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 - 精神疾病
By Agatha
at 2006-03-18T16:04
at 2006-03-18T16:04
Table of Contents
家有「過動兒」?
作者:仁康醫院內科醫師蘇熙文
越來越常在行醫時聽到家長說:「我家的小朋友在學校靜不下來,無法專心,
老師建議我帶他去看兒童心智科。」「我家的小孩有點好動,這樣算是過動兒
嗎?」「過動兒」似乎在學齡兒童間越來越流行,只要上課不專心、不乖乖坐
著,就有可能被冠上「過動兒」,但過動兒真的這麼多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其實是精神科創
造出來的疾病,在無充分的科學佐證下,僅僅根據一些表面症狀,他們就用「
表決」的方式將其列入「精神失調診斷與統計手冊」中,並宣傳這是因為「腦
部化學失衡」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必須服用藥物加以矯正。
然而,美國公共衛生局署長曾提過,「過動症的病因仍然不明。」而且美國國
家衛生院的一場專家會議下了一個結論:「我們沒有一個獨立又有效的測試來
判斷過動症,沒有資料顯示過動症是由大腦失調造成的……在過動症的臨床研
究及經驗數年後,我們對於造成過動症的原因仍只是猜測。」就連美國精神科
學會主席史帝芬先生也於2005年6月27日在電視上公開承認:沒有任何實驗室
數據可以證實或診斷這類所謂的「腦部化學失調」疾病。想想看,在成因不明
的情況下所給的藥物,你放心嗎?更何況服用的人是我們疼愛的下一代。
其實有很多因素會造成小孩表面的過動症狀,身體的疾病(例如感染、寄生蟲
、腦瘤、頭部受傷、代謝疾病…等)、過敏、營養不均衡、過度攝取糖分、食
品添加劑、環境毒素(農藥、水銀、鉛、錳)、睡眠不足、某些藥物、甚至是
不曉得如何學習或是因為天賦聰穎而對學校課程感到無聊,都有可能使小孩表
現出過動的現象。這些例子並不罕見,之前曾有學童因鼻竇炎坐立不安而被誤
診為過動兒,在國外也曾有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小孩,在被發現有慢性腸阻塞並
治療後,過動的現象就消失了。然而精神科醫師很少會做詳細的生理檢查,往
往只憑表面症狀就給小孩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然後投藥,這對小孩而言是
不公平的。
更可怕的是,精神科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其實都是屬於「類安非他命」
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安非他命毒品所有的副作用,它都可能會出現,其在腦部
的作用與古柯鹼相同,其影響甚至遠超過古柯鹼。至於用興奮劑來「治療」過
動症,其實只是利用其類似安非他命的副作用來使孩童暫時「精神較集中」與
「安靜呆滯」而已。有人宣稱服用過動症藥物之後孩童功課會進步並且腦筋較
靈活,這其實都只是興奮劑的作用,服用安非他命的人初期也都會有同樣的感
受,長期下來卻造成大腦嚴重受損,眼神越來越呆滯無光,生長發育也會受到
抑制,其副作用還有失眠、痙攣、緊張、沮喪、想自殺。
這類藥物自從問世以來一直爭議不斷,儘管精神科與藥廠都極力掩飾辯解,卻
擋不住層出不窮的藥害報告與醫療糾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在2005年7月1
日發布公告警示全世界,過動症藥物會引發「精神病副作用」:幻覺、出現自
殺想法、精神異常舉止、以及攻擊性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4年
8月另外提出一份警告,指出過動症藥物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
暈厥、胸痛、心律不整、心肌肥厚、動脈瓣膜異常等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暴
斃。知名的小兒神經專科醫師佛列包德曼在協助鑑定死因的經驗中,就發現多
名兒童因服用此類藥物而致死,事實上,加拿大衛生署已經因為有許多兒童突
然死亡的案例報告而禁用數項過動症藥物了,美國政府也正在評估中。
所以當一個小孩表現出令人不悅的過動行為時,我們該如何協助他呢?
