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健康講座 [焦慮症] - 健康資訊

By Olga
at 2008-09-01T17:30
at 2008-09-01T17:30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Refresh 看板]
作者: winder37813 (winder) 看板: Refresh
標題: [線上演講] 台大醫院健康講座 [焦慮症]
時間: Mon Sep 1 17:18:14 2008
網址: http://www.powercam.cc/show.php?id=322
演講內容簡介:
什麼是「焦慮」
「焦慮」不是通俗的說法。大多數的人會說:我很「害怕」,我很「緊張」,我很「擔心
」有可怕/不好的事要發生之前的感覺。除了心理感覺不舒服之外,通常還合併身體不舒
服 (例如心跳加快等等)
- 請想像一件你最不敢做,最害怕的事
- 接著想像,你被不可抗的外力強迫,現在就一定要做這件事
- 你可能會覺得害怕、緊張或擔心,這種感覺就叫做焦慮
焦慮的症狀
- 心慌意亂、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 心悸、胸悶、冒冷汗、口乾、頭暈、坐立不安、戰戰兢兢、易受驚嚇
- 覺得自己快要死掉或快要失控
- 從很輕微到很嚴重都有
焦慮/煩躁/憂鬱/躁鬱,常常被混在一起
- 煩躁:坐立不安,靜不下來的感覺。「焦慮」不等於「煩躁」。有很多原因可以讓一
個人煩躁,焦慮只是其中之一
- 憂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感覺
- 躁鬱:合併「躁期」和「鬱期」的專有名詞。常常被誤解成「煩躁」的意思
嚇死人的焦慮
- 焦慮會影響表現:上台講話總是發抖,腦子一片空白。因為容易擔心東擔心西,
做什麼事都很龜毛。自己受不了,其他人也受不了。
- 焦慮本身就是不舒服的感覺(心跳加速,坐立不安,想法又多又亂)
焦慮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在乎,就不會焦慮。但我們不覺得這樣就是最好的
。焦慮也可以是好事,「狗急跳牆」:要上台表演前因為「緊張」,所以更加努力練習,
結果有更好的表現。
人人會焦慮。焦慮其實是一種本能。善用我們的本能,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希望焦慮帶
來的好處大過壞處,如果壞慮大過好處,可能就有問題。
我是不是有焦慮症
因為每個人都會焦慮。不能說有焦慮就是生病,必須有個判斷有病/沒病的門檻:
- 要和其他人不一樣。
- 要真正對這個人有影響,可能讓他表現不好,或是讓他的日子很難過。
「焦慮症」的定義,即病態的焦慮:
程度超出一般範圍,且明顯影響到這個人的生活。簡言之,壞處必須很明顯大於好處,我
們才能說這個人生病。影響到生活的焦慮的例子
恐慌症患者:如果我獨自一人在家,萬一恐慌發作就沒有人救我。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
能一個人待在家裡。
社交焦慮症患者:我只要一上台,每個人就會看到我發抖的樣子,就會覺得我很糟糕。所
以就算會被當掉,我還是不願意上台報告
不合理的擔心的:這個人必需知道這種焦慮是不合理的。
泛焦慮症患者,擔心小孩在家會有危險。
患者的說法:其實我相信我的孩子應該不會在家裡玩火,但我控制不住,只要一出門我就
會擔心這件事情
非焦慮症患者的說法:我相信我的孩子百分之百會在家裡玩火。所以每次只要我一出門,
就非常擔心這件事情
恐慌症患者:如果我獨自一人在家,萬一恐慌發作就沒有人救我。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
能一個人待在家裡。其實我知道恐慌發作是不會要人命的,所以我好像不需要這麼緊張。
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會一直去擔心,因此我也無法說服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
小整理
焦慮是一種擔心、緊張、害怕的感覺。焦慮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焦慮。當焦慮的程度嚴
重到影響生活,而且這個人知道這種焦慮並不合理,我們才說這個人有焦慮症。
常見的焦慮症
1. 恐慌症
- 恐慌發作:一種極度的害怕,同時有心理和身體的症狀。是一種非常不舒服的經驗。
發作時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快死了」
- 恐慌症:因為擔心自己會恐慌發作,之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疾病
2. 社交畏懼症
因為擔心自己在公開場合表現不好,所以很害怕在公開場合做事情,例如上台演講,或在
其他人的目光之下做事情,或是不敢到人多的地方。
每個人都會緊張。怎麼樣才算是有病?
