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發明疾病的人》 - 精神疾病
By Sierra Rose
at 2006-04-18T15:54
at 2006-04-18T15:54
Table of Contents
書評:尤格.布雷希 (Jorg Blech),《發明疾病的人》,張志成譯,台北:左岸文化,
2004年。
劉士永
職稱: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通訊地址: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現代醫學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科學符號,從實驗數據到專業術語,在在都令民眾對醫藥科技
充滿敬畏之心。然而,尤格.布雷希這本《發明疾病的人》卻企圖揭穿當代醫療體系的共
犯結構,點名醫藥界操弄社會對於疾病的概念與印象。作者採用一系列的個案和內部報告
,直指醫師與藥廠如何操弄研究並運作媒體,讓民眾對原本正常的生理現象產生患病的焦
慮,從而為不必要的治療及藥物創造令人咋舌的市場消費。從作者的論點來看,當代醫學
就好似披著科學外衣的巫術,喃喃念著用數據和專業名詞拼湊而成的咒語,讓患者在無助
與疑懼的焦躁中膜拜醫學,而慷慨奉獻給其執業者—古代的巫師或今日的醫師!
醫學雖說在二十世紀後放棄了和巫術的聯姻,全然投入科學的懷抱裡,但醫療作為人類活
動一環的社會本質卻沒有改變。一九九二年,醫學史家Charles Rosenberg出版 《
Framing Disease: Studies in Cultural History》,是書為醫療社會學與醫學史研究者
投下一枚震撼彈,讓許多人從歌頌醫學技術偉大的氣氛裡清醒過來,開始懷疑醫療與疾病
其實是一組相互建構的概念,並深受社會及文化脈絡所制約。換言之,儘管醫療技術的產
生日益符合自然科學準則,但醫學的應用卻都是社會或文化的產物,無由從科學的角度加
以定義及規範。《Framing Disease》在出版後的十年裡,幾乎可被稱為經典之作,但它
的影響力卻似乎無法及於醫藥界或是社會大眾。醫藥界顯然需要更直接的論述,才能迫使
他們反省操弄醫學的不道德性;而民眾也需要更切身的事證和通俗的說明,才能讓他們從
當前被專業「恐嚇」的局面中解脫。
《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正好用更為通俗親近的手法,把類似的觀點直接訴求於一般讀者
。儘管沒有全面性地檢討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形塑疾病與醫療的影響,作者尤格.布雷希
仍扣緊了一個現代醫學最大的魔手—藥品的市場機制,藉此呈現藥廠如何以市場為誘因,
勾結醫師、製造數據、操弄媒體,陷大眾於患病的憂慮中而橫行牟利。當現代高投資、高
收益的醫療模式主導大眾的醫療機制後,醫療倫理與道德的淪喪似乎成為無可逃避的宿命
。這本書對身陷患病焦慮的大眾來說,不啻是自我精神武裝、勇敢面對當前醫療怪象的第
一步;而對於醫藥界來說,或可透過此書揭發的種種,反思訴諸醫師個人道德修養的負負
空談,從根本結構上提振醫療的核心價值。《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或許會因為挑戰社會
主流意識,令許多病患及醫師再度感到無所適從;但也可能會因為本書,讓病患再度拿回
對於自己身體健康的主導權,使醫病關係一改當前的教誨關係,成為平等的對話性關係,
這又豈非美事一樁。
(原刊於中國時報開卷版,2004.09.20)
--
2004年。
劉士永
職稱: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通訊地址: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現代醫學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科學符號,從實驗數據到專業術語,在在都令民眾對醫藥科技
充滿敬畏之心。然而,尤格.布雷希這本《發明疾病的人》卻企圖揭穿當代醫療體系的共
犯結構,點名醫藥界操弄社會對於疾病的概念與印象。作者採用一系列的個案和內部報告
,直指醫師與藥廠如何操弄研究並運作媒體,讓民眾對原本正常的生理現象產生患病的焦
慮,從而為不必要的治療及藥物創造令人咋舌的市場消費。從作者的論點來看,當代醫學
就好似披著科學外衣的巫術,喃喃念著用數據和專業名詞拼湊而成的咒語,讓患者在無助
與疑懼的焦躁中膜拜醫學,而慷慨奉獻給其執業者—古代的巫師或今日的醫師!
醫學雖說在二十世紀後放棄了和巫術的聯姻,全然投入科學的懷抱裡,但醫療作為人類活
動一環的社會本質卻沒有改變。一九九二年,醫學史家Charles Rosenberg出版 《
Framing Disease: Studies in Cultural History》,是書為醫療社會學與醫學史研究者
投下一枚震撼彈,讓許多人從歌頌醫學技術偉大的氣氛裡清醒過來,開始懷疑醫療與疾病
其實是一組相互建構的概念,並深受社會及文化脈絡所制約。換言之,儘管醫療技術的產
生日益符合自然科學準則,但醫學的應用卻都是社會或文化的產物,無由從科學的角度加
以定義及規範。《Framing Disease》在出版後的十年裡,幾乎可被稱為經典之作,但它
的影響力卻似乎無法及於醫藥界或是社會大眾。醫藥界顯然需要更直接的論述,才能迫使
他們反省操弄醫學的不道德性;而民眾也需要更切身的事證和通俗的說明,才能讓他們從
當前被專業「恐嚇」的局面中解脫。
《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正好用更為通俗親近的手法,把類似的觀點直接訴求於一般讀者
。儘管沒有全面性地檢討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形塑疾病與醫療的影響,作者尤格.布雷希
仍扣緊了一個現代醫學最大的魔手—藥品的市場機制,藉此呈現藥廠如何以市場為誘因,
勾結醫師、製造數據、操弄媒體,陷大眾於患病的憂慮中而橫行牟利。當現代高投資、高
收益的醫療模式主導大眾的醫療機制後,醫療倫理與道德的淪喪似乎成為無可逃避的宿命
。這本書對身陷患病焦慮的大眾來說,不啻是自我精神武裝、勇敢面對當前醫療怪象的第
一步;而對於醫藥界來說,或可透過此書揭發的種種,反思訴諸醫師個人道德修養的負負
空談,從根本結構上提振醫療的核心價值。《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或許會因為挑戰社會
主流意識,令許多病患及醫師再度感到無所適從;但也可能會因為本書,讓病患再度拿回
對於自己身體健康的主導權,使醫病關係一改當前的教誨關係,成為平等的對話性關係,
這又豈非美事一樁。
(原刊於中國時報開卷版,2004.09.20)
--
Tags:
精神疾病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有人吃過大塚的安立復嗎
By Adele
at 2006-04-15T21:13
at 2006-04-15T21:13
醫生和諮商師
By Jacky
at 2006-04-15T11:49
at 2006-04-15T11:49
請問淡水馬偕哪位精神科醫師對老人失智 …
By Isla
at 2006-04-15T09:27
at 2006-04-15T09:27
Re: [醫療 急問 請問這顆是否為FM2
By Valerie
at 2006-04-15T07:18
at 2006-04-15T07:18
醫生和諮商師
By Joseph
at 2006-04-15T00:01
at 2006-04-15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