐、頭痛、臉部通紅等症
狀。由於症狀與食物過敏極相似,所以常被忽略。
食環署最近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測試市面四十三種罐頭魚和鮪魚三明治樣本,發現組織
胺含量都符合標準,每千克魚肉含二百毫克組織胺。不過,當局進一步測試溫度對組織胺
影響時,發現在攝氏廿二度環境下放置含微量組織胺的鮪魚,廿四小時後,每千克樣本含
組織胺達二千二百到二千六百毫克,是國際標準上限的十一到十三倍。若在攝氏卅三度存
放四小時,每千克樣本發現四點四毫克組織胺;但存放八小時後,組織胺含量便上升到一
千一百毫克。
消委會上個月到十四家販賣鮪魚三明治的商店抽查,發現三家沒有將三明治放在冰箱;其
餘十一家雖將三明治放在冰箱內,但部分冰箱溫度高達攝氏十五度,只有三家冰箱溫度在
攝氏零到四度,符合標準。
當局呼籲民眾不要將鮪魚存放在室溫地方太久,罐頭魚開罐後,以及並非立即出售的三明
治,應存放在攝氏四度或以下的地方。罐頭魚開罐後,應在一兩天內吃完,剩下的則丟掉
;購買鮪魚三明治,應注意保存期和冰箱溫度,儘快吃掉。
【記者孟祥傑、許峻彬/台北報導】醫師和學者分別提醒消費者,青皮紅肉魚類的紅肉內
含有組織氨酸,這些組織氨酸經過空氣中的細菌分解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組織胺,因
此鮪魚罐頭、鮪魚三明治若未吃完,應該立刻冷藏。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表示,鯖魚科魚類包括鯖魚、鮪魚、鰹魚等,這些魚種通
常含有較高的組織氨酸;魚肉接觸空氣中的細菌後,細菌在魚肉上產生代謝作用,會轉化
成組織胺,且溫度愈高、與空氣接觸時間愈長,產生的組織胺也會愈來愈多;非鯖魚科的
沙丁魚、鬼頭刀的組織氨酸含量也不低。
張正明表示,漁民將鯖魚科魚類捕獲上船後,魚體表面的組織胺便慢慢產生,送入加工廠
後,若處理過程過長,就可能累積許多組織胺;他指出,國外將魚罐頭的組織胺含量標準
訂為五十ppm,即使組織胺含量已超過五十ppm,也不見得產生腐敗味,消費者其實無法從
目測或嗅覺得知鯖魚、鮪魚罐頭內已產生多少組織胺。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組織胺具有熱穩定的性質,即使加熱煮熟也無
法去除,食用這些含有組織胺的魚肉會產生血管擴張、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
狀,嚴重者會致命,立刻到醫院就醫可以用抗組織胺解毒。
林杰樑表示,新鮮魚若未冷藏冷凍,放置在空氣中也會產生組織胺,因此購買新鮮的青皮
紅肉魚類,應該立刻冷藏冷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組織胺是海鮮類食物在腐敗過程中產生的物質
,而且鮪魚罐頭與鮪魚三明治都是熟食,熟食在室溫中本來不應該放置超過兩小時,不然
除了會產生組織胺,也會逐漸滋生細菌,引發腸胃炎等食物中毒的問題。
【2005/09/17 聯合報】
--
Tags:
養生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05-09-19T19:51
at 2005-09-19T19:51
Related Posts
請問有關科學中藥
By Rae
at 2005-09-14T19:46
at 2005-09-14T19:46
服用銀杏 藥師教你
By Catherine
at 2005-09-14T09:57
at 2005-09-14T09:57
醫師養生術》蔡清霖 再忙也要跑
By Olga
at 2005-09-14T09:56
at 2005-09-14T09:56
喝完牛奶肚子怪怪的
By Ursula
at 2005-09-14T01:39
at 2005-09-14T01:39
Re: 一流汗就感覺很累
By Mia
at 2005-09-13T19:56
at 2005-09-13T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