- 自己知道是不合理的擔心
- 對這個人的生活或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3. 其他畏懼症:懼高症、害怕打雷、害怕昆蟲或動物、害怕針頭或不敢看到血、其他有
的沒的
4. 強迫症
無法控制自己一直重覆出現一些讓人擔心的想法 (特別的想法)。例如:擔心自己手很髒
,所以:去洗手,之後可以安心一陣子。但擔心自己手很髒的想法會一再出現。病人知道
自己的擔心是不合理的。
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如果是比被蛇咬更嚴重的事情,例如重大車禍,被人
綁架,自然災害……那又會怎麼樣呢?
例如在四川大地震之後,很多人不敢回到屋內睡覺。就算過幾個月都還是不敢,他們也知
道這樣不合理……
6. 泛焦慮症
無法控制自己擔心幾乎每一件事情。俗話說:杞人憂天,什麼事情都想到壞的方向去。有
的人天生就容易緊張。我們還是用「自己知道不合理」和「影響生活」來判斷是不是嚴重
到可稱為疾病。
小整理
人可以擔心、害怕的事情很多,只要程度超過之前提到的門檻,我們就說這個人生病了。
焦慮症的治療
1. 終極目標:降低焦慮程度
焦慮有引發惡性循環的傾向。我擔心某件事情,擔心這件事讓我 (身體) 不舒服。因為不
舒服,我更難讓自己平靜下來,就更覺得自己擔心某件事情。所以:試著打破惡性循環
2. 藥物治療:從生理的方向著手,讓身體「想緊張也緊張不起來」有效療法,但很多人
不喜歡吃藥。常用的有抗焦慮藥和抗憂鬱藥
- 抗焦慮藥:吃下去馬上有效,但不吃就沒效。之後有可能越吃越多才有效
- 抗憂鬱藥:要老老實實的吃一到兩週才漸漸開始有效。有可能可以治療到不用吃藥。
不會有越來越沒效的問題
3. 認知治療:從「想法」和「做法」著手,試著找出問題,再努力練習做改變焦慮的病
人,常有一些認知上的障礙
- 非黑即白:考試都考不好,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廢物,一無是處
(事實:考試考不好不等於一無是處)
- 算命師: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 (事實:沒有人先知道未來的事。
你可以說有可能睡不好,但不能說一定會睡不好)
- 過份簡化的推論:看了很多醫師,但都找不出問題,我一定是得了罕見的病。
(事實:有可能根本就沒病。或是之前一直看錯科。
得罕見疾病的機會本來就低)
- 災難化反應:我喘不過氣來,一定是我快要死了,我再也見不到孩子了。
(事實:很多原因會喘不過氣。趕快找原因比東想西想重要。
也許治療好就沒事了)
想法影響心情:遇到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想法會帶來不同的感覺。焦慮症患者常因為想法
上有些障礙,讓病情雪上加霜。認知治療的目的是找出有問題的思考模式:
有證據嗎?可以反駁嗎?例: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有證據嗎?(我前兩天都是……
但這真的是證據嗎?) 可以反駁嗎?(我又沒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比較健康的想法:例: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
- 健康的想法:雖然我前兩天睡不好,今天可能也會這樣,但我其實不知道今天晚上
我會不會睡不好
- 健康的想法都常比較接近事實,也會比較有彈性。我們沒什麼理由堅持用不健康的角度
來看事情
4. 行為治療:以實際去做的一些方法,降低當下的焦慮/減輕對未來的焦慮
- 放鬆練習、暴露治療
- 其他:常忘記事情的人練習用小手冊,睡不著的人注意睡眠衛生等等
放鬆練習:在事情發生前,避免擔心的程度上升。處在焦慮狀態太久,常常會沒發現自己
已經繃得太緊。
做法:腹式呼吸法最常用
腹式呼吸法:
- 原理:長吐氣時,心跳會變慢,交感神經的活性會下降
- 為什麼要用「腹式」呼吸?用「胸式」呼吸長吐氣,也會有效,但很容易累,
「腹式」呼吸可以做比較久
- 要做一段時間,大概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有效果。只吐兩口氣是不行的
- 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來,或是躺下來。手放在肚子上
- 用鼻子吸氣,由1慢慢數到4。用手感受肚子的鼓起
