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如此殘酷,人為何要面對人生? - 憂鬱症

By Christine
at 2014-07-26T10:30
at 2014-07-26T10:30
Table of Contents
美國2010年9月美聯社報導;美國的貧窮平均比率為15%,其中非裔和拉丁美洲裔又特別高
過其他群體,因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上一代生活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比較難有較高社會地
位發展機會,從而使下一代從出生開始受的教育和照護就較差,導致世襲貧窮的現象發生
,可能又會禍及更下一代。[1]
台灣也發現名校台大的入學生中58%來自較富裕的首都台北縣市,[2]貧窮影響學生自學習
環境中獲利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出身貧窮家庭的學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及,對
於安全、安穩的家、衣物及正常飲食的需求佔據過多精力時間,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
然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卻是截然不同,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花在學習,有父母大錢購買的
教育資源,日後還有父母的人脈或產業可以繼承。所以在教育循環當中也有所謂的馬太效
應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產業發展的走向也與世襲貧窮有巨大關聯,全球化後許多已開發國的製造出口業移往低成
本國家,取而代之是普遍低薪的服務業為主流,另有失業升高的現象,當一地區勞動力供
過於求時就形成對勞方極度不利,對資本極度有利的社會型態。因為勞方失去談判薪資的
立場,此時要能提高收入只有兩條路線,一是創業成為資本家,二是學習高難度專業成為
專業勞動力;而這兩者都需要巨大的家庭投資,也形成一種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世襲門
檻。富者較容易投資自己子女讀名校或創業,從而進入贏者圈。
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
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
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
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莫頓考察了決定這樣一個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機制,並發現了多重發現的重複功能與傑
出科學家的聚焦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繫。傑出科學家會透過他們所發現的研究論述的重要價
值,以及他們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強化。這種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
在有創造性的科學環境中體驗和交往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後來社會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
位的結果;這種自信鼓勵科學家們去探尋有風險但重要的問題,鼓勵他們強調自己的研究
結果。
宏觀社會意義上的馬太效應原理,明顯地表現在那些現在導致科學資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
會選擇過程之中。
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4] 現實中就是指,只要
獲得了每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使之擁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
造就了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Keith E. Stanovich)
的研究中,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斯塔諾威克用「馬太效應」一詞
,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而如若
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
兒童在開始閱讀方面的落後,也將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後來,當學生需要「從
閱讀中學習」(其中,然後才學習閱讀),他們的閱讀困難會進一步造成學習大多數其他
科目的問題。這樣,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會逐步下降,並進一步在學業上落後,跌幅會比同
齡人越發增高。
學生閱讀能力愈高,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快、愈多,這結果進一步提昇閱讀能力,
兩者良性地循環;閱讀能力愈低,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慢、愈少,這結果進一步妨
礙閱讀能力的發展,兩者惡性地循環。於是,高閱讀能力的兒童,與低閱讀能力的兒童,
在語文能力、對世界的認識等智能上的表現,差異只會愈來愈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始終無法修補。
因此,如果教師和家長對能力落後的兒童抱持觀望,期望他們的閱讀能力能隨年歲增長而
自然趕及,這種想法實在不切實際。
“ 閱讀能力影響你所做的一切事情 ”
——摘錄斯塔諾威克的話(亞當斯,1990年,pp60)
努力是不存在價值的
人的價值在出生就注定了
生在爛家庭的除非天份過人
不然根本沒機會過到好人生
一輩子就做低等勞工給社會壓榨
對這個社會充滿無力感
被生下來是個錯誤吧
--
過其他群體,因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上一代生活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比較難有較高社會地
位發展機會,從而使下一代從出生開始受的教育和照護就較差,導致世襲貧窮的現象發生
,可能又會禍及更下一代。[1]
台灣也發現名校台大的入學生中58%來自較富裕的首都台北縣市,[2]貧窮影響學生自學習
環境中獲利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出身貧窮家庭的學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及,對
於安全、安穩的家、衣物及正常飲食的需求佔據過多精力時間,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
