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 有助預防心臟病復發 - 精神疾病
By Hedy
at 2011-03-15T00:36
at 2011-03-15T00:36
Table of Contents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會被醫師叮嚀,要節制飲食、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測量血壓,若狀況
更嚴重,可能還需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外科處置,藉以降低相關疾患重複發作導致死
亡的可能。
一份今年元月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內科醫學文獻」的臨床報告指出,除了上述的傳統介
入方式外,若能再搭配認知行為治療(CBT),預防復發的效果會更好。
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的Mats Gulliksson醫師針對362位平均年
齡75歲的銀髮族進行實驗。他們都是剛出院不到一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其中有170人被隨機分派至控制組,僅提供傳統治療;192人分至實驗組,這組的個案除傳
統治療外,還要多接受一年20次,每次2小時,且重點擺在壓力管理的認知行為治療。此
項治療理念強調,只要個人看待事物的信念或想法改變,便可讓自己產生正向情緒,表現
好的行為。
計畫結束後,研究人員追蹤近8年時間。最後統計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分別有23人與25
人過世,69人與77人的心血管出現異常現象,41人與51人則經歷心臟病發。
進一步分析顯示,相較於未接受心理治療的控制組,實驗組死亡與出現心血管異常現象的
風險少了41%,經歷心臟病發的風險則少了45%。有意思的是,參加心理治療次數越多的人
,心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就越低。
研究者表示,以往文獻證實,心理社會因子可解釋約30%的心臟病發風險值,其可分為低
社經地位、低社會支持、婚姻及工作挫敗等「慢性壓力源」,與重鬱、敵意、憤怒和焦慮
等「情緒因素」。
這項實驗的結果正說明,若能提高患者的抗壓力,減少情緒反應加諸於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對於症狀控制似乎裨益良多。
建議曾有心臟病發經驗者不妨在正規治療外,也尋求認知行為治療,透過生理及心理雙管
齊下,將有助於病情穩定。
--
更嚴重,可能還需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外科處置,藉以降低相關疾患重複發作導致死
亡的可能。
一份今年元月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內科醫學文獻」的臨床報告指出,除了上述的傳統介
入方式外,若能再搭配認知行為治療(CBT),預防復發的效果會更好。
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的Mats Gulliksson醫師針對362位平均年
齡75歲的銀髮族進行實驗。他們都是剛出院不到一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其中有170人被隨機分派至控制組,僅提供傳統治療;192人分至實驗組,這組的個案除傳
統治療外,還要多接受一年20次,每次2小時,且重點擺在壓力管理的認知行為治療。此
項治療理念強調,只要個人看待事物的信念或想法改變,便可讓自己產生正向情緒,表現
好的行為。
計畫結束後,研究人員追蹤近8年時間。最後統計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分別有23人與25
人過世,69人與77人的心血管出現異常現象,41人與51人則經歷心臟病發。
進一步分析顯示,相較於未接受心理治療的控制組,實驗組死亡與出現心血管異常現象的
風險少了41%,經歷心臟病發的風險則少了45%。有意思的是,參加心理治療次數越多的人
,心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就越低。
研究者表示,以往文獻證實,心理社會因子可解釋約30%的心臟病發風險值,其可分為低
社經地位、低社會支持、婚姻及工作挫敗等「慢性壓力源」,與重鬱、敵意、憤怒和焦慮
等「情緒因素」。
這項實驗的結果正說明,若能提高患者的抗壓力,減少情緒反應加諸於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對於症狀控制似乎裨益良多。
建議曾有心臟病發經驗者不妨在正規治療外,也尋求認知行為治療,透過生理及心理雙管
齊下,將有助於病情穩定。
--
Tags:
精神疾病
All Comments
By Jacob
at 2011-03-19T05:16
at 2011-03-19T05:16
Related Posts
頭痛欲裂
By Hedwig
at 2011-03-14T14:58
at 2011-03-14T14:58
腦部手術後失眠是否可以服用安眠藥?
By Damian
at 2011-03-12T14:43
at 2011-03-12T14:43
幸福的事
By Kumar
at 2011-03-10T22:08
at 2011-03-10T22:08
如何不要生悶氣...
By James
at 2011-03-10T06:15
at 2011-03-10T06:15
無奈還是無奈
By Xanthe
at 2011-03-10T05:27
at 2011-03-10T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