- 停頓一下下
- 用嘴巴吸氣,由1慢慢數到8。用手感受肚子消下去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 先拉緊再放鬆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學習放鬆的感覺
- 以手做例子:先全力握緊拳頭,然後放開,體會「鬆」的感覺。可以重覆多試幾次
- 從頭到腳,一部份一部份的接著放鬆
暴露治療:面對你害怕的事情,不可能躲一輩子。沒有把「害怕」變成「不怕」的魔法,
如果想要好,自己也要努力。有計劃的讓自己面對恐懼:
系統減敏感法:從比較不可怕的東西開始,一次比一次困難,最後再面對最可怕的東西
洪水法:在別人保護下,直接面對最可怕的東西
上述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但都有效。
例:治療社交畏懼症--病人一向不敢上台報告。但最近被迫要經常上台,嚴重適應不良
- 藥物治療:可以先給一些抗焦慮藥物,把他現在的緊張害怕控制下來。有些藥物可以
讓病人「緊張不起來」,在台上就不會抖,減少病人的恐懼。
- 認知治療:到底在怕什麼?有證據嗎?可以反駁嗎?
- 行為治療:既然躲不掉,那我們來練習吧!可以用系統減敏感法,也可以用洪水法……
小整理
焦慮症是可以治療的,現在用來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有:藥物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
每種方法都有特色,要因材施教
--
作者: winder37813 (winder) 看板: Refresh
標題: [線上演講] 台大醫院健康講座 [焦慮症]
時間: Mon Sep 1 17:18:14 2008
網址: http://www.powercam.cc/show.php?id=322
演講內容簡介:
什麼是「焦慮」
「焦慮」不是通俗的說法。大多數的人會說:我很「害怕」,我很「緊張」,我很「擔心
」有可怕/不好的事要發生之前的感覺。除了心理感覺不舒服之外,通常還合併身體不舒
服 (例如心跳加快等等)
- 請想像一件你最不敢做,最害怕的事
- 接著想像,你被不可抗的外力強迫,現在就一定要做這件事
- 你可能會覺得害怕、緊張或擔心,這種感覺就叫做焦慮
焦慮的症狀
- 心慌意亂、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 心悸、胸悶、冒冷汗、口乾、頭暈、坐立不安、戰戰兢兢、易受驚嚇
- 覺得自己快要死掉或快要失控
- 從很輕微到很嚴重都有
焦慮/煩躁/憂鬱/躁鬱,常常被混在一起
- 煩躁:坐立不安,靜不下來的感覺。「焦慮」不等於「煩躁」。有很多原因可以讓一
個人煩躁,焦慮只是其中之一
- 憂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感覺
- 躁鬱:合併「躁期」和「鬱期」的專有名詞。常常被誤解成「煩躁」的意思
嚇死人的焦慮
- 焦慮會影響表現:上台講話總是發抖,腦子一片空白。因為容易擔心東擔心西,
做什麼事都很龜毛。自己受不了,其他人也受不了。
- 焦慮本身就是不舒服的感覺(心跳加速,坐立不安,想法又多又亂)
焦慮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在乎,就不會焦慮。但我們不覺得這樣就是最好的
。焦慮也可以是好事,「狗急跳牆」:要上台表演前因為「緊張」,所以更加努力練習,
結果有更好的表現。
人人會焦慮。焦慮其實是一種本能。善用我們的本能,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希望焦慮帶
來的好處大過壞處,如果壞慮大過好處,可能就有問題。
我是不是有焦慮症
因為每個人都會焦慮。不能說有焦慮就是生病,必須有個判斷有病/沒病的門檻:
- 要和其他人不一樣。
- 要真正對這個人有影響,可能讓他表現不好,或是讓他的日子很難過。
「焦慮症」的定義,即病態的焦慮:
程度超出一般範圍,且明顯影響到這個人的生活。簡言之,壞處必須很明顯大於好處,我
們才能說這個人生病。影響到生活的焦慮的例子
恐慌症患者:如果我獨自一人在家,萬一恐慌發作就沒有人救我。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
能一個人待在家裡。
社交焦慮症患者:我只要一上台,每個人就會看到我發抖的樣子,就會覺得我很糟糕。所
