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
By Audriana
at 2007-05-24T05:16
at 2007-05-24T05:16
Table of Contents
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不可治癒
關於犯罪在心理學上有特別的次領域
或別的領域有在研究
臨床人員受的訓練並非都適用治療犯人或測驗(預測)犯人
當然有這種特別的領域與需要修正之處
會犯罪不代表他心理一定有abnormal之處
心理disorder的人也不一定會去犯罪
至於再犯率的預測 各學界依然沒有把握可以準確測量
在精神疾病中
有一些是比較偏生理因素的
有些就很偏心因性
若以因果關係來論
心理治療有療效的疾病
是否就是屬於心因性呢?
若是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造成的
那麼應該心理治療是沒有發揮的餘地才是?!
不過目前的許多研究都指出
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或環境治療
在精神病上有比較好的療效
也有研究指出 經過心理治療的人
腦部影像分析...等會有所變化
我受過訓練讓我相信
腦是所有認知與高階心理功能所在
身心是互相影響且緊密結合的
若造成 如憂鬱症這種複雜的症狀表徵
未來都可以
以基礎的生理因素(如神經)的失調來做解釋
這可能就會被歸類為神經系統的失調了
不過目前比較廣泛接受的說法是 素質論
人有不同的體質
造成不同的心理與生理表徵
在環境的刺激下 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人有精神病的家族史
我們可能會說他比較容易得到精神疾病
他的體質比較容易受環境或心理刺激而發病
不單單只是生理 心理 或環境因素而已
關於國家可以做什麼
這是各位要去爭取的
在健保制度下
可能希望以"必要的最少"來治療患者
雖然許多研究指出
藥物的副作用
與心理治療的益處
在某些疾病有同等療效
或更有療效的證據
不過藥物依然是比較經濟與快速的
故治療上 藥物治療會是首選
(某些病我也暫同必須一定用藥 但搭配心理治療通常會更好)
醫師會轉介比較需要
或比較危急的個案做心理治療
但是健保的點數少的可憐
甚至比剪頭髮還便宜
醫院也不太願意接
反而使用大量的測驗
或採用自費的方式
這樣對醫院的經營比較有利
健保與醫院對於各醫事人員的給付也不公平
台灣總是以醫師為主導與所有權力中心
但是不代表醫師就有相對的能力
提升其他醫事人員的地位
也是未來提升醫療品質的重點
醫師也不是神 不可能什麼都可以兼顧與精通的
不如以重新合理分配資源
以提升其他醫療人員的素質
專業要分工
落實真的互相合作與尊重的醫療團隊模式
當然健保的改革 是民眾要去督促政府的
不是只有醫事人員們自己去爭取就有用的
此外關於精神病患犯罪免受牢獄的議題
其實有時心理失常的個案 我會很同情他
當你深入去了解他會這麼做的背後原因或生理基礎後
可以去同理他的感受 許多個案是沒有正常的家庭
公平的真諦 一部份是要保障那些弱勢的人
也有理論是說 部份犯案的人
其大腦本身接受社會制約(依行為而酬賞 懲罰)
或社會學習的能力與敏感度比較差
他在立足點上 就跟一般正常人不同了
但目前似乎也沒有人因為這種現象而獲得減刑就是
我還是滿同情有這種狀況的人
※ 引述《sos3366 (慢跑鞋)》之銘言:
: 精神疾病該歸類是心病
: 或是歸類在大腦不自主的放電
: 導致人的行為脫軌
: 人格分裂或者是躁鬱症
: 在醫學界,再怎麼華陀再世的醫生
: 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產生誤判
: 或許在吃藥吃了幾十年....
: 醫生一個想法,一本書一個案例,病人一個小動作
: 醫生發現是誤判了....
: 之前的就醫紀錄,或者服用的藥物根本是逆向行駛的
: 對病情毫無幫助。
: 在一個醫師的社論曾寫到:精神患者不要因此而絕望,或看不起自己
: 起碼你們還有藥醫 (可控制)
: 像很多不治之症,比你們慘的多。
: 而精神醫學是在近幾年才受人們關注的
: 就診人數也慢慢的上昇中
: 這代表人們願意接受這個疾病
: 或,精神疾病慢慢被接受
: 不再是十幾年前被戲謔杜鵑窩,或不友善的稱呼:神經病
: 而是修正成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
: 而打了那麼多,我卻忘了打這篇文章的初衷
: 我只知道,這個疾病目前還沒有辦法根癒
: 就算可以用藥物控制,搭配飲食、作息時間、定期回診、抽血判讀
: 還是無法全方位控制病情
: 有時候可能一個小小的忽冷乎熱
: 就可能導致病患的大腦不自主的放電
: 或是心情的更大起伏,因而住院
: 那為什麼醫學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
: 國家的中研院,一個科學的重大研究機關
: 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抽血,用機器判讀
: 或填一些簡單的表格,類似心理測驗
: 國家能做的只有這一些嗎?
