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精神分裂 8變異基因交互作用 - 精神疾病
By Caroline
at 2015-03-07T00:54
at 2015-03-07T00:54
Table of Contents
http://bit.ly/1Blf4as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 8變異基因交互作用
楊芬瑩 2014年09月23日 15:00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過去俗稱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腦部內分泌失調,而
出現妄想、幻覺、或思考紊亂等徵狀,必須接受長期治療,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思覺症
」的發生,遺傳因素占8成、後天環境也有影響。美國研究機構分析4000多名患者的基因
分析,發現致病變異基因多達8個,彼此作用導致不同病徵,並交互加成提高發病風險。
瘋狂天才
很多人對思覺症的印象,來自2002年發行的美國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故事主人翁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Nash),他自幼聰明絕頂,21歲寫
好的博士論文,就是56年後得獎的賽局理論「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納許22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C. L. E. Moore)講師,堪稱不折不扣的數學明星,1955年
就想出電腦系統的加密、解密運算機制,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提出加密、解密機
器的製作構想。他30歲當選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新數學(New Math)新星,
卻從此未再發表任何研究。
他青少年時期就出現的幻覺,開始變得無法擺脫,嚴重干擾生活與研究,經診斷罹患了思
覺症,歷經多年電療、藥物治療,並無任何康復跡象,直到56歲左右,幻覺才逐漸變弱,
智力與思考能力逐漸恢復。直到今日,他的幻覺仍然存在,但他比較能夠分辨虛幻、真實
的差別。
納許60歲上下時候,重拾數學研究,學電腦,然後利用電腦研究數學,消失近30年的數學
大師慢慢重現的同時,納許的小兒子強尼(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卻不幸出現同樣
病徵,強尼青少年時期就發病,靠著藥物治療26歲仍取得數學博士學位,還是個下棋高手
,只是他無法自立生活。
基因變異 加成交響
思覺症發病風險與遺傳息息相關,科學家陸續找出第1、11、18、19、X對染色體的變異,
以為單一變異就可能導致發病。但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卻得到完全不
同的結論。
研究人員對比4200名思覺症患者、3800名正常對照組的基因樣本,逐一檢視70萬個基因接
位點,對應出8種基因變異,部分症狀的對應基因9成5能夠確定,語言、行為混亂的變異
基因則100%確認出來。
思覺症並非單一基因變異所造成,因此不會只有單一思覺症狀,而是同時存在數種症狀,
如其正面症狀(Positive symptoms),例如幻覺、妄想、思考中斷、傻笑等;或是負面
症狀(Negative symptoms),例如社會退縮、懶散、缺乏動機等。前述表現各屬於不同
群組基因的交互作用。這樣的發現意味,未來基因療法的可能性,甚至能夠針對病患情況
提出最適合療法。
很多人誤以為,思覺症出自不良生活環境,像是父母照顧不周、酗酒、心理創傷或是做錯
了甚麼事情,才造成發瘋的結果,這個基因研究也有助於澄清公眾對於這種精神疾病的誤
解。
過去一個世紀,思覺症治療有許多轉變,20世紀初期,醫生嘗試注射硫磺油,後來有精神
科醫師,嘗試以二氧化碳等方式,讓患者長睡或昏迷,導致為數不少病患罹患肺炎致死,
直到1950年代才出現對症藥物。目前治療方式,包括抗精神疾病藥物「氯氮平」(
Clozapine)、認知行為治療(CBT)等等,但前者會造成血球、抗體數目急遽降低、體重
增加、糖尿病等副作用。
現有數據來看,思覺症完全治癒的機率約14%,25%能夠恢復正常生活,英國研究則稱,早
期發現且持續治療的個案,約16%能夠痊癒,但過半數患者症狀能明顯改善,只是不少患
者會在完成治療以前,便死於非命或自殺。
思覺症在台灣
在台灣,思覺症發生率約1%,終身無法復原的病患比例約3/1000,男性好發於10到25歲,
女性好發於25到35歲之間,發病後思考混亂,可能合併認知功能、與情緒表達障礙,可能
導致病患退縮、喪失社交與工作能力,由於病識感(insight)不足,治療配合度較差,
但治療後1到2成5年預後良好。
醫療發達的國家,許多思覺症患者治療後,仍能從事高技術性工作,只要堅持治療,思覺
症患者仍然能夠擁有美好人生。
---
可再參考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新聞:
https://news.wustl.edu/news/Pages/27358.aspx
--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 8變異基因交互作用
楊芬瑩 2014年09月23日 15:00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過去俗稱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腦部內分泌失調,而
出現妄想、幻覺、或思考紊亂等徵狀,必須接受長期治療,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思覺症
