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離開舒適圈了 - 憂鬱症

By Liam
at 2020-02-04T13:17
at 2020-02-04T13: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everlove (FeverLove)》之銘言:
: 好害怕新工作的一切未知挑戰,該怎麼調適?該怎麼思考?
: 對我來說錢真的真的很重要,但該怎麼走以及該怎麼計畫未來人生,我一片茫然。
: 大家都怎麼規劃未來呢?是否會對年齡的增長感到恐懼呢?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職涯規劃方式,因為有點長就用回文的。
我是 2007 年退伍,2008 年 1 月開始第一份工作,
到現在出社會也超過 10 年了我的媽啊!
一開始我找工作的方式就是把履歷寫好,丟上人力銀行網站,
然後等公司寄通知來,去面試就是一切都配合公司,唯一的考量點就是薪資。
這幾年下來,我待過一些以研究為主的財團法人單位、大/小規模的私人企業,
也在學校的研究中心當過計畫助理,其中有兩年是自己接案當 SOHO 族,
甚至也創業有了自己的生意(規模不大,當然還是有上班,兩份收入總比一份穩當)。
我以前的職涯規劃方式是這樣:
我會什麼 → 做什麼工作 → 過那種職業的人過的生活
然後找工作最大的考量點就是薪水有多少。
現在我都不建議人家這樣,因為我這樣找,常常找到薪水滿意的工作,
而最後都是因為薪水以外的原因離職。
但也不是說都不去看薪水,有的工作薪水真的是沒辦法支應生活開銷,那也不用考慮。
比較建議的方式是把上面的邏輯反過來,然後再加上一個步驟:
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 該做什麼工作 → 我應該要會什麼 → 我要怎樣才能學會
這種感覺就很像,出去旅遊的時候,一定是先決定目的地,然後才選擇交通工具;
我以前找工作的方式,就是先看手上有什麼交通工具,然後選擇目的地。
結果就會因為我手上只有機車跟台鐵的票,一直在羨慕別人可以去澎湖玩這樣。
有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就是類似這個方式,十幾年前的電影應該可以小雷一下吧!
裡面的主角生活很辛苦,工作非常不順,有一天他看到一個人開著很棒的車,
就上去跟車主搭訕,問他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的?」「我怎麼做才能像你一樣?」
所以如果板友正在找工作或者正在換工作,我會建議先去問問從事那個工作的人,
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在工作中覺得最快樂的是什麼事情,最棘手的又是什麼事情……
任何你喜歡或者害怕,關於工作會帶來的影響都可以。
如果身邊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樣的人,也可以去 google 看看類似的職業是什麼生活方式。
然後再自己想像、思考,那種生活是不是自己要的,有些別人感到棘手的東西,
很可能對你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
會這麼建議是因為,當我在上人力資源管理的證照班的時候,
看到一份統計資料,裡面提到:
很多人在想要換工作的時候,都會高估新工作的優點,低估原本工作的優點。
也有一些時候,影響生活方式的不僅僅是你的職業,公司的文化、環境也有影響,
這時候可以去一個叫做「求職天眼通」的網站找看看,那是一個非盈利的平台,
有人會在上面匿名分享自己的面試和工作經驗,可以找看有沒有自己想去的公司。
我想這些觀念應該是找工作共通的,尤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公司一待就到退休,
很多時候就算員工想待,公司也不一定能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希望原 po 和所有正在找工作換工作的板友一切順利。
--
如果你愈來愈冷漠,你以為你變得成熟了,但其實沒有。
成熟應該是變得溫柔,對身邊的一切都溫柔。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愈來愈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
: 好害怕新工作的一切未知挑戰,該怎麼調適?該怎麼思考?
: 對我來說錢真的真的很重要,但該怎麼走以及該怎麼計畫未來人生,我一片茫然。
: 大家都怎麼規劃未來呢?是否會對年齡的增長感到恐懼呢?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職涯規劃方式,因為有點長就用回文的。
我是 2007 年退伍,2008 年 1 月開始第一份工作,
到現在出社會也超過 10 年了我的媽啊!
一開始我找工作的方式就是把履歷寫好,丟上人力銀行網站,
然後等公司寄通知來,去面試就是一切都配合公司,唯一的考量點就是薪資。
這幾年下來,我待過一些以研究為主的財團法人單位、大/小規模的私人企業,
也在學校的研究中心當過計畫助理,其中有兩年是自己接案當 SOHO 族,
甚至也創業有了自己的生意(規模不大,當然還是有上班,兩份收入總比一份穩當)。
我以前的職涯規劃方式是這樣:
我會什麼 → 做什麼工作 → 過那種職業的人過的生活
然後找工作最大的考量點就是薪水有多少。
現在我都不建議人家這樣,因為我這樣找,常常找到薪水滿意的工作,
而最後都是因為薪水以外的原因離職。
但也不是說都不去看薪水,有的工作薪水真的是沒辦法支應生活開銷,那也不用考慮。
比較建議的方式是把上面的邏輯反過來,然後再加上一個步驟:
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 該做什麼工作 → 我應該要會什麼 → 我要怎樣才能學會
這種感覺就很像,出去旅遊的時候,一定是先決定目的地,然後才選擇交通工具;
我以前找工作的方式,就是先看手上有什麼交通工具,然後選擇目的地。
結果就會因為我手上只有機車跟台鐵的票,一直在羨慕別人可以去澎湖玩這樣。
有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就是類似這個方式,十幾年前的電影應該可以小雷一下吧!
裡面的主角生活很辛苦,工作非常不順,有一天他看到一個人開著很棒的車,
就上去跟車主搭訕,問他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的?」「我怎麼做才能像你一樣?」
所以如果板友正在找工作或者正在換工作,我會建議先去問問從事那個工作的人,
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在工作中覺得最快樂的是什麼事情,最棘手的又是什麼事情……
任何你喜歡或者害怕,關於工作會帶來的影響都可以。
如果身邊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樣的人,也可以去 google 看看類似的職業是什麼生活方式。
然後再自己想像、思考,那種生活是不是自己要的,有些別人感到棘手的東西,
很可能對你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
會這麼建議是因為,當我在上人力資源管理的證照班的時候,
看到一份統計資料,裡面提到:
很多人在想要換工作的時候,都會高估新工作的優點,低估原本工作的優點。
也有一些時候,影響生活方式的不僅僅是你的職業,公司的文化、環境也有影響,
這時候可以去一個叫做「求職天眼通」的網站找看看,那是一個非盈利的平台,
有人會在上面匿名分享自己的面試和工作經驗,可以找看有沒有自己想去的公司。
我想這些觀念應該是找工作共通的,尤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公司一待就到退休,
很多時候就算員工想待,公司也不一定能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希望原 po 和所有正在找工作換工作的板友一切順利。
--
如果你愈來愈冷漠,你以為你變得成熟了,但其實沒有。
成熟應該是變得溫柔,對身邊的一切都溫柔。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愈來愈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
Tags:
憂鬱症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20-02-08T16:38
at 2020-02-08T16:38

