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神衛生法不保障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 精神疾病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6-15T20:14
at 2014-06-15T20:1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19930615 (喵喵)》之銘言:
: 如標題
: 憑什麼精神衛生法不保障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 難道他們長成這個樣子就是他們活該?
: 請問誰想要有病?誰想要跟其他人不一樣?
: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誰不想天生當個心理健康的人?
大部分的人格疾患確是如你所說的,為自己的病所困擾沒錯。
但是不是能完全套用在反社會人格身上?我持保留態度,
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這樣有什麼不好,
也不一定瞧得起所謂心理健康的人,
更恍論去身為一個所謂心理健康的人。
精神病學家(Cleckley,1976),以臨床診斷,將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特徵,歸納為以下十
六項:
1. 相貌與智力均在中上,第一印象給人好感。
2. 不帶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想不紊亂,且不會有幻覺、幻想現象。
3. 不會有焦慮症與情感症症狀。
4. 對人對事,都無輕重緩急之分,也無責任感、義務感,所以在言行上無法取信於人。
*[
5. 缺乏坦誠的氣質,給人虛偽的印象。
6. 知過不悔改,無羞恥心。
7. 表現出侵犯他人行為,事先卻無明確動機或是計畫,多是起於隱藏的衝動。
8. 缺發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取得教訓。
9. 極端自我中心,不惜剝奪他人權利以滿足私慾,不顧他人感受,更不對他人有所回報
。
10.情緒冷漠而變化少,不像常人般受外因感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情。
11.缺乏領悟能力,不能見賢思齊。
12.不關心他人,卻強烈需求他人的專注與支持。
13.常在幻想狀態下對他人表現惡作劇行為。
14.沒有顯著的自殺傾向。
15.在兩性關係中,以自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
16.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 可能有人會說,
: 若是精神衛生法納入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 這樣大家就都說自己有反社會人格,
: 就可以盡情犯罪,
: 因為犯罪可能可以不用受到刑責,或至少可以減刑。
: 但一個所謂「正常」的人,
: 會只因為或許犯罪可以不用為他所做的負責,就去放火、殺人、強姦人嗎?
即使精神衛生法納入反社會人格違常者這個前提成立,
還是要經過診斷,才能知道他屬不屬於反社會性人格,
人格疾患病程衡鑑準則包涵成長過程,長達數年,
不是這麼輕易就能偽裝的。
而一個你說的所謂「正常」的人,會去放火、殺人、強姦,應該會具備充足的犯罪動機,
(這部份牽涉法律我不擅長就不多講)而不是因為不用負責就去犯罪。
--
但是這個社會容許這個人因為反社會人格就原諒他的罪嗎?
目前國內沒有寬容到這地步,也就是不管你是或不是反社會人格,
犯了罪就是一樣要罰、要關,或要槍斃,
這是為了保障大部分無辜老百姓的生存權益。
不能因著著有病就殺搶擄掠,
尤其在此人可以自主控制自己行為的前提之下。
其他人格疾患或精神疾病大多是不可控制自己行為的情形下犯罪,情有可原。
(例如精神分裂症,比較有爭議的是解離性人格疾患)
: 曾聽說過:
: 「在監獄的都有反社會人格疾患。」
我想你應該知道這是非常偏頗的以偏概全。
: 這些人被放出來後,
: 可能還是會再犯,
: 犯的嚴重些的總是被社會大眾輿論說要判死刑,
: 然後呢?
然後還是要看法官怎麼判,不是跟著輿論走。
:這些人天生就是該死?
同上,並不是所有的反社會人格疾患都該死,
部分有嚴重罪刑的自然法官會做裁決。
: 精神科醫師為什麼不去監獄把所有反社會人格違常者治療好?