然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卻是截然不同,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花在學習,有父母大錢購買的
教育資源,日後還有父母的人脈或產業可以繼承。所以在教育循環當中也有所謂的馬太效
應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產業發展的走向也與世襲貧窮有巨大關聯,全球化後許多已開發國的製造出口業移往低成
本國家,取而代之是普遍低薪的服務業為主流,另有失業升高的現象,當一地區勞動力供
過於求時就形成對勞方極度不利,對資本極度有利的社會型態。因為勞方失去談判薪資的
立場,此時要能提高收入只有兩條路線,一是創業成為資本家,二是學習高難度專業成為
專業勞動力;而這兩者都需要巨大的家庭投資,也形成一種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世襲門
檻。富者較容易投資自己子女讀名校或創業,從而進入贏者圈。
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
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
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
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莫頓考察了決定這樣一個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機制,並發現了多重發現的重複功能與傑
出科學家的聚焦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繫。傑出科學家會透過他們所發現的研究論述的重要價
值,以及他們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強化。這種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
在有創造性的科學環境中體驗和交往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後來社會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
位的結果;這種自信鼓勵科學家們去探尋有風險但重要的問題,鼓勵他們強調自己的研究
結果。
宏觀社會意義上的馬太效應原理,明顯地表現在那些現在導致科學資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
會選擇過程之中。
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4] 現實中就是指,只要
獲得了每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使之擁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
造就了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Keith E. Stanovich)
的研究中,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斯塔諾威克用「馬太效應」一詞
,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而如若
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
兒童在開始閱讀方面的落後,也將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後來,當學生需要「從
閱讀中學習」(其中,然後才學習閱讀),他們的閱讀困難會進一步造成學習大多數其他
科目的問題。這樣,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會逐步下降,並進一步在學業上落後,跌幅會比同
齡人越發增高。
學生閱讀能力愈高,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快、愈多,這結果進一步提昇閱讀能力,
兩者良性地循環;閱讀能力愈低,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慢、愈少,這結果進一步妨
礙閱讀能力的發展,兩者惡性地循環。於是,高閱讀能力的兒童,與低閱讀能力的兒童,
在語文能力、對世界的認識等智能上的表現,差異只會愈來愈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始終無法修補。
因此,如果教師和家長對能力落後的兒童抱持觀望,期望他們的閱讀能力能隨年歲增長而
自然趕及,這種想法實在不切實際。
“ 閱讀能力影響你所做的一切事情 ”
——摘錄斯塔諾威克的話(亞當斯,1990年,pp60)
努力是不存在價值的
人的價值在出生就注定了
生在爛家庭的除非天份過人
不然根本沒機會過到好人生
一輩子就做低等勞工給社會壓榨
對這個社會充滿無力感
被生下來是個錯誤吧
--
Tags:
憂鬱症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14-07-30T17:31
at 2014-07-30T17:31

By Jessica
at 2014-08-01T06:19
at 2014-08-01T06:19

By Daph Bay
at 2014-08-02T02:36
at 2014-08-02T02:36

By Hazel
at 2014-08-02T23:44
at 2014-08-02T23:44

By Andrew
at 2014-08-06T12:53
at 2014-08-06T12:53

By Frederica
at 2014-08-09T09:17
at 2014-08-09T09:17

By Yuri
at 2014-08-12T09:26
at 2014-08-12T09:26

By Sarah
at 2014-08-13T17:28
at 2014-08-13T17:28

By Belly
at 2014-08-15T00:25
at 2014-08-15T00:25

By Mia
at 2014-08-15T04:57
at 2014-08-15T04:57
Related Posts
專長與興趣

By Steve
at 2014-07-26T07:26
at 2014-07-26T07:26
悠閒

By Frederic
at 2014-07-26T06:10
at 2014-07-26T06:10
父母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By Olga
at 2014-07-26T03:04
at 2014-07-26T03:04
父母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By Jack
at 2014-07-26T02:28
at 2014-07-26T02:28
這也是憂鬱症嗎?

By Daniel
at 2014-07-25T23:24
at 2014-07-25T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