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含致癌丙烯醯胺?每月勿逾2次 - 養生
By Edith
at 2013-11-17T16:46
at 2013-11-17T16:46
Table of Contents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7日 13:50
喜歡吃炸薯條的人注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
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尤其以洋芋
片和薯條含量最多。已故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曾經呼籲,喜愛吃洋芋片、油條等
食物的消費者,1個月最多不要超過2次。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
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
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衛生福利部過去也曾針對洋芋片等高溫油炸類食品,進行丙烯醯胺調查,樣品包括294種
市售零食,有穀類、根莖類、海鮮、堅果、豆類和乾果等,利用氣相層析質譜法,分析零
食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高低。
國內研究:馬鈴薯零食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
結果發現,馬鈴薯等根莖類零食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每公斤435微克),但同樣是根莖
類零食則有差別,馬鈴薯的丙烯醯胺是芋頭的5倍;其次是穀類零食(每公斤299微克),
小麥粉其次、米類零嘴含量則最低(每公斤25微克)。
在所有的零食類別中,以海鮮與乾果類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最低,每公斤都在25微克以下
;水果乾則是所有零嘴中最低的,每公斤只有9微克。
高溫120℃或以上,會形成丙烯醯胺
食物在高溫烹調下會產生丙烯醯胺,但產生過程仍未確實知道,可能會由碳水化合物、蛋
白質、脂肪、胺基酸或其他食物成份中形成。丙烯醯胺的產生和烹調溫度和時間有強烈關
係,只會在120℃或以上才會形成,另外烹調時間越長,產生數量越多。科學家亦發現食
物澱粉質含量越高,所產生的丙烯醯胺越多。
--
喜歡吃炸薯條的人注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
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尤其以洋芋
片和薯條含量最多。已故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曾經呼籲,喜愛吃洋芋片、油條等
食物的消費者,1個月最多不要超過2次。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
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
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衛生福利部過去也曾針對洋芋片等高溫油炸類食品,進行丙烯醯胺調查,樣品包括294種
市售零食,有穀類、根莖類、海鮮、堅果、豆類和乾果等,利用氣相層析質譜法,分析零
食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高低。
國內研究:馬鈴薯零食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
結果發現,馬鈴薯等根莖類零食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每公斤435微克),但同樣是根莖
類零食則有差別,馬鈴薯的丙烯醯胺是芋頭的5倍;其次是穀類零食(每公斤299微克),
小麥粉其次、米類零嘴含量則最低(每公斤25微克)。
在所有的零食類別中,以海鮮與乾果類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最低,每公斤都在25微克以下
;水果乾則是所有零嘴中最低的,每公斤只有9微克。
高溫120℃或以上,會形成丙烯醯胺
食物在高溫烹調下會產生丙烯醯胺,但產生過程仍未確實知道,可能會由碳水化合物、蛋
白質、脂肪、胺基酸或其他食物成份中形成。丙烯醯胺的產生和烹調溫度和時間有強烈關
係,只會在120℃或以上才會形成,另外烹調時間越長,產生數量越多。科學家亦發現食
物澱粉質含量越高,所產生的丙烯醯胺越多。
--
Tags:
養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五年內人人有基因圖譜
By Catherine
at 2013-11-14T15:31
at 2013-11-14T15:31
為什麼不能空腹吃B群?
By Hardy
at 2013-11-14T13:01
at 2013-11-14T13:01
讓姜至剛醫師教你如何喝水喝健康
By Mia
at 2013-11-14T00:07
at 2013-11-14T00:07
生理期吃鈣片吐了,求解?!
By Vanessa
at 2013-11-13T00:12
at 2013-11-13T00:12
統一生機精力湯 標示不實遭罰
By Hamiltion
at 2013-11-11T20:48
at 2013-11-11T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