以就算會被當掉,我還是不願意上台報告
不合理的擔心的:這個人必需知道這種焦慮是不合理的。
泛焦慮症患者,擔心小孩在家會有危險。
患者的說法:其實我相信我的孩子應該不會在家裡玩火,但我控制不住,只要一出門我就
會擔心這件事情
非焦慮症患者的說法:我相信我的孩子百分之百會在家裡玩火。所以每次只要我一出門,
就非常擔心這件事情
恐慌症患者:如果我獨自一人在家,萬一恐慌發作就沒有人救我。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
能一個人待在家裡。其實我知道恐慌發作是不會要人命的,所以我好像不需要這麼緊張。
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會一直去擔心,因此我也無法說服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
小整理
焦慮是一種擔心、緊張、害怕的感覺。焦慮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焦慮。當焦慮的程度嚴
重到影響生活,而且這個人知道這種焦慮並不合理,我們才說這個人有焦慮症。
常見的焦慮症
1. 恐慌症
- 恐慌發作:一種極度的害怕,同時有心理和身體的症狀。是一種非常不舒服的經驗。
發作時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快死了」
- 恐慌症:因為擔心自己會恐慌發作,之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疾病
2. 社交畏懼症
因為擔心自己在公開場合表現不好,所以很害怕在公開場合做事情,例如上台演講,或在
其他人的目光之下做事情,或是不敢到人多的地方。
每個人都會緊張。怎麼樣才算是有病?
- 自己知道是不合理的擔心
- 對這個人的生活或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3. 其他畏懼症:懼高症、害怕打雷、害怕昆蟲或動物、害怕針頭或不敢看到血、其他有
的沒的
4. 強迫症
無法控制自己一直重覆出現一些讓人擔心的想法 (特別的想法)。例如:擔心自己手很髒
,所以:去洗手,之後可以安心一陣子。但擔心自己手很髒的想法會一再出現。病人知道
自己的擔心是不合理的。
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如果是比被蛇咬更嚴重的事情,例如重大車禍,被人
綁架,自然災害……那又會怎麼樣呢?
例如在四川大地震之後,很多人不敢回到屋內睡覺。就算過幾個月都還是不敢,他們也知
道這樣不合理……
6. 泛焦慮症
無法控制自己擔心幾乎每一件事情。俗話說:杞人憂天,什麼事情都想到壞的方向去。有
的人天生就容易緊張。我們還是用「自己知道不合理」和「影響生活」來判斷是不是嚴重
到可稱為疾病。
小整理
人可以擔心、害怕的事情很多,只要程度超過之前提到的門檻,我們就說這個人生病了。
焦慮症的治療
1. 終極目標:降低焦慮程度
焦慮有引發惡性循環的傾向。我擔心某件事情,擔心這件事讓我 (身體) 不舒服。因為不
舒服,我更難讓自己平靜下來,就更覺得自己擔心某件事情。所以:試著打破惡性循環
2. 藥物治療:從生理的方向著手,讓身體「想緊張也緊張不起來」有效療法,但很多人
不喜歡吃藥。常用的有抗焦慮藥和抗憂鬱藥
- 抗焦慮藥:吃下去馬上有效,但不吃就沒效。之後有可能越吃越多才有效
- 抗憂鬱藥:要老老實實的吃一到兩週才漸漸開始有效。有可能可以治療到不用吃藥。
不會有越來越沒效的問題
3. 認知治療:從「想法」和「做法」著手,試著找出問題,再努力練習做改變焦慮的病
人,常有一些認知上的障礙
- 非黑即白:考試都考不好,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廢物,一無是處
(事實:考試考不好不等於一無是處)
- 算命師: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 (事實:沒有人先知道未來的事。
你可以說有可能睡不好,但不能說一定會睡不好)
- 過份簡化的推論:看了很多醫師,但都找不出問題,我一定是得了罕見的病。
(事實:有可能根本就沒病。或是之前一直看錯科。
得罕見疾病的機會本來就低)
- 災難化反應:我喘不過氣來,一定是我快要死了,我再也見不到孩子了。
(事實:很多原因會喘不過氣。趕快找原因比東想西想重要。
也許治療好就沒事了)
