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阿茲海默症 - 失智症
By Elma
at 2017-08-26T19:45
at 2017-08-26T19:45
Table of Contents
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最新資料,美國失智症人口已超過500萬人。每年盛行率穩定地增加 0.1% ,90~95年中失智人口增加24,352人。民國100年台灣總失致人口已經超過19萬人。
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主要是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記憶力、定像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失智症可能伴隨干擾行為,像是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若是狀況太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過了35歲記憶力會隨著年紀慢慢的退化。
引起失智症之原因,腦退化(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顱內病灶(如中風、腫瘤、外傷、硬腦膜下血腫、正常壓水腦症),中樞神經感染(如梅毒、愛滋病),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氏症候群),代謝疾病(如尿毒症、肝性腦病變、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 B1、B12、葉酸、菸鹼缺乏),毒物(如酒精、重金屬、鎮定劑)。
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失智症,好發於65歲之後,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 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如下,老年、唐氏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停經、頭部外傷、血脂 蛋白第四型基因、低教育程度、女性。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 又稱老人痴呆症。近年來,全球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據估計,在美國有450萬人(1.5%人口比率)罹患阿茲海默症,預估至2050年,將有132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日本約170萬,英國約77萬,全球約1800萬 (2004年)。
失智症(英語:Dementia、德語: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來自拉丁語(de- 意指「遠離」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特別會影響到記憶、注意力、語言、解題能力。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失智症可分為可逆或不可逆,視疾病成因而異。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個不特定的概括名詞。也稱癡呆症。香港從2010年10月29日起,正式將癡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
症狀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失智症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失智症之症狀也包括人格或行為改變。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這叫譫妄,症狀類似精神病或失智症。由於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會有精神錯亂症狀。
儘管混亂症狀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獲得緩解;精神科藥物也能協助穩定情緒、減少幻覺妄想、或者衝動控制。但目前藥物尚未能減緩腦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隨憂鬱症,最好由專業醫療人員診斷治療。
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為一種在正常意 識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表現之疾病。尤其與大腦皮質之退化導致功能之喪失有關,這些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及空間關係等,且盛行於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劉秀枝醫師的調查顯示,國內約有二至三萬的老人罹患老年失智症。
一、原因:
目前認為造成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學說為 "膽素激性神經傳導的假說"(cholinergic theory) 即認為腦部的acetylcholine neurosystem有缺陷,導致腦部的acetylcholine(Ach) 濃度下降,造成大腦皮質退化所產生。但目前大多仍 無正確定論。
二、症狀:
其臨床症狀可分成以下三點:
1.認知方面的症狀:
記憶力喪失,初期短期記憶喪失,只記得過去的事卻忘記現今的事,失語及失用症,缺乏方向感及空間感 ,易走失,思考能力及判斷能力喪失,進而與人溝通 有問題,無法處理日常生活。
2.精神方面的症狀:
妄想、多疑、視及聽幻覺、失眠、憂鬱、躁鬱症傾向。
3.行為問題:
有的會有攻擊性行為、躁動不安、多話、多吃等。
三、癡呆症的治療:
治療癡呆症分二個層面,一為病因的治療,另一為症狀的治療。又可分成三類:
1.進行性病因:
為一種退化性的癡呆,以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名。其發生率約佔癡呆症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另外,包括帕金森氏症、畢克氏症等,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有效治療。
2.可阻止惡化或部份改善的病因:
如血管性癡呆 (在臺灣約佔痴呆症的三分之一),通常都是頭部外傷後遺症或是腦炎後遺症。這些病因如被控制住,症狀會穩定在某一程度,不一定會惡化。
3.可治療性病因:
包括:腦內腫瘤 (包含硬腦膜下血腫)、水腦 (正常壓水腦、阻 塞性水腦)、代謝性原因 (肝腎功能衰竭、內分泌失調、電解質不平衡)、 營養失調 (維生素B1、B12、葉酸...等缺乏)、中毒 (藥物、金屬、酒精中毒)、腦部發炎 (神經性梅毒、隱球菌腦膜炎)、功能性精神病 (憂鬱)、感覺器官障礙 (失明、失聰)。若是這些病因所引起的癡呆症,根據病因治療,痴呆症的症狀是可能可以恢復的。
--