第一、找一位專業的非精神科醫師幫小孩做詳細的身體檢查,找出真正的
原因,絕不要貿然就給小孩服用精神科藥物。
第二、調整小孩的飲食習慣,給予均衡營養,不要讓他攝取過多甜食。荷
蘭的過動症研究中心發現,62%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小孩,在改變
飲食習慣三星期後都有很顯著的行為改變。
第三、安排小朋友參與一些體能活動。小朋友精力旺盛,如果可以安排一
些特定時間,讓他們自由地跑跳、做運動,不但可以強健體魄,還
可以消耗多餘精力,一舉兩得。
第四、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小孩其實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如果可以鼓勵
他參與有創造力的活動,例如音樂、美術等藝術性活動,他自然會
將創意用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調皮搗蛋」上。
第五、看看孩子是否不知如何有效學習,然後尋求專業的老師及有效的學
習技術,耐心地幫助孩子度過學習障礙。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及老師心中的寶,不要急著幫他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用
愛心和耐心找出真正的原因並導正它,並且因材施教,這才是過動兒童的真正
良方,至少這樣做是安全的。
若想得知更多訊息,請上公民人權調查團(CCHR)網站www.cchr.org或參
閱新新聞出版社出版的「為藥瘋狂」。
※ 引述《cphikaru (大小眼)》之銘言:
: 有一個小姪子今年7歲
: 帶去給醫生診治他判定為過動
: 他在學校都沒有小朋友要跟他玩,連班導師都將他發配邊疆
: 讓他一個人坐在教室裡面的最角落
: 因為他都停不下來,很喜歡去捉弄別人或是作出一些奇怪的是引起別人注意
: 小朋友ㄉ父母離異,父母都沒有為他費心
: 最近班導師考慮請家長將他送到特教班
: 但我印象中一般國小特教班,都是有身心障礙或是智能不足的小朋友唸的
: 因為他很喜歡模仿別人,很怕模仿其他小朋友說話或是動作
: 進而影響為其他小朋友的心情,為他們帶來困擾
: 想請問版友大大們
: 1.有其他案例可以讓我作為參考嗎??
: 2.要去看哪一科呢,一昧控制他腦細胞活動好嗎??
: 3.在新竹區有開設特教班公此纇過動小朋友就讀的嗎??
: 請各為大大給我一點意見...謝謝
--
若你知悉有人(包括兒童)曾受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虐待或傷害
請洽公民人權調查團專線:0991116083
郵政信箱:台北郵局117-752號
email:[email protected]
--
作者:仁康醫院內科醫師蘇熙文
越來越常在行醫時聽到家長說:「我家的小朋友在學校靜不下來,無法專心,
老師建議我帶他去看兒童心智科。」「我家的小孩有點好動,這樣算是過動兒
嗎?」「過動兒」似乎在學齡兒童間越來越流行,只要上課不專心、不乖乖坐
著,就有可能被冠上「過動兒」,但過動兒真的這麼多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其實是精神科創
造出來的疾病,在無充分的科學佐證下,僅僅根據一些表面症狀,他們就用「
表決」的方式將其列入「精神失調診斷與統計手冊」中,並宣傳這是因為「腦
部化學失衡」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必須服用藥物加以矯正。
然而,美國公共衛生局署長曾提過,「過動症的病因仍然不明。」而且美國國
家衛生院的一場專家會議下了一個結論:「我們沒有一個獨立又有效的測試來
判斷過動症,沒有資料顯示過動症是由大腦失調造成的……在過動症的臨床研
究及經驗數年後,我們對於造成過動症的原因仍只是猜測。」就連美國精神科
學會主席史帝芬先生也於2005年6月27日在電視上公開承認:沒有任何實驗室
數據可以證實或診斷這類所謂的「腦部化學失調」疾病。想想看,在成因不明
的情況下所給的藥物,你放心嗎?更何況服用的人是我們疼愛的下一代。
其實有很多因素會造成小孩表面的過動症狀,身體的疾病(例如感染、寄生蟲
、腦瘤、頭部受傷、代謝疾病…等)、過敏、營養不均衡、過度攝取糖分、食
品添加劑、環境毒素(農藥、水銀、鉛、錳)、睡眠不足、某些藥物、甚至是
不曉得如何學習或是因為天賦聰穎而對學校課程感到無聊,都有可能使小孩表
現出過動的現象。這些例子並不罕見,之前曾有學童因鼻竇炎坐立不安而被誤
診為過動兒,在國外也曾有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小孩,在被發現有慢性腸阻塞並
