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年輕化 乳房重建研議納入給付 - 乳癌
By Tom
at 2020-03-27T08:53
at 2020-03-27T08:53
Table of Contents
2020-03-22 04:2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魏忻忻/報導
乳癌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因第四位,每年新增逾萬人確診。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相當於每天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
貴性命。
相較於歐美,乳癌在台灣女性有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年輕化」。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乳癌患者就醫數據,提供女性朋友防癌與治
療參考。
乳癌近三年新確診人數逐年增加,已經從106年的1萬5381人上升到1萬6178人。其中40歲
以下約占8%,40到49歲和60到69歲這兩個年齡區間各占24%,50到59歲占近三成,等於有
將近62%台灣乳癌病友年齡不到60歲,明顯較西方國家年輕化。
健保署長李伯璋分析,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包括遺傳基因、生活環境及飲食當中的環境荷
爾蒙或化學物質,都可能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原因未明之前,每個人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
暴露於風險物質;政府能做的就是支持科學化公費篩檢,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再者
就是努力跟上新藥新科技的腳步,讓國人能夠接受符合實證的有效治療。
打擊女性自信 動搖親密關係
台灣乳癌患者的確診年齡大多不到60歲,不少甚至不到50歲,也有30幾歲的。這些女性有
的未婚、有的新婚正準備懷孕、有的剛當上媽媽,她們不僅是全家人的支柱,也是職場的
中堅主力,診斷出乳癌會衝擊整個家庭,手術切除乳房也會打擊女性的自信心、動搖伴侶
之間的親密關係。
李伯璋曾擔任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他記得有個年輕女性同事罹患乳癌,當時很
多藥物都要自費,不是一般上班族負擔得起。他深知,要幫助這些病人度過難關,健保就
需要做出調整。乳癌治療的藥物多、更新速度快,病友常苦於負擔不了高價標靶藥,或是
等到病情惡化,健保才給付。對此,李伯璋說,健保署一直相當重視,也持續研議放寬或
新增給付的條件和範圍。今年已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口服標靶藥物。
乳房重建很重要 卻被列入「美容手術」
另外,關於術後乳房重建,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是因為基於健保法規定不給付
「美容外科手術」,但他認為這應該重新研議。李伯璋身為外科醫師,以前也做過乳房手
術,他回憶,很多病人在切除乳房後,人際關係都遭遇疏離,特別是與伴侶之間的變化,
只有自己點滴在心。病人都知道這些變化是人性,但還是感到受傷,有時候會忍不住對醫
師透露心裡的矛盾和憂鬱。
李伯璋說,乳癌手術後的乳房重建,和一般人的隆乳不同,理論上不算美容外科,而是心
理健康的一環,美容與重建兩者的區分是可以討論的。如果能將多餘的影像檢查費用省下
來,拿來補乳房重建這部分的需求,應是綽綽有餘。
乳癌檢查工具
乳房攝影: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可偵測乳房內微小腫瘤、鈣化點或無症狀的零
期乳癌,是目前經醫學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但乳房攝影仍有限制,乳腺緻密度愈高,準
確度會受影響,臨床通常搭配超音波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
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房超音波:非侵入性、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可顯示乳腺各層結構、腫塊形態及質地,
對癌症診斷有一定幫助,也可用來導引細針抽吸細胞檢查或粗針組織切片,並可針對乳房
X光攝影所發現的腫塊,做進一步檢查。通常年輕女性乳房腺體成分比率高,乳房攝影反
而對異常組織不易區分,此時超音波檢查可輔助。
乳房磁振造影檢查:除了用於發病部位或病兆不只一處的多發性乳癌,也能協助找出臨床
檢查或傳統乳房影像檢查不易發現的乳房病變,也適用有高危險乳癌家族史及乳腺組織緻
密的女性及隆乳後的乳房檢查。不過,乳房磁振造影敏感度高,可能出現假陽性,臨床需
再進一步評估。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433208
--
Re: [問題] 若離婚之後的生活 (只是〈耍賤〉程度問題) https://tinyurl.com/y7n7d6jm
[閒聊] 若你是"女人" 你會想結婚嗎? http://tinyurl.com/gsmvv47
臉書祖克柏夫妻 J.K.羅琳 娜塔莉波曼 妮可基嫚 柯林頓女兒雀兒喜.... 這些<雙姓家庭>
的"財富累積"與"工作衝刺力" 將比<單姓家庭>高! 而有些<單姓家庭>還在煩惱"錢不夠用"!
有些女人 怕被親友認為是在<幫男方家族生小孩> 已經<比較吃虧> 而不願出去工作賺錢!!!
〈台灣男人/公婆〉風評如何? 我想找像臉書祖克伯一樣的<好男人>! 讓小孩〈雙姓〉!!!