想法影響心情:遇到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想法會帶來不同的感覺。焦慮症患者常因為想法
上有些障礙,讓病情雪上加霜。認知治療的目的是找出有問題的思考模式:
有證據嗎?可以反駁嗎?例: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有證據嗎?(我前兩天都是……
但這真的是證據嗎?) 可以反駁嗎?(我又沒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比較健康的想法:例:我今天晚上一定會睡不好
- 健康的想法:雖然我前兩天睡不好,今天可能也會這樣,但我其實不知道今天晚上
我會不會睡不好
- 健康的想法都常比較接近事實,也會比較有彈性。我們沒什麼理由堅持用不健康的角度
來看事情
4. 行為治療:以實際去做的一些方法,降低當下的焦慮/減輕對未來的焦慮
- 放鬆練習、暴露治療
- 其他:常忘記事情的人練習用小手冊,睡不著的人注意睡眠衛生等等
放鬆練習:在事情發生前,避免擔心的程度上升。處在焦慮狀態太久,常常會沒發現自己
已經繃得太緊。
做法:腹式呼吸法最常用
腹式呼吸法:
- 原理:長吐氣時,心跳會變慢,交感神經的活性會下降
- 為什麼要用「腹式」呼吸?用「胸式」呼吸長吐氣,也會有效,但很容易累,
「腹式」呼吸可以做比較久
- 要做一段時間,大概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有效果。只吐兩口氣是不行的
- 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來,或是躺下來。手放在肚子上
- 用鼻子吸氣,由1慢慢數到4。用手感受肚子的鼓起
- 停頓一下下
- 用嘴巴吸氣,由1慢慢數到8。用手感受肚子消下去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 先拉緊再放鬆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學習放鬆的感覺
- 以手做例子:先全力握緊拳頭,然後放開,體會「鬆」的感覺。可以重覆多試幾次
- 從頭到腳,一部份一部份的接著放鬆
暴露治療:面對你害怕的事情,不可能躲一輩子。沒有把「害怕」變成「不怕」的魔法,
如果想要好,自己也要努力。有計劃的讓自己面對恐懼:
系統減敏感法:從比較不可怕的東西開始,一次比一次困難,最後再面對最可怕的東西
洪水法:在別人保護下,直接面對最可怕的東西
上述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但都有效。
例:治療社交畏懼症--病人一向不敢上台報告。但最近被迫要經常上台,嚴重適應不良
- 藥物治療:可以先給一些抗焦慮藥物,把他現在的緊張害怕控制下來。有些藥物可以
讓病人「緊張不起來」,在台上就不會抖,減少病人的恐懼。
- 認知治療:到底在怕什麼?有證據嗎?可以反駁嗎?
- 行為治療:既然躲不掉,那我們來練習吧!可以用系統減敏感法,也可以用洪水法……
小整理
焦慮症是可以治療的,現在用來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有:藥物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
每種方法都有特色,要因材施教
--
Tags:
健康資訊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胸悶.呼吸困難

By Zora
at 2008-09-01T01:45
at 2008-09-01T01:45
媽媽眼睛一直痛跟癢又畏光 請推薦眼科

By Charlie
at 2008-09-01T01:24
at 2008-09-01T01:24
耳朵裡有水

By Necoo
at 2008-08-31T21:15
at 2008-08-31T21:15
長期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By Joseph
at 2008-08-31T09:07
at 2008-08-31T09:07
大哭之後喘不過氣還手麻腳麻

By John
at 2008-08-31T02:03
at 2008-08-31T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