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忽冷忽熱易受寒 - 養生
By Oscar
at 2006-03-20T19:51
at 2006-03-20T19:51
Table of Contents
三月 忽冷忽熱易受寒
【易俊傑】
春令養生,應以平補為原則,多吃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
http://udn.com/NEWS/MEDIA/3220175-1330248.jpg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俗諺云:「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即是指春天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故傳統醫學提
倡春季養生宜「春捂」(意旨春天轉暖,仍應備衣避風,不宜穿著單薄。)《黃帝內經》
在闡述四時調攝時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勿令犯風。」意
謂從立春到立夏的三個月中,自然界推陳出新,天地間充滿生機,萬物欣欣向榮。這其間
,保健養生的關鍵之一是不要遭受風寒。蒲以貫《保生要錄》云:所謂風,即是天地之氣
,它能促生萬物,但也能傷人。起初進入腠理之間,漸漸地侵入肌膚之內,進而內傳經絡
之中,以至達到臟腑,傳變尤廣,為患則深。故古人云:「避風口避矢。」所以,歷代養
生家都很重視「春捂」。
衣服宜減 不可頓減
這是因為,人們剛剛度過「冬藏」階段,代謝功能和抗病能力都較低。由於冬天氣溫寒冷
,人體為了適應寒冷的環境,保持體內溫度的恆度,防止熱量散失,皮膚和微血管都處於
緊張的收縮狀態。由於受嚴寒的激發,體溫調節中樞在不斷發布一系列調節熱量的指令,
腎上腺和甲狀腺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以維持機體的生理恆溫。所以,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信
息增高、大腦始終處於清醒狀態。
而當春天來臨時,隨著氣溫變暖,體內產熱逐漸減少,代謝也隨之變化,神經系統的興奮
性信息減弱,這時負責保持體內恆溫的下丘腦和體內各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下降,
春天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氣候給機體調節增加了困難。加之皮膚和微血管都處於弛緩的舒
張狀態中,冬季閉合的汗腺也正逐漸開放,於是春天的風寒之邪就更容易侵入人體使人致
病。
故「春捂」既是禦寒保暖,衣服宜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
息論》亦指出:「(春季)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風涼易傷腠理,時備夾衣,
遇暖易之,一重(層)漸減一重,不可暴去。」意謂在氣候多變的春天,衣服應隨時增減
,注意保暖,有時即使從事某種活動,感到身體燥熱、沁汗,需解開或脫去衣服,但活動
一結束,就應及時重新繫上或穿上,寧可暖捂而不貪涼爽,以免遭受風寒。這無疑是很有
益的養生措施,對於調節功能較弱的小孩和老人顯得更為重要。
春令衣著 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還提出了春
令衣著宜「下厚上薄」、「春捂」重下身的主張。《老老恒言》明確指出:「春凍未泮,
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既陽湯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
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科學觀
點相吻合。
傳統養生學認為,「春捂」只是被動的防禦。要想進一步防病健身,則要莫負春光,加強
鍛鍊,增強肌體的適應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調整飲食和起居。「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
」。老弱者春令進補,當以清補、柔補、平補為原則,辨證選用助正氣或補元氣的滋補品
,可多吃些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豐富宜易消化的食物,如肉類禽蛋、新鮮果蔬、時
令野菜等,皆能健脾胃、益氣血、補虛損,滋養強身,延年益壽。
在起居方面,孫思邈《千金要方》云:「春欲晏臥而早起。」但早起也宜於雞鳴之後,晚
睡亦須在子時以前。
受寒流鼻水 緩解DIY
倘若「春捂」不善,失慎受了風寒,清涕直流,可試內養生家步翼鵬《養壽詩歌》傳授的
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將毛巾浸入熱水中,輕輕擰乾,置之鼻端,使熱氣散入鼻內,則鼻中
毛孔漸漸開解,內外貫徹。連行數次,清涕立止。
(作者為湖南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6/03/20 民生報】
http://udn.com/NEWS/LIFE/X3/3220175.shtml
--
在碰到敵人想傷害你的那一刻,你就可以學到忍辱。
敵人是很好的精神導師,因為有敵人,才可以培養忍辱;
忍辱,才可以累積大功德力。
-- 達賴喇嘛
--
【易俊傑】
春令養生,應以平補為原則,多吃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