: 這讓人回想到國中畢業前的性向分析
: 而在病患眼中,這一點都不細膩
: 只會讓人聯想....
: 這是他們的工作,當血抽完了,問題問完了,表格收好
: OK~ 建檔,然後工作完成。
: 回到原點,這到底是心病、或腦部的不正常放電
: 如果中研院願意花1億、2億(安家費)
: 找個病人做活體實驗,深入了解這解決的辦法
: 或長期的斷層掃描,解決這全球人們懼怕的疾病
: 我相信會有人願意貢獻自己的肉體,為國捐軀
: 甚至研究成功後,想依此拿到諾貝爾獎,也並非不可能
: 而現在,我所看到的新聞,只有那些精神不受控制的人
: 拿著瓦斯筒要跟警察、消防人員同歸於盡的畫面
: 反而沒有記者去訪問精神科醫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旁人又該怎麼做、如何協助?
: 就有個錯覺,只要他有殘障手冊,他有重大疾病卡
: 犯案頂多送進去醫院,毫無公平正義可言
: 醫生對犯人的犯罪判斷,恐怕也沒有人知道準確性有多高?
--
關於犯罪在心理學上有特別的次領域
或別的領域有在研究
臨床人員受的訓練並非都適用治療犯人或測驗(預測)犯人
當然有這種特別的領域與需要修正之處
會犯罪不代表他心理一定有abnormal之處
心理disorder的人也不一定會去犯罪
至於再犯率的預測 各學界依然沒有把握可以準確測量
在精神疾病中
有一些是比較偏生理因素的
有些就很偏心因性
若以因果關係來論
心理治療有療效的疾病
是否就是屬於心因性呢?
若是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造成的
那麼應該心理治療是沒有發揮的餘地才是?!
不過目前的許多研究都指出
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或環境治療
在精神病上有比較好的療效
也有研究指出 經過心理治療的人
腦部影像分析...等會有所變化
我受過訓練讓我相信
腦是所有認知與高階心理功能所在
身心是互相影響且緊密結合的
若造成 如憂鬱症這種複雜的症狀表徵
未來都可以
以基礎的生理因素(如神經)的失調來做解釋
這可能就會被歸類為神經系統的失調了
不過目前比較廣泛接受的說法是 素質論
人有不同的體質
造成不同的心理與生理表徵
在環境的刺激下 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人有精神病的家族史
我們可能會說他比較容易得到精神疾病
他的體質比較容易受環境或心理刺激而發病
不單單只是生理 心理 或環境因素而已
關於國家可以做什麼
這是各位要去爭取的
在健保制度下
可能希望以"必要的最少"來治療患者
雖然許多研究指出
藥物的副作用
與心理治療的益處
在某些疾病有同等療效
或更有療效的證據
不過藥物依然是比較經濟與快速的
故治療上 藥物治療會是首選
(某些病我也暫同必須一定用藥 但搭配心理治療通常會更好)
醫師會轉介比較需要
或比較危急的個案做心理治療
但是健保的點數少的可憐
甚至比剪頭髮還便宜
醫院也不太願意接
反而使用大量的測驗
或採用自費的方式
這樣對醫院的經營比較有利
健保與醫院對於各醫事人員的給付也不公平
台灣總是以醫師為主導與所有權力中心
但是不代表醫師就有相對的能力
提升其他醫事人員的地位
也是未來提升醫療品質的重點
醫師也不是神 不可能什麼都可以兼顧與精通的
不如以重新合理分配資源
以提升其他醫療人員的素質
專業要分工
落實真的互相合作與尊重的醫療團隊模式
當然健保的改革 是民眾要去督促政府的
不是只有醫事人員們自己去爭取就有用的
此外關於精神病患犯罪免受牢獄的議題
其實有時心理失常的個案 我會很同情他
當你深入去了解他會這麼做的背後原因或生理基礎後
可以去同理他的感受 許多個案是沒有正常的家庭
公平的真諦 一部份是要保障那些弱勢的人
也有理論是說 部份犯案的人
其大腦本身接受社會制約(依行為而酬賞 懲罰)
或社會學習的能力與敏感度比較差
他在立足點上 就跟一般正常人不同了
但目前似乎也沒有人因為這種現象而獲得減刑就是
我還是滿同情有這種狀況的人
※ 引述《sos3366 (慢跑鞋)》之銘言:
: 精神疾病該歸類是心病
: 或是歸類在大腦不自主的放電
: 導致人的行為脫軌
: 人格分裂或者是躁鬱症
: 在醫學界,再怎麼華陀再世的醫生
: 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產生誤判
: 或許在吃藥吃了幾十年....