治療後,過動的現象就消失了。然而精神科醫師很少會做詳細的生理檢查,往
往只憑表面症狀就給小孩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然後投藥,這對小孩而言是
不公平的。
更可怕的是,精神科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其實都是屬於「類安非他命」
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安非他命毒品所有的副作用,它都可能會出現,其在腦部
的作用與古柯鹼相同,其影響甚至遠超過古柯鹼。至於用興奮劑來「治療」過
動症,其實只是利用其類似安非他命的副作用來使孩童暫時「精神較集中」與
「安靜呆滯」而已。有人宣稱服用過動症藥物之後孩童功課會進步並且腦筋較
靈活,這其實都只是興奮劑的作用,服用安非他命的人初期也都會有同樣的感
受,長期下來卻造成大腦嚴重受損,眼神越來越呆滯無光,生長發育也會受到
抑制,其副作用還有失眠、痙攣、緊張、沮喪、想自殺。
這類藥物自從問世以來一直爭議不斷,儘管精神科與藥廠都極力掩飾辯解,卻
擋不住層出不窮的藥害報告與醫療糾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在2005年7月1
日發布公告警示全世界,過動症藥物會引發「精神病副作用」:幻覺、出現自
殺想法、精神異常舉止、以及攻擊性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4年
8月另外提出一份警告,指出過動症藥物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
暈厥、胸痛、心律不整、心肌肥厚、動脈瓣膜異常等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暴
斃。知名的小兒神經專科醫師佛列包德曼在協助鑑定死因的經驗中,就發現多
名兒童因服用此類藥物而致死,事實上,加拿大衛生署已經因為有許多兒童突
然死亡的案例報告而禁用數項過動症藥物了,美國政府也正在評估中。
所以當一個小孩表現出令人不悅的過動行為時,我們該如何協助他呢?
第一、找一位專業的非精神科醫師幫小孩做詳細的身體檢查,找出真正的
原因,絕不要貿然就給小孩服用精神科藥物。
第二、調整小孩的飲食習慣,給予均衡營養,不要讓他攝取過多甜食。荷
蘭的過動症研究中心發現,62%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小孩,在改變
飲食習慣三星期後都有很顯著的行為改變。
第三、安排小朋友參與一些體能活動。小朋友精力旺盛,如果可以安排一
些特定時間,讓他們自由地跑跳、做運動,不但可以強健體魄,還
可以消耗多餘精力,一舉兩得。
第四、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小孩其實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如果可以鼓勵
他參與有創造力的活動,例如音樂、美術等藝術性活動,他自然會
將創意用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調皮搗蛋」上。
第五、看看孩子是否不知如何有效學習,然後尋求專業的老師及有效的學
習技術,耐心地幫助孩子度過學習障礙。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及老師心中的寶,不要急著幫他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用
愛心和耐心找出真正的原因並導正它,並且因材施教,這才是過動兒童的真正
良方,至少這樣做是安全的。
若想得知更多訊息,請上公民人權調查團(CCHR)網站www.cchr.org或參
閱新新聞出版社出版的「為藥瘋狂」。
※ 引述《cphikaru (大小眼)》之銘言:
: 有一個小姪子今年7歲
: 帶去給醫生診治他判定為過動
: 他在學校都沒有小朋友要跟他玩,連班導師都將他發配邊疆
: 讓他一個人坐在教室裡面的最角落
: 因為他都停不下來,很喜歡去捉弄別人或是作出一些奇怪的是引起別人注意
: 小朋友ㄉ父母離異,父母都沒有為他費心
: 最近班導師考慮請家長將他送到特教班
: 但我印象中一般國小特教班,都是有身心障礙或是智能不足的小朋友唸的
: 因為他很喜歡模仿別人,很怕模仿其他小朋友說話或是動作
: 進而影響為其他小朋友的心情,為他們帶來困擾
: 想請問版友大大們
: 1.有其他案例可以讓我作為參考嗎??
: 2.要去看哪一科呢,一昧控制他腦細胞活動好嗎??