: 因為根本做不到,
: 他們就是沒救了。
摘自維基: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西醫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不能改善人格結構,但對某些表現可能有一定效果。情緒不穩定者可給以小劑量
酚噻嗪類藥物如奮乃靜2-4毫克或氯丙嗪100-200毫克睡前一次。
(二)精神外科治療:
大腦一定部位定向破壞手術可改善某種類型的人格障礙症状,如衝動行為明顯者。但
手術可導致不可逆腦局部損傷,故外科治療應採取慎重態度。
(三)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對人格障礙是有益的,通過深入接觸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以人道主義和
關心的態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個性的缺陷所在,進而指出個性是可以改變的,鼓勵
他們樹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
治療性社區,或稱治療性團體。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環境,通過參加其中活動以
控制和改善他們的偏離行為。在這裡他們可以丟掉那些獲得和習得的不良習慣。
不過,的確也有研究顯示成效很有限,但並非完全沒救。
: 既然這樣,
: 台灣為何不乾脆開放安樂死?
: 讓那些知道自己可能會去犯罪且有意願接受安樂死的人先合法自殺,
: 他們就沒機會去殺人了。
: 就像鄭捷。
首先鄭捷不一定是反社會人格,
再者,如果有安樂死的機制,他真的會去使用嗎?
他真的沒有其他動機甘於安安靜靜的死嗎?
除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獲得關注以外,
我相信他內在是有其他需求的。
撇開鄭捷不談,
反社會性人格是不會因為自己會犯罪,就自覺應該要自殺的。
: 若是可以開放安樂死,
: 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因為害怕自殺而去殺人,
: 欲以此達到被判死刑目的死亡的人了。
我想開放安樂死應該會有很多人躍躍欲試。
那一些覺得活著很辛苦,卻又害怕面對死亡疼痛的人。
http://tinyurl.com/lfobqd4瑞士合法安樂死
不知道他們使用率如何...0.o
--
: 如標題
: 憑什麼精神衛生法不保障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 難道他們長成這個樣子就是他們活該?
: 請問誰想要有病?誰想要跟其他人不一樣?
: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誰不想天生當個心理健康的人?
大部分的人格疾患確是如你所說的,為自己的病所困擾沒錯。
但是不是能完全套用在反社會人格身上?我持保留態度,
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這樣有什麼不好,
也不一定瞧得起所謂心理健康的人,
更恍論去身為一個所謂心理健康的人。
精神病學家(Cleckley,1976),以臨床診斷,將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特徵,歸納為以下十
六項:
1. 相貌與智力均在中上,第一印象給人好感。
2. 不帶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想不紊亂,且不會有幻覺、幻想現象。
3. 不會有焦慮症與情感症症狀。
4. 對人對事,都無輕重緩急之分,也無責任感、義務感,所以在言行上無法取信於人。
*[
5. 缺乏坦誠的氣質,給人虛偽的印象。
6. 知過不悔改,無羞恥心。
7. 表現出侵犯他人行為,事先卻無明確動機或是計畫,多是起於隱藏的衝動。
8. 缺發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取得教訓。
9. 極端自我中心,不惜剝奪他人權利以滿足私慾,不顧他人感受,更不對他人有所回報
。
10.情緒冷漠而變化少,不像常人般受外因感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情。
11.缺乏領悟能力,不能見賢思齊。
12.不關心他人,卻強烈需求他人的專注與支持。