: 醫生一個想法,一本書一個案例,病人一個小動作
: 醫生發現是誤判了....
: 之前的就醫紀錄,或者服用的藥物根本是逆向行駛的
: 對病情毫無幫助。
: 在一個醫師的社論曾寫到:精神患者不要因此而絕望,或看不起自己
: 起碼你們還有藥醫 (可控制)
: 像很多不治之症,比你們慘的多。
: 而精神醫學是在近幾年才受人們關注的
: 就診人數也慢慢的上昇中
: 這代表人們願意接受這個疾病
: 或,精神疾病慢慢被接受
: 不再是十幾年前被戲謔杜鵑窩,或不友善的稱呼:神經病
: 而是修正成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
: 而打了那麼多,我卻忘了打這篇文章的初衷
: 我只知道,這個疾病目前還沒有辦法根癒
: 就算可以用藥物控制,搭配飲食、作息時間、定期回診、抽血判讀
: 還是無法全方位控制病情
: 有時候可能一個小小的忽冷乎熱
: 就可能導致病患的大腦不自主的放電
: 或是心情的更大起伏,因而住院
: 那為什麼醫學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
: 國家的中研院,一個科學的重大研究機關
: 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抽血,用機器判讀
: 或填一些簡單的表格,類似心理測驗
: 國家能做的只有這一些嗎?
: 這讓人回想到國中畢業前的性向分析
: 而在病患眼中,這一點都不細膩
: 只會讓人聯想....
: 這是他們的工作,當血抽完了,問題問完了,表格收好
: OK~ 建檔,然後工作完成。
: 回到原點,這到底是心病、或腦部的不正常放電
: 如果中研院願意花1億、2億(安家費)
: 找個病人做活體實驗,深入了解這解決的辦法
: 或長期的斷層掃描,解決這全球人們懼怕的疾病
: 我相信會有人願意貢獻自己的肉體,為國捐軀
: 甚至研究成功後,想依此拿到諾貝爾獎,也並非不可能
: 而現在,我所看到的新聞,只有那些精神不受控制的人
: 拿著瓦斯筒要跟警察、消防人員同歸於盡的畫面
: 反而沒有記者去訪問精神科醫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旁人又該怎麼做、如何協助?
: 就有個錯覺,只要他有殘障手冊,他有重大疾病卡
: 犯案頂多送進去醫院,毫無公平正義可言
: 醫生對犯人的犯罪判斷,恐怕也沒有人知道準確性有多高?
--
All Comments
By Leila
at 2007-05-28T09:35
at 2007-05-28T09:35
By Selena
at 2007-05-31T22:11
at 2007-05-31T22:11
By Thomas
at 2007-06-02T14:26
at 2007-06-02T14:26
By Blanche
at 2007-06-03T19:10
at 2007-06-03T19:1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6-07T05:11
at 2007-06-07T05:11
By Valerie
at 2007-06-10T21:47
at 2007-06-10T21:47
By Quanna
at 2007-06-14T14:18
at 2007-06-14T14:18
By Robert
at 2007-06-16T13:28
at 2007-06-16T13:28
By Oliver
at 2007-06-20T09:03
at 2007-06-20T09:03
By Ophelia
at 2007-06-24T01:14
at 2007-06-24T01:14
By Susan
at 2007-06-28T14:21
at 2007-06-28T14:21
By Lydia
at 2007-07-02T16:12
at 2007-07-02T16:12
By Suhail Hany
at 2007-07-06T19:46
at 2007-07-06T19:46
By Aaliyah
at 2007-07-09T23:01
at 2007-07-09T23:01
By Robert
at 2007-07-10T09:41
at 2007-07-10T09:41
By Callum
at 2007-07-13T10:40
at 2007-07-13T10:40
By Quanna
at 2007-07-13T17:38
at 2007-07-13T17:38
By Christine
at 2007-07-17T05:58
at 2007-07-17T05:58
Related Posts
Stilnox的副作用
By Eden
at 2007-05-23T07:37
at 2007-05-23T07:37
速悅持續性藥效膠囊
By Jack
at 2007-05-23T01:59
at 2007-05-23T01:59
偏頭痛的煩惱
By Isabella
at 2007-05-22T19:29
at 2007-05-22T19:29
精神疾病
By Hardy
at 2007-05-21T23:04
at 2007-05-21T23:04
我最近好難過 很低潮
By Queena
at 2007-05-21T22:50
at 2007-05-21T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