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韌性迎接人生各種比賽!心裡壓力、自 - 憂鬱症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21-08-26T21:15

Table of Contents

用「韌性」迎接人生各種比賽!心理壓力、自我懷疑、焦慮……都是成長的必要條件

2021-08-01 文 / 一流人


編按:臨床心理學家喬治.博南諾將韌性定義為:人在面臨極度危險或創傷性的事件時,
維持相對穩定、健康的心理與生理功能運作的能力。某種程度上,痛苦在找到意義的那一
刻起,便不再是痛苦。(本文摘自《顛峰心態》一書,作者為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
t Barry Kaufman,以下為摘文。)



韌性可以被訓練

“能夠妥善解決暴力或危害生命的事件的那些人,往往被視為英雄。無論出於多麼正當的
理由,這種做法通常會加深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只有少數「情緒強度出眾」的人才具有
韌性。 ”
——喬治.博南諾(George Bonanno),〈失去、創傷與人類的韌性〉(Loss, Trauma,
and Human Resilience,2004年發表)

“某種程度上,痛苦在找到意義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痛苦。”?
——維克多.弗蘭克,《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1946年出版)

在2004年的開創性論文中,臨床心理學家喬治.博南諾從廣泛角度闡述壓力回應的概念,
在學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他將韌性定義為人在面臨極度危險或創傷性的事件時,維持相
對穩定、健康的心理與生理功能運作的能力。博南諾回顧大量研究發現,韌性其實是許多
人都具備的特質,它與精神病理的缺乏並不相同,而且還可經由許多出乎意料的方式訓練
而成。美國約有61%的男性與51%的女性表示自己在人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創傷,有鑑於
此,人類其實具有極大的韌性。

事實上,許多經歷創傷(例如罹患慢性病或不治之症、失去摯愛或遭受性侵)的人不只展
現強大的韌性,還在走出傷痛後過得更好。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創傷倖存者並未發展出創
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病癥,其中甚至有許多人從經驗中得到成長。理查.泰代斯基(Richar
d Tedeschi)與勞倫斯.卡洪(Lawrence Calhoun)發明了「創傷後成長」一詞來解釋這
種現象,將其定義為人在克服極度艱難的生活環境後所產生的正向心理變化。根據研究,
源自逆境的成長領域可分為以下七種:

---------------------------------------------------------
源自逆境的成長領域

‧ 更加感謝生命
‧ 更加感謝與增進親密的人際關係
‧ 具有更多的同理心與利他傾向
‧ 找到新的可能性或人生目標
‧ 在更大程度上認知與善用個人的長處
‧ 增進靈性的發展
‧ 富有創造力的成長?
---------------------------------------------------------

可以肯定的是,多數在創傷後成長的人都寧願自己不曾經歷過創傷,而相較於正面的生活
經驗,創傷很少能促成這些成長領域的進步。儘管如此,其中的多數人往往在試圖理解深
不可測的事件之後,對自己突如其來的進步感到訝異。成長與痛苦時常並存。

猶太拉比哈洛德.庫什納(Harold Kushner)回想痛失愛子的經歷時,貼切地描述了這種
感受:

“因為亞倫的出生與死亡,我成為一個更加敏感的人、更盡職的牧師、更有同情心的諮詢
顧問,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我不會如此。假使可以讓我的兒子起死回生,我願意放棄一切
。假如我可以選擇,我會放棄自己因為過去的經驗而在精神上獲得的成長與洞察……但我
別無選擇。



創傷讓我們必須重建自我與內在

無庸置疑,創傷會撼動我們的世界,迫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所珍視的目標與夢想。泰
代斯基與卡洪以地震作比喻:我們傾向仰賴一套特定的信仰與假設,來看待世界的良善與
可控制性,而創傷事件往往會粉碎我們的世界觀,破除我們習以為常的感知,讓我們必須
重建自我與內在。

但我們擁有的選擇是什麼?澳洲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說:

“當我們無法再改變情況時,我們就會面臨改變自我的挑戰。”


近年來,心理學家開始研究將危機視為轉機的心理過程,並逐漸瞭解到,這種「心理受到
震撼」後的重建,其實是成長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為自我的基礎結構受到了撼動,我們才
能占據最有利的位置,去追尋生命中的全新機會。

同樣地,波蘭精神病學家卡齊米日.東布羅夫斯基(Kazimierz Dabrowski)主張,「正
向人格裂解」(positive disintegration)有助於成長。東布羅夫斯基研究了一些心理
高度發展的實驗對象後得出結論,健康的人格發展往往需要人格結構的分裂,進而引起暫
時的心理壓力、自我懷疑、焦慮與沮喪。然而他認為,這個過程可以引導個體深入檢視自
己的潛力,最終促進人格發展。