http://udn.com/NEWS/MEDIA/3220175-1330248.jpg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俗諺云:「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即是指春天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故傳統醫學提
倡春季養生宜「春捂」(意旨春天轉暖,仍應備衣避風,不宜穿著單薄。)《黃帝內經》
在闡述四時調攝時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勿令犯風。」意
謂從立春到立夏的三個月中,自然界推陳出新,天地間充滿生機,萬物欣欣向榮。這其間
,保健養生的關鍵之一是不要遭受風寒。蒲以貫《保生要錄》云:所謂風,即是天地之氣
,它能促生萬物,但也能傷人。起初進入腠理之間,漸漸地侵入肌膚之內,進而內傳經絡
之中,以至達到臟腑,傳變尤廣,為患則深。故古人云:「避風口避矢。」所以,歷代養
生家都很重視「春捂」。
衣服宜減 不可頓減
這是因為,人們剛剛度過「冬藏」階段,代謝功能和抗病能力都較低。由於冬天氣溫寒冷
,人體為了適應寒冷的環境,保持體內溫度的恆度,防止熱量散失,皮膚和微血管都處於
緊張的收縮狀態。由於受嚴寒的激發,體溫調節中樞在不斷發布一系列調節熱量的指令,
腎上腺和甲狀腺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以維持機體的生理恆溫。所以,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信
息增高、大腦始終處於清醒狀態。
而當春天來臨時,隨著氣溫變暖,體內產熱逐漸減少,代謝也隨之變化,神經系統的興奮
性信息減弱,這時負責保持體內恆溫的下丘腦和體內各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下降,
春天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氣候給機體調節增加了困難。加之皮膚和微血管都處於弛緩的舒
張狀態中,冬季閉合的汗腺也正逐漸開放,於是春天的風寒之邪就更容易侵入人體使人致
病。
故「春捂」既是禦寒保暖,衣服宜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
息論》亦指出:「(春季)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風涼易傷腠理,時備夾衣,
遇暖易之,一重(層)漸減一重,不可暴去。」意謂在氣候多變的春天,衣服應隨時增減
,注意保暖,有時即使從事某種活動,感到身體燥熱、沁汗,需解開或脫去衣服,但活動
一結束,就應及時重新繫上或穿上,寧可暖捂而不貪涼爽,以免遭受風寒。這無疑是很有
益的養生措施,對於調節功能較弱的小孩和老人顯得更為重要。
春令衣著 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還提出了春
令衣著宜「下厚上薄」、「春捂」重下身的主張。《老老恒言》明確指出:「春凍未泮,
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既陽湯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
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科學觀
點相吻合。
傳統養生學認為,「春捂」只是被動的防禦。要想進一步防病健身,則要莫負春光,加強
鍛鍊,增強肌體的適應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調整飲食和起居。「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
」。老弱者春令進補,當以清補、柔補、平補為原則,辨證選用助正氣或補元氣的滋補品
,可多吃些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豐富宜易消化的食物,如肉類禽蛋、新鮮果蔬、時
令野菜等,皆能健脾胃、益氣血、補虛損,滋養強身,延年益壽。
在起居方面,孫思邈《千金要方》云:「春欲晏臥而早起。」但早起也宜於雞鳴之後,晚
睡亦須在子時以前。
受寒流鼻水 緩解DIY
倘若「春捂」不善,失慎受了風寒,清涕直流,可試內養生家步翼鵬《養壽詩歌》傳授的
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將毛巾浸入熱水中,輕輕擰乾,置之鼻端,使熱氣散入鼻內,則鼻中
毛孔漸漸開解,內外貫徹。連行數次,清涕立止。
(作者為湖南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6/03/20 民生報】
http://udn.com/NEWS/LIFE/X3/3220175.shtml
--
在碰到敵人想傷害你的那一刻,你就可以學到忍辱。
敵人是很好的精神導師,因為有敵人,才可以培養忍辱;
忍辱,才可以累積大功德力。
-- 達賴喇嘛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吃太多中將湯會心悸嗎?
By Erin
at 2006-03-20T19:26
at 2006-03-20T19:26
請問高麗人蔘價錢
By Ursula
at 2006-03-20T19:17
at 2006-03-20T19:17
請問一下月見草跟魚油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選擇?
By Quintina
at 2006-03-20T18:13
at 2006-03-20T18:13
黃蓮
By Megan
at 2006-03-20T17:55
at 2006-03-20T17:55
油性皮膚如何改善
By Olivia
at 2006-03-20T16:13
at 2006-03-20T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