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蒲公英,沒想到它是最好的“排毒草” - 養生
By Christine
at 2017-04-24T15:42
at 2017-04-24T15:42
Table of Contents
文章來源:http://myhealth911.com/20170422_559965.html
蒲公英是常見的野菜,如果你遇見了,一定要見多少就采多少。
它不僅能做養生菜肴,還能與其他藥材搭配起來治病。
如何利用蒲公英治療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
感冒
蒲公英+防風 驗方:
蒲公英3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每天3次,服用5天。
(中藥蒲公英)
春季是感冒頻發的季節,且病情常常變化多端。人體感受風寒之邪,久而化熱,
適宜用清熱解毒之法去之。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防風主治自汗、盜汗、偏頭風、正頭風、破傷風(牙關緊閉)等。
荊芥常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等的初起階段。
大青葉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治熱病、神昏、斑疹、黃疸、口瘡等疾病。
(防風)
這個方子中四藥同用,能夠清熱解毒,治療春季感冒傷風十分有效。
氣管炎
蒲公英+魚腥草驗方:
干蒲公英20克,魚腥草15克,水煎服,代茶飲,15天為一療程。
百姓俗稱的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炎性變化,
有長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狀。氣管炎早期症狀較輕,多在冬季發作,
春暖後緩解,且病程緩慢,所以很多人經常注意不到。
(魚腥草)
魚腥草俗稱豬鼻孔、折耳根,可食可藥,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健胃消食。
可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多種病症,蒲公英和魚腥草相輔相成,共同作用。
另外,病人經過一療程治療後,需根據實際情況看是否需要換藥。
------------------------------------------------------------------------------
原來蒲公英是一個那麼棒的中藥材,看到上述的功能,如果有人有需要的話,
有道中藥店的時候或許可以問問看唷!!!
--
蒲公英是常見的野菜,如果你遇見了,一定要見多少就采多少。
它不僅能做養生菜肴,還能與其他藥材搭配起來治病。
如何利用蒲公英治療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
感冒
蒲公英+防風 驗方:
蒲公英3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每天3次,服用5天。
(中藥蒲公英)
春季是感冒頻發的季節,且病情常常變化多端。人體感受風寒之邪,久而化熱,
適宜用清熱解毒之法去之。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防風主治自汗、盜汗、偏頭風、正頭風、破傷風(牙關緊閉)等。
荊芥常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等的初起階段。
大青葉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治熱病、神昏、斑疹、黃疸、口瘡等疾病。
(防風)
這個方子中四藥同用,能夠清熱解毒,治療春季感冒傷風十分有效。
氣管炎
蒲公英+魚腥草驗方:
干蒲公英20克,魚腥草15克,水煎服,代茶飲,15天為一療程。
百姓俗稱的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炎性變化,
有長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狀。氣管炎早期症狀較輕,多在冬季發作,
春暖後緩解,且病程緩慢,所以很多人經常注意不到。
(魚腥草)
魚腥草俗稱豬鼻孔、折耳根,可食可藥,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健胃消食。
可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多種病症,蒲公英和魚腥草相輔相成,共同作用。
另外,病人經過一療程治療後,需根據實際情況看是否需要換藥。
------------------------------------------------------------------------------
原來蒲公英是一個那麼棒的中藥材,看到上述的功能,如果有人有需要的話,
有道中藥店的時候或許可以問問看唷!!!
--
Tags:
養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紫薯奶昔,營養價值高
By Anthony
at 2017-04-24T14:22
at 2017-04-24T14:22
糖醋蒜的醃製方法及食用注意事項
By Zenobia
at 2017-04-24T13:00
at 2017-04-24T13:00
茄子這樣做,不用一滴油,綿軟入味超好吃
By Joseph
at 2017-04-22T20:22
at 2017-04-22T20:22
空腹喝牛奶的壞處,看完後要學會正確喝法
By Annie
at 2017-04-22T14:00
at 2017-04-22T14:00
喝新茶易得胃病!喝茶6大禁忌最易被忽視
By Christine
at 2017-04-22T13:52
at 2017-04-22T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