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麻醉醫師對病患並不充分說明的情形 - 醫師
By Cara
at 2020-08-25T22:58
at 2020-08-25T22:58
Table of Contents
由於目前醫療糾紛比數十年前多,所以使得部份醫療院所的部份醫師或許基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形,雖然基於形式上的醫療倫理,對病患(或其家屬)作說明,
例如麻醉的風險,但說明只是略為點過,並不充分(並不提供相關醫學統計概況)。
例如以高齡者(例如80歲、90歲)施以全身麻醉的死亡風險,醫學上已經有研究數據統計
--只是一般人要非常繁複的透過國科會網站等等,才能事倍功半地取得。而在病患或其
家屬在看到這方面的醫學統計資訊概況後,「相比於完全不知道這方面的醫學統計概況」
,可較為有更充足的知情資訊,來做出「更足以自我負責、不愧於心」的是否全身麻醉的
判斷。
相對而言,負責「說明」的麻醉醫師,要嘛直言「為了省事」因此不說,那也是誠實、
真小人、坦蕩蕩。
但是,在友人們或自身遇到、聽到的令人搖頭的「少數」麻醉菜鳥醫師們的詭辯是告訴
某些並非刁民的病患(或其家屬)很敷衍的說明:
「高齡病患全身麻醉以後可能甦醒、可能不甦醒;因此,你們要不要簽麻醉手術同意書,
自己決定」。而被詢問在醫學研究上,高齡者施以全身麻醉的死亡率這個醫學知識「研究
成果事實」以供病患綜合考慮時,這些「少數」醫師的跳針噁爛話術如下:
「手術後醒過來,死亡率就是0、手術後心臟從此不跳動而死亡,死亡率就是1,就是這樣
」--
(OS:所以醫學期刊論文的那些作者,做高齡者麻醉死亡率的研究是作心酸的?少數這類
醫師只會用這種鳥話敷衍,他們若去唸研究所,課堂報告時被教授詢問寫的報告中的統計
內容時,最好也這麼白爛回答)
「你不能要我負責病患一定醒過來」--
(OS:病患及其家屬只是詢問醫學上的統計概況以後做定奪,機率本來就是參考--並沒有
要醫師負責;只是幫病患省去自己上網事倍功半去國科會網站查詢相關醫學論文對此
主題的研究結論而已;但是少數醫師就是跳針「你不能叫我負責、你不能叫我負責」--
真不知對面站的是醫科畢業高材生還是腦殘跳針王。這類醫師如果去唸研究所,在seminar
課程上面對教授或其他同學詢問其報告時,最好也敢施展跳針大法鬼打牆「教授你不能叫
我負責手術成功、同學你不能叫我負責手術成功」,誰有叫他負責啊!教授、其他研究生
搞不好真想一巴掌對鬼打牆的跳針王巴下去)
依照上述白爛「機率不是1就是0、不能保證一定怎樣」的自說自話鬼打牆邏輯,則明天氣
象預報也不用發布降雨率(如同告知查詢者)了、亦即民眾也別問了:
「有下雨,降雨率就是1、沒下雨,降雨率就是0」
「你不能叫我負責明天一定下雨」
反正不管民眾多溫和只是想了解降雨機率(作為是否帶傘的參考,民眾並沒有要氣象局人
員負責什麼,而是民眾自行負責是否帶傘),但氣象局人員反覆用上述兩句無限跳針,試
問諸位是否能感同身受這類跳針思維「到底白爛在哪」。
結論:絕大多數醫師都很盡責做到讓病患「知情後同意」層面的充分說明。本文只是提到
醫學界千千、萬萬名醫師中,「少數」「確實存在」的白爛現象(只是看病患運氣是否
遇到),而我與一些朋友在某教學醫院都遇到此情形--
不曉得是否該醫院為了防止被刁民告,因此僵硬地告知醫師們什麼儘量都不要講來自保,
病患的充分知情權算個屁,反正病患也拿跳針的他們莫可奈何,頂多只好由有相關學術深
度的家人,自行依照研究方法常識,事倍功半地去國科會網站辛苦查出相關醫學統計資訊
,然後依照此醫學上機率去做是否讓高齡者全身麻醉動大手術,或放棄手術、寧可採取安
寧療法的「病患本來就願意自行負責」的決策定奪。
ps.要嘛本文所指的少數這些醫師就誠實地說「不好意思,我執業太忙了,沒有常常進修,
我不熟相關醫學統計資訊概況,你要不要自己去查國科會上或醫學期刊上的相關醫學論文
來作為你們決策參考」,還讓人能服氣--
但並不是這樣,而是以上述白爛兼跳針的「機率要嘛是1、要嘛是0;你們不可要我負責」
之類鬼打牆的鳥話、然後繼續以權威架式搞得一副「你還問什麼問醫學上機率概況資訊,
我就是想僵化自保所以懶得理睬病患知情充不充分,你奈我何,要簽快簽、不簽拉倒」的