--
乳癌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因第四位,每年新增逾萬人確診。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相當於每天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
貴性命。
相較於歐美,乳癌在台灣女性有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年輕化」。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乳癌患者就醫數據,提供女性朋友防癌與治
療參考。
乳癌近三年新確診人數逐年增加,已經從106年的1萬5381人上升到1萬6178人。其中40歲
以下約占8%,40到49歲和60到69歲這兩個年齡區間各占24%,50到59歲占近三成,等於有
將近62%台灣乳癌病友年齡不到60歲,明顯較西方國家年輕化。
健保署長李伯璋分析,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包括遺傳基因、生活環境及飲食當中的環境荷
爾蒙或化學物質,都可能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原因未明之前,每個人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
暴露於風險物質;政府能做的就是支持科學化公費篩檢,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再者
就是努力跟上新藥新科技的腳步,讓國人能夠接受符合實證的有效治療。
打擊女性自信 動搖親密關係
台灣乳癌患者的確診年齡大多不到60歲,不少甚至不到50歲,也有30幾歲的。這些女性有
的未婚、有的新婚正準備懷孕、有的剛當上媽媽,她們不僅是全家人的支柱,也是職場的
中堅主力,診斷出乳癌會衝擊整個家庭,手術切除乳房也會打擊女性的自信心、動搖伴侶
之間的親密關係。
李伯璋曾擔任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他記得有個年輕女性同事罹患乳癌,當時很
多藥物都要自費,不是一般上班族負擔得起。他深知,要幫助這些病人度過難關,健保就
需要做出調整。乳癌治療的藥物多、更新速度快,病友常苦於負擔不了高價標靶藥,或是
等到病情惡化,健保才給付。對此,李伯璋說,健保署一直相當重視,也持續研議放寬或
新增給付的條件和範圍。今年已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口服標靶藥物。
乳房重建很重要 卻被列入「美容手術」
另外,關於術後乳房重建,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是因為基於健保法規定不給付
「美容外科手術」,但他認為這應該重新研議。李伯璋身為外科醫師,以前也做過乳房手
術,他回憶,很多病人在切除乳房後,人際關係都遭遇疏離,特別是與伴侶之間的變化,
只有自己點滴在心。病人都知道這些變化是人性,但還是感到受傷,有時候會忍不住對醫
師透露心裡的矛盾和憂鬱。
李伯璋說,乳癌手術後的乳房重建,和一般人的隆乳不同,理論上不算美容外科,而是心
理健康的一環,美容與重建兩者的區分是可以討論的。如果能將多餘的影像檢查費用省下
來,拿來補乳房重建這部分的需求,應是綽綽有餘。
乳癌檢查工具
乳房攝影: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可偵測乳房內微小腫瘤、鈣化點或無症狀的零
期乳癌,是目前經醫學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但乳房攝影仍有限制,乳腺緻密度愈高,準
確度會受影響,臨床通常搭配超音波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
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房超音波:非侵入性、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可顯示乳腺各層結構、腫塊形態及質地,
對癌症診斷有一定幫助,也可用來導引細針抽吸細胞檢查或粗針組織切片,並可針對乳房
X光攝影所發現的腫塊,做進一步檢查。通常年輕女性乳房腺體成分比率高,乳房攝影反
而對異常組織不易區分,此時超音波檢查可輔助。
乳房磁振造影檢查:除了用於發病部位或病兆不只一處的多發性乳癌,也能協助找出臨床
檢查或傳統乳房影像檢查不易發現的乳房病變,也適用有高危險乳癌家族史及乳腺組織緻
密的女性及隆乳後的乳房檢查。不過,乳房磁振造影敏感度高,可能出現假陽性,臨床需
再進一步評估。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433208
--
Re: [問題] 若離婚之後的生活 (只是〈耍賤〉程度問題) https://tinyurl.com/y7n7d6jm
[閒聊] 若你是"女人" 你會想結婚嗎? http://tinyurl.com/gsmvv47
臉書祖克柏夫妻 J.K.羅琳 娜塔莉波曼 妮可基嫚 柯林頓女兒雀兒喜.... 這些<雙姓家庭>
的"財富累積"與"工作衝刺力" 將比<單姓家庭>高! 而有些<單姓家庭>還在煩惱"錢不夠用"!
有些女人 怕被親友認為是在<幫男方家族生小孩> 已經<比較吃虧> 而不願出去工作賺錢!!!
〈台灣男人/公婆〉風評如何? 我想找像臉書祖克伯一樣的<好男人>! 讓小孩〈雙姓〉!!!
--
Tags:
乳癌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20-03-29T01:01
at 2020-03-29T01:01
By Emily
at 2020-03-31T15:56
at 2020-03-31T15:56
By Jessica
at 2020-04-05T09:18
at 2020-04-05T09:18
By Jessica
at 2020-04-08T19:54
at 2020-04-08T19:54
By Vanessa
at 2020-04-10T00:54
at 2020-04-10T00:54
By Thomas
at 2020-04-11T12:50
at 2020-04-11T12:50
By Jessica
at 2020-04-15T23:00
at 2020-04-15T23:00
By Kristin
at 2020-04-18T08:49
at 2020-04-18T08:49
By Heather
at 2020-04-22T20:28
at 2020-04-22T20:28
By Ophelia
at 2020-04-24T13:18
at 2020-04-24T13:18
By Yedda
at 2020-04-26T07:38
at 2020-04-26T07:38
By Kama
at 2020-04-27T07:15
at 2020-04-27T07:15
By Gary
at 2020-05-02T04:53
at 2020-05-02T04:53
By Andy
at 2020-05-05T09:37
at 2020-05-05T09:37
By Lily
at 2020-05-06T20:47
at 2020-05-06T20:47
By Ursula
at 2020-05-08T03:07
at 2020-05-08T03:07
Related Posts
林口長庚/自體乳房重建 達文西微創傷口
By Lily
at 2020-03-23T08:39
at 2020-03-23T08:39
這些食物養出癌症!5個異樣告訴你別再拖
By Franklin
at 2020-03-22T06:00
at 2020-03-22T06:00
乳癌居婦癌首位,過胖增加近6成風險 幸好
By Franklin
at 2020-03-21T05:40
at 2020-03-21T05:40
乳癌-台大郭文宏醫生
By Barb Cronin
at 2020-03-10T15:17
at 2020-03-10T15:17
江醫說健康: 乳癌
By Dinah
at 2020-03-09T03:57
at 2020-03-09T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