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人 (二) (雷) To be or not to be - 憂鬱症

By Susan
at 2020-05-27T00:41
at 2020-05-27T00:41
Table of Contents
捫心自問,我的內心是矛盾的。
有時想要不停縮小至消失不見,有時又希望自己是強大有力量的;
為了自我保護而選擇隱形,
學習的當下卻又忘記自己想低調,忍不住和老師、同學互動;
渴望成為群體的一份子,又不敢留下痕跡...
我真的可以抬頭挺胸、光明正大的待在這裡嗎?
我的存在是被允許的嗎?
我沒有給別人帶來麻煩或負面影響吧?
或許是因為矛盾的內心,這些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才活得如此優柔寡斷、卑微膽怯、戰戰兢兢,
時時刻刻想要把自己隱藏起來,盡量不引人注目。
===================================
還記得那些在生與死之間猶豫不決的黑暗時刻。
感知上(perception),死亡對我有強大的吸引力,我嚮往回歸到「無」的境界;
理智上(rationality),還是質疑著這些念頭與感覺的合理性,
儘管它們顯得如此真實。
To live or to die? That is the question. Yet I cannot reach a conclusion.
憂鬱症使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轉變,
沒想到我會變成如此優柔寡斷、軟弱、無法做主的人。
既無法全心全意的活著,也無法果斷的自盡,
就這樣卡在生與死的間隙。
在這個狀態沉溺多年後,
我終於受不了自己的三心二意,毅然拍案自決---
我選「生」(*)。
既然下定決心了,就不許再回頭。
而當我決定勇往直前的活著之時,也是療程進展最快的時候。
===================================
現在,在糾結著是否享有生存資格時,
也是在幾乎到達對自己的容忍度的臨界點,才領悟到了這個道理:
要與世界產生連結就必定會產生漣漪,
我們不可能在不造成影響的情況下產生連結。
所以別任性了,要嘛就大膽的活著,因為活著必定留下痕跡;
要這麼有罪惡感的話就徹底從世上消失,給自己個痛快。
模稜兩可、曖昧不清的真是麻煩死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和以前不一樣,這次我很快做出了選擇。
先不論我“有沒有資格”留下,誰又有資格決定我存在的資格?
唯一能確定的,只有我的個人意願---
我“想要”存在,所以我就存在。
不用害怕那些因我而起的漣漪,因為這些都是我活著的證明;
不用害怕產生影響,因為那些是我生而為人的特色;
不用害怕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能麻煩我,人類就是互相依靠的社交動物;
不用害怕佔有資源(e.g.空間、機會),因為我和其他人一樣平等為人。
既然想要光明正大的活著,那就不再需要隱形了。
反正就算我以為別人看不見我,他們也還是看得見。
慢慢習慣這個嶄新的生活態度後,就大方、勇敢的邁入世界吧。
(*)因為感知不一定是真實的,並且會隨內在與外在狀態改變;
理智的陳述則是相對穩定不變。
--
Tags:
憂鬱症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20-05-29T21:31
at 2020-05-29T21:31

By William
at 2020-06-02T18:16
at 2020-06-02T18:16

By Franklin
at 2020-06-03T13:02
at 2020-06-03T13:02

By Lauren
at 2020-06-06T19:36
at 2020-06-06T19:36
Related Posts
我也來分享昨天的夢

By Susan
at 2020-05-26T18:16
at 2020-05-26T18:16
傻眼

By Liam
at 2020-05-26T16:25
at 2020-05-26T16:25
Bon voyage

By Hamiltion
at 2020-05-26T14:32
at 2020-05-26T14:32
醫生說能工作所以不覺得我是憂鬱症

By Oliver
at 2020-05-26T12:54
at 2020-05-26T12:54
生命荒涼所在還有什麼?

By Ina
at 2020-05-26T10:40
at 2020-05-26T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