: 3.在新竹區有開設特教班公此纇過動小朋友就讀的嗎??
: 請各為大大給我一點意見...謝謝
--
若你知悉有人(包括兒童)曾受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虐待或傷害
請洽公民人權調查團專線:0991116083
郵政信箱:台北郵局117-752號
email:[email protected]
--
Tags:
精神疾病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3-22T13:33
at 2006-03-22T13:33
By Christine
at 2006-03-22T21:30
at 2006-03-22T21:30
By Olivia
at 2006-03-23T18:16
at 2006-03-23T18:16
By Elizabeth
at 2006-03-26T08:38
at 2006-03-26T08:38
By Jessica
at 2006-03-31T02:09
at 2006-03-31T02:09
By Zanna
at 2006-03-31T17:58
at 2006-03-31T17:58
By Steve
at 2006-04-04T06:33
at 2006-04-04T06:33
By Kelly
at 2006-04-04T11:40
at 2006-04-04T11:40
By Quanna
at 2006-04-05T04:15
at 2006-04-05T04:15
By Robert
at 2006-04-05T11:32
at 2006-04-05T11:32
By Steve
at 2006-04-07T01:38
at 2006-04-07T01:38
By Elma
at 2006-04-10T15:28
at 2006-04-10T15:28
By Quintina
at 2006-04-15T09:59
at 2006-04-15T09:59
By Jacob
at 2006-04-16T08:12
at 2006-04-16T08:12
By Caroline
at 2006-04-18T16:24
at 2006-04-18T16:24
By Susan
at 2006-04-19T02:20
at 2006-04-19T02:20
By Harry
at 2006-04-20T07:34
at 2006-04-20T07:34
By Belly
at 2006-04-24T14:14
at 2006-04-24T14:14
By Enid
at 2006-04-28T05:25
at 2006-04-28T05:25
By Eden
at 2006-04-28T16:55
at 2006-04-28T16:55
By Eden
at 2006-05-02T05:33
at 2006-05-02T05:33
By Anthony
at 2006-05-06T04:06
at 2006-05-06T04:06
By Damian
at 2006-05-06T19:09
at 2006-05-06T19:09
By Todd Johnson
at 2006-05-09T21:35
at 2006-05-09T21:35
By Joseph
at 2006-05-09T23:12
at 2006-05-09T23:12
By Lydia
at 2006-05-10T04:06
at 2006-05-10T04:06
By Ina
at 2006-05-12T07:04
at 2006-05-12T07:04
By Anonymous
at 2006-05-13T05:10
at 2006-05-13T05:10
By Carol
at 2006-05-15T10:14
at 2006-05-15T10:14
By Emily
at 2006-05-16T02:10
at 2006-05-16T02:10
By Olga
at 2006-05-18T02:13
at 2006-05-18T02:13
By Victoria
at 2006-05-19T03:19
at 2006-05-19T03:19
By Kumar
at 2006-05-21T16:19
at 2006-05-21T16:19
By Hedda
at 2006-05-25T03:48
at 2006-05-25T03:48
By Michael
at 2006-05-28T12:37
at 2006-05-28T12:37
By Zanna
at 2006-06-02T11:31
at 2006-06-02T11:31
By Steve
at 2006-06-07T02:18
at 2006-06-07T02:18
By Oscar
at 2006-06-07T15:26
at 2006-06-07T15:26
By Dinah
at 2006-06-09T14:01
at 2006-06-09T14:01
By Odelette
at 2006-06-11T22:26
at 2006-06-11T22:26
Related Posts
注意力缺乏症
By Elma
at 2006-03-18T15:56
at 2006-03-18T15:56
有一本書我覺得不錯(大家一起對抗憂鬱症吧)^^
By Anonymous
at 2006-03-18T15:11
at 2006-03-18T15:11
請問我有再吃精神科的藥可以談戀愛嗎
By Caroline
at 2006-03-18T06:28
at 2006-03-18T06:28
請問我有再吃精神科的藥可以談戀愛嗎
By Ida
at 2006-03-18T04:54
at 2006-03-18T04:54
過動兒
By Zenobia
at 2006-03-18T02:23
at 2006-03-18T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