嘴臉。
心得如上。萬請閱讀時注意,本文只是說「(極)少數」醫師的現象事實。醫界網友捫心
自問:本文是否無的放矢、醫界全體醫師是否全體皆是正人君子所以本文不應該po.....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形,雖然基於形式上的醫療倫理,對病患(或其家屬)作說明,
例如麻醉的風險,但說明只是略為點過,並不充分(並不提供相關醫學統計概況)。
例如以高齡者(例如80歲、90歲)施以全身麻醉的死亡風險,醫學上已經有研究數據統計
--只是一般人要非常繁複的透過國科會網站等等,才能事倍功半地取得。而在病患或其
家屬在看到這方面的醫學統計資訊概況後,「相比於完全不知道這方面的醫學統計概況」
,可較為有更充足的知情資訊,來做出「更足以自我負責、不愧於心」的是否全身麻醉的
判斷。
相對而言,負責「說明」的麻醉醫師,要嘛直言「為了省事」因此不說,那也是誠實、
真小人、坦蕩蕩。
但是,在友人們或自身遇到、聽到的令人搖頭的「少數」麻醉菜鳥醫師們的詭辯是告訴
某些並非刁民的病患(或其家屬)很敷衍的說明:
「高齡病患全身麻醉以後可能甦醒、可能不甦醒;因此,你們要不要簽麻醉手術同意書,
自己決定」。而被詢問在醫學研究上,高齡者施以全身麻醉的死亡率這個醫學知識「研究
成果事實」以供病患綜合考慮時,這些「少數」醫師的跳針噁爛話術如下:
「手術後醒過來,死亡率就是0、手術後心臟從此不跳動而死亡,死亡率就是1,就是這樣
」--
(OS:所以醫學期刊論文的那些作者,做高齡者麻醉死亡率的研究是作心酸的?少數這類
醫師只會用這種鳥話敷衍,他們若去唸研究所,課堂報告時被教授詢問寫的報告中的統計
內容時,最好也這麼白爛回答)
「你不能要我負責病患一定醒過來」--
(OS:病患及其家屬只是詢問醫學上的統計概況以後做定奪,機率本來就是參考--並沒有
要醫師負責;只是幫病患省去自己上網事倍功半去國科會網站查詢相關醫學論文對此
主題的研究結論而已;但是少數醫師就是跳針「你不能叫我負責、你不能叫我負責」--
真不知對面站的是醫科畢業高材生還是腦殘跳針王。這類醫師如果去唸研究所,在seminar
課程上面對教授或其他同學詢問其報告時,最好也敢施展跳針大法鬼打牆「教授你不能叫
我負責手術成功、同學你不能叫我負責手術成功」,誰有叫他負責啊!教授、其他研究生
搞不好真想一巴掌對鬼打牆的跳針王巴下去)
依照上述白爛「機率不是1就是0、不能保證一定怎樣」的自說自話鬼打牆邏輯,則明天氣
象預報也不用發布降雨率(如同告知查詢者)了、亦即民眾也別問了:
「有下雨,降雨率就是1、沒下雨,降雨率就是0」
「你不能叫我負責明天一定下雨」
反正不管民眾多溫和只是想了解降雨機率(作為是否帶傘的參考,民眾並沒有要氣象局人
員負責什麼,而是民眾自行負責是否帶傘),但氣象局人員反覆用上述兩句無限跳針,試
問諸位是否能感同身受這類跳針思維「到底白爛在哪」。
結論:絕大多數醫師都很盡責做到讓病患「知情後同意」層面的充分說明。本文只是提到
醫學界千千、萬萬名醫師中,「少數」「確實存在」的白爛現象(只是看病患運氣是否
遇到),而我與一些朋友在某教學醫院都遇到此情形--
不曉得是否該醫院為了防止被刁民告,因此僵硬地告知醫師們什麼儘量都不要講來自保,
病患的充分知情權算個屁,反正病患也拿跳針的他們莫可奈何,頂多只好由有相關學術深
度的家人,自行依照研究方法常識,事倍功半地去國科會網站辛苦查出相關醫學統計資訊
,然後依照此醫學上機率去做是否讓高齡者全身麻醉動大手術,或放棄手術、寧可採取安
寧療法的「病患本來就願意自行負責」的決策定奪。
ps.要嘛本文所指的少數這些醫師就誠實地說「不好意思,我執業太忙了,沒有常常進修,
我不熟相關醫學統計資訊概況,你要不要自己去查國科會上或醫學期刊上的相關醫學論文
來作為你們決策參考」,還讓人能服氣--
但並不是這樣,而是以上述白爛兼跳針的「機率要嘛是1、要嘛是0;你們不可要我負責」
之類鬼打牆的鳥話、然後繼續以權威架式搞得一副「你還問什麼問醫學上機率概況資訊,
我就是想僵化自保所以懶得理睬病患知情充不充分,你奈我何,要簽快簽、不簽拉倒」的
嘴臉。
心得如上。萬請閱讀時注意,本文只是說「(極)少數」醫師的現象事實。醫界網友捫心
自問:本文是否無的放矢、醫界全體醫師是否全體皆是正人君子所以本文不應該po.....