」的發生,遺傳因素占8成、後天環境也有影響。美國研究機構分析4000多名患者的基因
分析,發現致病變異基因多達8個,彼此作用導致不同病徵,並交互加成提高發病風險。
瘋狂天才
很多人對思覺症的印象,來自2002年發行的美國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故事主人翁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Nash),他自幼聰明絕頂,21歲寫
好的博士論文,就是56年後得獎的賽局理論「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納許22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C. L. E. Moore)講師,堪稱不折不扣的數學明星,1955年
就想出電腦系統的加密、解密運算機制,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提出加密、解密機
器的製作構想。他30歲當選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新數學(New Math)新星,
卻從此未再發表任何研究。
他青少年時期就出現的幻覺,開始變得無法擺脫,嚴重干擾生活與研究,經診斷罹患了思
覺症,歷經多年電療、藥物治療,並無任何康復跡象,直到56歲左右,幻覺才逐漸變弱,
智力與思考能力逐漸恢復。直到今日,他的幻覺仍然存在,但他比較能夠分辨虛幻、真實
的差別。
納許60歲上下時候,重拾數學研究,學電腦,然後利用電腦研究數學,消失近30年的數學
大師慢慢重現的同時,納許的小兒子強尼(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卻不幸出現同樣
病徵,強尼青少年時期就發病,靠著藥物治療26歲仍取得數學博士學位,還是個下棋高手
,只是他無法自立生活。
基因變異 加成交響
思覺症發病風險與遺傳息息相關,科學家陸續找出第1、11、18、19、X對染色體的變異,
以為單一變異就可能導致發病。但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卻得到完全不
同的結論。
研究人員對比4200名思覺症患者、3800名正常對照組的基因樣本,逐一檢視70萬個基因接
位點,對應出8種基因變異,部分症狀的對應基因9成5能夠確定,語言、行為混亂的變異
基因則100%確認出來。
思覺症並非單一基因變異所造成,因此不會只有單一思覺症狀,而是同時存在數種症狀,
如其正面症狀(Positive symptoms),例如幻覺、妄想、思考中斷、傻笑等;或是負面
症狀(Negative symptoms),例如社會退縮、懶散、缺乏動機等。前述表現各屬於不同
群組基因的交互作用。這樣的發現意味,未來基因療法的可能性,甚至能夠針對病患情況
提出最適合療法。
很多人誤以為,思覺症出自不良生活環境,像是父母照顧不周、酗酒、心理創傷或是做錯
了甚麼事情,才造成發瘋的結果,這個基因研究也有助於澄清公眾對於這種精神疾病的誤
解。
過去一個世紀,思覺症治療有許多轉變,20世紀初期,醫生嘗試注射硫磺油,後來有精神
科醫師,嘗試以二氧化碳等方式,讓患者長睡或昏迷,導致為數不少病患罹患肺炎致死,
直到1950年代才出現對症藥物。目前治療方式,包括抗精神疾病藥物「氯氮平」(
Clozapine)、認知行為治療(CBT)等等,但前者會造成血球、抗體數目急遽降低、體重
增加、糖尿病等副作用。
現有數據來看,思覺症完全治癒的機率約14%,25%能夠恢復正常生活,英國研究則稱,早
期發現且持續治療的個案,約16%能夠痊癒,但過半數患者症狀能明顯改善,只是不少患
者會在完成治療以前,便死於非命或自殺。
思覺症在台灣
在台灣,思覺症發生率約1%,終身無法復原的病患比例約3/1000,男性好發於10到25歲,
女性好發於25到35歲之間,發病後思考混亂,可能合併認知功能、與情緒表達障礙,可能
導致病患退縮、喪失社交與工作能力,由於病識感(insight)不足,治療配合度較差,
但治療後1到2成5年預後良好。
醫療發達的國家,許多思覺症患者治療後,仍能從事高技術性工作,只要堅持治療,思覺
症患者仍然能夠擁有美好人生。
---
可再參考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新聞:
https://news.wustl.edu/news/Pages/27358.aspx
--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15-03-10T00:13
at 2015-03-10T00:13
By Michael
at 2015-03-10T06:04
at 2015-03-10T06:04
By Emma
at 2015-03-12T21:48
at 2015-03-12T21:48
By Anonymous
at 2015-03-17T03:48
at 2015-03-17T03:48
By Odelette
at 2015-03-17T19:08
at 2015-03-17T19:08
By Barb Cronin
at 2015-03-19T03:48
at 2015-03-19T03:48
By Anthony
at 2015-03-21T08:25
at 2015-03-21T08:25
Related Posts
校園裡
By Adele
at 2015-03-07T00:29
at 2015-03-07T00:29
腦子想的和說出的總相反…
By Leila
at 2015-03-06T18:44
at 2015-03-06T18:44
應徵到了外場...
By Kyle
at 2015-03-06T14:24
at 2015-03-06T14:24
By Susan
at 2015-03-05T21:56
at 2015-03-05T21:56
20150305_02
By Necoo
at 2015-03-05T19:56
at 2015-03-05T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