13.常在幻想狀態下對他人表現惡作劇行為。
14.沒有顯著的自殺傾向。
15.在兩性關係中,以自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
16.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 可能有人會說,
: 若是精神衛生法納入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 這樣大家就都說自己有反社會人格,
: 就可以盡情犯罪,
: 因為犯罪可能可以不用受到刑責,或至少可以減刑。
: 但一個所謂「正常」的人,
: 會只因為或許犯罪可以不用為他所做的負責,就去放火、殺人、強姦人嗎?
即使精神衛生法納入反社會人格違常者這個前提成立,
還是要經過診斷,才能知道他屬不屬於反社會性人格,
人格疾患病程衡鑑準則包涵成長過程,長達數年,
不是這麼輕易就能偽裝的。
而一個你說的所謂「正常」的人,會去放火、殺人、強姦,應該會具備充足的犯罪動機,
(這部份牽涉法律我不擅長就不多講)而不是因為不用負責就去犯罪。
--
但是這個社會容許這個人因為反社會人格就原諒他的罪嗎?
目前國內沒有寬容到這地步,也就是不管你是或不是反社會人格,
犯了罪就是一樣要罰、要關,或要槍斃,
這是為了保障大部分無辜老百姓的生存權益。
不能因著著有病就殺搶擄掠,
尤其在此人可以自主控制自己行為的前提之下。
其他人格疾患或精神疾病大多是不可控制自己行為的情形下犯罪,情有可原。
(例如精神分裂症,比較有爭議的是解離性人格疾患)
: 曾聽說過:
: 「在監獄的都有反社會人格疾患。」
我想你應該知道這是非常偏頗的以偏概全。
: 這些人被放出來後,
: 可能還是會再犯,
: 犯的嚴重些的總是被社會大眾輿論說要判死刑,
: 然後呢?
然後還是要看法官怎麼判,不是跟著輿論走。
:這些人天生就是該死?
同上,並不是所有的反社會人格疾患都該死,
部分有嚴重罪刑的自然法官會做裁決。
: 精神科醫師為什麼不去監獄把所有反社會人格違常者治療好?
: 因為根本做不到,
: 他們就是沒救了。
摘自維基: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西醫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不能改善人格結構,但對某些表現可能有一定效果。情緒不穩定者可給以小劑量
酚噻嗪類藥物如奮乃靜2-4毫克或氯丙嗪100-200毫克睡前一次。
(二)精神外科治療:
大腦一定部位定向破壞手術可改善某種類型的人格障礙症状,如衝動行為明顯者。但
手術可導致不可逆腦局部損傷,故外科治療應採取慎重態度。
(三)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對人格障礙是有益的,通過深入接觸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以人道主義和
關心的態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個性的缺陷所在,進而指出個性是可以改變的,鼓勵
他們樹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
治療性社區,或稱治療性團體。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環境,通過參加其中活動以
控制和改善他們的偏離行為。在這裡他們可以丟掉那些獲得和習得的不良習慣。
不過,的確也有研究顯示成效很有限,但並非完全沒救。
: 既然這樣,
: 台灣為何不乾脆開放安樂死?
: 讓那些知道自己可能會去犯罪且有意願接受安樂死的人先合法自殺,
: 他們就沒機會去殺人了。
: 就像鄭捷。
首先鄭捷不一定是反社會人格,
再者,如果有安樂死的機制,他真的會去使用嗎?
他真的沒有其他動機甘於安安靜靜的死嗎?
除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獲得關注以外,
我相信他內在是有其他需求的。
撇開鄭捷不談,
反社會性人格是不會因為自己會犯罪,就自覺應該要自殺的。
: 若是可以開放安樂死,
: 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因為害怕自殺而去殺人,
: 欲以此達到被判死刑目的死亡的人了。
我想開放安樂死應該會有很多人躍躍欲試。
那一些覺得活著很辛苦,卻又害怕面對死亡疼痛的人。
http://tinyurl.com/lfobqd4瑞士合法安樂死
不知道他們使用率如何...0.o
--
All Comments