--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20-08-30T07:07
at 2020-08-30T07:07
By Eden
at 2020-09-01T05:15
at 2020-09-01T05:15
By Emily
at 2020-09-02T05:55
at 2020-09-02T05:55
By Brianna
at 2020-09-03T10:33
at 2020-09-03T10:33
By Edith
at 2020-09-04T22:07
at 2020-09-04T22:07
By Kristin
at 2020-09-07T14:45
at 2020-09-07T14:45
By Enid
at 2020-09-08T11:06
at 2020-09-08T11:06
By Jacob
at 2020-09-13T10:46
at 2020-09-13T10:46
By Zenobia
at 2020-09-16T19:55
at 2020-09-16T19:55
By Caroline
at 2020-09-17T01:14
at 2020-09-17T01:14
By William
at 2020-09-18T00:53
at 2020-09-18T00:53
By Sierra Rose
at 2020-09-20T14:36
at 2020-09-20T14:36
By Elvira
at 2020-09-21T12:19
at 2020-09-21T12:19
By Regina
at 2020-09-24T13:53
at 2020-09-24T13:53
By Rachel
at 2020-09-28T12:51
at 2020-09-28T12:51
By Ina
at 2020-10-01T05:45
at 2020-10-01T05:45
By Selena
at 2020-10-03T07:01
at 2020-10-03T07:01
By Brianna
at 2020-10-03T18:16
at 2020-10-03T18:16
By Anonymous
at 2020-10-06T03:34
at 2020-10-06T03:34
By Dora
at 2020-10-07T14:05
at 2020-10-07T14:05
By Ina
at 2020-10-08T13:29
at 2020-10-08T13:29
By Michael
at 2020-10-08T17:10
at 2020-10-08T17:10
By Kyle
at 2020-10-10T22:18
at 2020-10-10T22:18
By Steve
at 2020-10-15T07:08
at 2020-10-15T07:08
By Franklin
at 2020-10-17T00:49
at 2020-10-17T00:49
By Quanna
at 2020-10-21T22:28
at 2020-10-21T22:28
By Odelette
at 2020-10-22T14:56
at 2020-10-22T14:56
By Donna
at 2020-10-26T08:11
at 2020-10-26T08:11
By Delia
at 2020-10-27T03:44
at 2020-10-27T03:44
By Ula
at 2020-10-31T02:59
at 2020-10-31T02:5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1-05T02:30
at 2020-11-05T02:30
By Catherine
at 2020-11-07T06:46
at 2020-11-07T06:46
By Lauren
at 2020-11-08T14:13
at 2020-11-08T14:13
By Annie
at 2020-11-11T11:48
at 2020-11-11T11:48
By Gilbert
at 2020-11-14T05:33
at 2020-11-14T05:33
Related Posts
二尖瓣膜修補手術
By Madame
at 2020-08-24T18:49
at 2020-08-24T18:49
請推薦台北腸胃科醫師
By Lucy
at 2020-08-24T17:54
at 2020-08-24T17:54
請推薦台大神經科醫師
By Kelly
at 2020-08-24T14:58
at 2020-08-24T14:58
帶狀皰疹口服藥只需吃一週?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8-22T15:39
at 2020-08-22T15:39
術後感染,已清創兩次
By David
at 2020-08-21T18:58
at 2020-08-21T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