By Hedwig
at 2020-02-12T05:37
at 2020-02-12T05:37

By Olivia
at 2020-02-16T11:56
at 2020-02-16T11:56

By Cara
at 2020-02-19T19:35
at 2020-02-19T19:35

By Noah
at 2020-02-21T08:53
at 2020-02-21T08:53

By Jack
at 2020-02-21T13:27
at 2020-02-21T13:27

By Zanna
at 2020-02-24T14:03
at 2020-02-24T14:03

By Carol
at 2020-02-28T03:13
at 2020-02-28T03: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2-28T12:19
at 2020-02-28T12:19

By Erin
at 2020-03-01T21:48
at 2020-03-01T21:48

By Yuri
at 2020-03-04T23:48
at 2020-03-04T23:48

By David
at 2020-03-08T12:21
at 2020-03-08T12:21

By Yedda
at 2020-03-10T04:42
at 2020-03-10T04:42

By Rosalind
at 2020-03-12T12:11
at 2020-03-12T12:11

By Connor
at 2020-03-13T17:30
at 2020-03-13T17:30

By Jessica
at 2020-03-18T03:46
at 2020-03-18T03:46

By Liam
at 2020-03-19T02:55
at 2020-03-19T02:55

By Olga
at 2020-03-19T11:13
at 2020-03-19T11:1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3-24T10:11
at 2020-03-24T10:11
Related Posts
聚首(雷)

By Jessica
at 2020-02-04T06:11
at 2020-02-04T06:11
放棄

By Daph Bay
at 2020-02-04T05:53
at 2020-02-04T05:53
the tenth day 雷

By Sarah
at 2020-02-04T04:17
at 2020-02-04T04:17
半夜醒來

By Rae
at 2020-02-04T02:26
at 2020-02-04T02:26
28歲那年起

By Joe
at 2020-02-04T00:50
at 2020-02-04T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