將危機視為轉機的因素一:認知探索

使我們得以將危機視為轉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探索自己對於當下事件
的想法與感受。認知探索(Cognitive exploration)——可定義為好奇各種資訊與傾向
進行複雜與彈性的資訊處理——讓我們對令人困惑的情況感到好奇,使我們更有可能在看
似難以理解的事物中找到意義。不可否認地,其中有許多可促成創傷後成長的過程,會牴
觸我們逃避極度難受的情緒與想法的天性。儘管如此,唯有卸下天生的防衛機制並勇敢面
對眼前的難題、將一切視為成長的養分,我們才能開始接受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矛盾,從更
細微的角度看待現實。



將危機視為轉機的因素二:反芻思考

經歷創傷後,不論是生重病或失去摯愛,我們自然會難過、反覆想著所發生的事情,一再
出現負面的想法與感受。反芻思考(rumination)通常表示,你開始努力理解眼前的事件
並積極推倒舊有的信念與找到新的意義與認同。雖然反芻思考起初往往是自動產生、造成
侵擾與不斷重複的,但隨著時間過去,這種思維會變得越來越井然有序、受到控制與沉穩
謹慎。這種轉化過程無疑會帶來巨大的痛苦,但在你反芻思考的同時,也會建立起強大的
社會支持系統並找到其他的表達管道,這麼做對成長助益良多,讓我們得以挖掘內心深處
從未意識到的力量與同理心。



將危機視為轉機的因素三:增進「心理彈性」

難過、悲傷、憤怒與焦慮等情緒,也是人在面對創傷時的常見反應。經驗性迴避——逃避
害怕的想法、感受與知覺——非但無助於抑制或「自我調節」這些情緒,反而讓事情變得
更糟,使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並不安全,變得更難以追求有價值的長期目標。透過經驗性迴
避,我們封閉了探索能力,因而錯失許多能帶來正向經驗與意義的機會。接受與承諾治療
將此作為核心主題,旨在增進人們的「心理彈性」。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抱持探索與開放
的態度,在面對創傷時依循自己的價值觀採取更好的應對方式。




資料來源:遠見 https://reurl.cc/VEr9lb



=======================================

就像文章說的,多數在創傷後成長的人都寧願自己不曾經歷過創傷,只是我們別無選擇。
不然還能怎麼辦?為了活下去,成長是必然的過程。

--

All Comments

Ula avatar
By Ula
at 2021-08-28T10:46
問題是要先捱到走得到出來吧 這往回看很易 但其實很難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21-08-31T12:08
認知、反芻、彈性。雖然複雜可是還是去達成了,邊作
邊哭,新的知識進來還是得嘗試實踐。當初如果有父母
或導師可以早一點聊到這些該有多好,很多東西懂就是
Joe avatar
By Joe
at 2021-09-02T11:27
懂,不懂也裝不出來,人生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那麼
困難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21-09-04T21:49
淚推樓上。
也推這篇文章。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21-09-05T02:00
謝謝分享

很想(雷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21-08-26T20:17
很想x 看新醫生被唸了一番 說我不好好吃藥難怪會越來越嚴重 是沒錯 如果我能控制我的睡眠就好 我也懶得解釋了 X掉算了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1 - ...

不想面試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21-08-26T14:35
主管在沒有事先告知我的情況下跟部裡推薦我去面試 雖然以我的狀況而言是需要正職的面試機會沒錯 但是我沒有去一級機關的意願啊 能力不夠 而且真的去那裡工作很操 去了感覺憂鬱症又要變嚴重了 而且離職太久了 每次面試幾乎都是一直被打臉 收到通知下週一下午要去面試 光是這樣人就一整個憂鬱起來了 我知道老公自己一 ...

恐慌發作的我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21-08-26T11:53
第一次發文 手機排版 請見諒 明明今天回診看醫生 卻在看診時心跳不斷加速 趕緊拿藥逃離現場 出去立刻吞安邦 到了北車要回家 遇到對著空氣講話又ㄧ直來借錢的流浪漢 讓我更害怕了 旁邊的大姊彷彿看出我眼神的惶恐 叫我站她旁邊 我不斷深呼吸不然我怕我要崩潰了 公車ㄧ來飛奔上公車 拼命忍住不舒服 ㄧ下車我就吐了 ㄧ股 ...

明天要看第19位醫生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21-08-26T10:18
從12歲開始的徵兆到14歲就醫 今天26歲和憂鬱也相處十多年了 這中間我換了18個醫生 一直不斷的換藥讓身體無法安定下來 工作也做得不好不穩定 好不容易去年找到有點適合的醫生 但是那之後不久就移居別的城市 以往都是特地坐火車回去看診拿長期處方 現在真的很不想回家因為那是造成我憂鬱的元兇 最近又因為症狀改變 ...

花束般的...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21-08-25T20:46
儘管標題如此 內文是相反的 無法勉強的說 人生如花一般美好 我看著哪個人 會有戀愛的感覺呢? 自從27歲時,那個23歲的男孩在我面前握住另一個女孩的手 我人生唯一一場幾乎說出口的暗戀 當場結束了 他手段高 雖然這麼寫 這也是五年前的的事了,我早忘了他 我交友軟體玩了,和認識不到一個晚上的人睡在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