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主要是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記憶力、定像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失智症可能伴隨干擾行為,像是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若是狀況太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過了35歲記憶力會隨著年紀慢慢的退化。
引起失智症之原因,腦退化(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顱內病灶(如中風、腫瘤、外傷、硬腦膜下血腫、正常壓水腦症),中樞神經感染(如梅毒、愛滋病),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氏症候群),代謝疾病(如尿毒症、肝性腦病變、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 B1、B12、葉酸、菸鹼缺乏),毒物(如酒精、重金屬、鎮定劑)。
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失智症,好發於65歲之後,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 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如下,老年、唐氏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停經、頭部外傷、血脂 蛋白第四型基因、低教育程度、女性。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 又稱老人痴呆症。近年來,全球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據估計,在美國有450萬人(1.5%人口比率)罹患阿茲海默症,預估至2050年,將有132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日本約170萬,英國約77萬,全球約1800萬 (2004年)。
失智症(英語:Dementia、德語: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來自拉丁語(de- 意指「遠離」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特別會影響到記憶、注意力、語言、解題能力。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失智症可分為可逆或不可逆,視疾病成因而異。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個不特定的概括名詞。也稱癡呆症。香港從2010年10月29日起,正式將癡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
症狀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失智症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失智症之症狀也包括人格或行為改變。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這叫譫妄,症狀類似精神病或失智症。由於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會有精神錯亂症狀。
儘管混亂症狀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獲得緩解;精神科藥物也能協助穩定情緒、減少幻覺妄想、或者衝動控制。但目前藥物尚未能減緩腦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隨憂鬱症,最好由專業醫療人員診斷治療。
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為一種在正常意 識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表現之疾病。尤其與大腦皮質之退化導致功能之喪失有關,這些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及空間關係等,且盛行於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劉秀枝醫師的調查顯示,國內約有二至三萬的老人罹患老年失智症。
一、原因:
目前認為造成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學說為 "膽素激性神經傳導的假說"(cholinergic theory) 即認為腦部的acetylcholine neurosystem有缺陷,導致腦部的acetylcholine(Ach) 濃度下降,造成大腦皮質退化所產生。但目前大多仍 無正確定論。
二、症狀:
其臨床症狀可分成以下三點:
1.認知方面的症狀:
記憶力喪失,初期短期記憶喪失,只記得過去的事卻忘記現今的事,失語及失用症,缺乏方向感及空間感 ,易走失,思考能力及判斷能力喪失,進而與人溝通 有問題,無法處理日常生活。
2.精神方面的症狀:
妄想、多疑、視及聽幻覺、失眠、憂鬱、躁鬱症傾向。
3.行為問題:
有的會有攻擊性行為、躁動不安、多話、多吃等。
三、癡呆症的治療:
治療癡呆症分二個層面,一為病因的治療,另一為症狀的治療。又可分成三類:
1.進行性病因:
為一種退化性的癡呆,以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名。其發生率約佔癡呆症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另外,包括帕金森氏症、畢克氏症等,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有效治療。
2.可阻止惡化或部份改善的病因:
如血管性癡呆 (在臺灣約佔痴呆症的三分之一),通常都是頭部外傷後遺症或是腦炎後遺症。這些病因如被控制住,症狀會穩定在某一程度,不一定會惡化。
3.可治療性病因:
包括:腦內腫瘤 (包含硬腦膜下血腫)、水腦 (正常壓水腦、阻 塞性水腦)、代謝性原因 (肝腎功能衰竭、內分泌失調、電解質不平衡)、 營養失調 (維生素B1、B12、葉酸...等缺乏)、中毒 (藥物、金屬、酒精中毒)、腦部發炎 (神經性梅毒、隱球菌腦膜炎)、功能性精神病 (憂鬱)、感覺器官障礙 (失明、失聰)。若是這些病因所引起的癡呆症,根據病因治療,痴呆症的症狀是可能可以恢復的。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張善政照顧母親20年 叫復康巴士從來沒有
By Kyle
at 2017-08-15T00:24
at 2017-08-15T00:24
失智症病人的照顧
By Vanessa
at 2017-07-14T12:11
at 2017-07-14T12:11
失智症病人的照顧
By Madame
at 2017-07-13T11:32
at 2017-07-13T11:32
想詢問一下居家看護
By Tom
at 2017-07-03T13:33
at 2017-07-03T13:33
打破阿茲海默症的迷思
By David
at 2017-06-09T01:42
at 2017-06-09T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