By Cara
at 2014-06-17T18:57
at 2014-06-17T18:57

By Oscar
at 2014-06-22T13:05
at 2014-06-22T13:05

By Annie
at 2014-06-25T22:13
at 2014-06-25T22:13

By Edwina
at 2014-06-27T16:15
at 2014-06-27T16:15

By Zanna
at 2014-06-30T03:21
at 2014-06-30T03:21

By Queena
at 2014-07-03T08:18
at 2014-07-03T08:18

By Heather
at 2014-07-06T06:34
at 2014-07-06T06:34

By Caitlin
at 2014-07-09T21:12
at 2014-07-09T21:12

By Caitlin
at 2014-07-13T23:44
at 2014-07-13T23:44

By Lauren
at 2014-07-14T19:45
at 2014-07-14T19:45

By Lucy
at 2014-07-15T22:37
at 2014-07-15T22:37

By Yuri
at 2014-07-17T23:21
at 2014-07-17T23:21

By Adele
at 2014-07-20T12:09
at 2014-07-20T12:09

By Ida
at 2014-07-24T16:13
at 2014-07-24T16:13

By Zora
at 2014-07-26T21:49
at 2014-07-26T21:49

By Faithe
at 2014-07-30T05:16
at 2014-07-30T05:1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7-31T22:15
at 2014-07-31T22:15

By Bethany
at 2014-08-05T18:03
at 2014-08-05T18:03

By Charlotte
at 2014-08-06T23:17
at 2014-08-06T23:17

By Connor
at 2014-08-09T22:42
at 2014-08-09T22:42

By Susan
at 2014-08-11T02:16
at 2014-08-11T02:16

By Charlotte
at 2014-08-14T06:50
at 2014-08-14T06:50

By Charlie
at 2014-08-19T00:44
at 2014-08-19T00:44

By Frederic
at 2014-08-21T23:54
at 2014-08-21T23:54

By Frederica
at 2014-08-24T14:27
at 2014-08-24T14:27

By Oscar
at 2014-08-27T12:52
at 2014-08-27T12:52

By Olivia
at 2014-09-01T08:34
at 2014-09-01T08:34

By Harry
at 2014-09-04T12:30
at 2014-09-04T12:30

By Edwina
at 2014-09-06T03:52
at 2014-09-06T03:52

By Mia
at 2014-09-07T05:17
at 2014-09-07T05:17

By Agatha
at 2014-09-10T10:13
at 2014-09-10T10:13

By Isabella
at 2014-09-15T05:48
at 2014-09-15T05:48

By Emily
at 2014-09-15T16:19
at 2014-09-15T16:19

By Mia
at 2014-09-19T02:27
at 2014-09-19T02:27

By Audriana
at 2014-09-21T12:27
at 2014-09-21T12:27

By Gary
at 2014-09-24T05:54
at 2014-09-24T05:54

By Edwina
at 2014-09-28T14:51
at 2014-09-28T14:51

By Edwina
at 2014-10-03T06:48
at 2014-10-03T06:48

By Olga
at 2014-10-04T09:47
at 2014-10-04T09:47

By Catherine
at 2014-10-05T17:47
at 2014-10-05T17:47

By Oliver
at 2014-10-08T04:27
at 2014-10-08T04:27

By Sandy
at 2014-10-10T22:15
at 2014-10-10T22:15

By Daniel
at 2014-10-11T14:01
at 2014-10-11T14:01

By Kristin
at 2014-10-14T23:49
at 2014-10-14T23:49

By Yedda
at 2014-10-19T12:08
at 2014-10-19T12:08

By Andrew
at 2014-10-23T13:20
at 2014-10-23T13:20

By Edith
at 2014-10-26T03:57
at 2014-10-26T03:57

By Hedda
at 2014-10-30T07:25
at 2014-10-30T07:25
Related Posts
邊緣性人格會造成學習困難嗎?

By Quintina
at 2014-06-15T19:27
at 2014-06-15T19:27
為什麼精神衛生法不保障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By Zanna
at 2014-06-15T17:00
at 2014-06-15T17:00
psychiatry的中文是?

By Dora
at 2014-06-15T16:26
at 2014-06-15T16:26
疑似躁症要如何就醫?

By Rebecca
at 2014-06-14T20:16
at 2014-06-14T20:16
高雄免費心理諮商

By Kumar
at 2014-06-13T16:19
at 2014-06-13T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