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如何使人類預期壽命加倍 - 醫療資訊,議題討論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22-04-09T00:48

Table of Contents


Steven Johnson: How humanity doubled life expectancy in a century | TED

內容分享自TED https://youtu.be/m9bTgNjYTS0

譯者: Lilian Chiu
審譯者: Helen Chang

以下是個經典的思想實驗,
其設計的目的是

要騙你的大腦去做遠程思考,

脫離每日新聞的循環。

內容是這樣的:

如果報紙是一世紀才發行一份,

頭版頭條新聞會是什麼?

「我們打敗了納粹」、
「登陸月球」,或「網路誕生」?

我認為,頭條會是
關於一個數字的報導,

也許是我們測量進步用的指標
當中最根本的一個。

出生時的預期壽命。

在給定地點和時間的
條件下,一般人可以

預期自己會活多長的時間。

一百年前,根據我們能做到的測量,

全球平均壽命是三十五歲左右。

現今,超過七十歲。

所以,只花了一世紀,

我們就將全球預期壽命加倍了。

用地理的方式來看看預期壽命,

可以參考這張圖,這些地圖。

感謝《用資料看我們的世界》
這個很棒的組織提供的資料。

這是 1950 年的世界。

藍色標示的是預期壽命
超過七十歲的國家。

各位可以看到,就只有
北歐五個國家而已。

紅色標示的是預期壽命
低於四十五歲的國家。

大約佔地球的三分之一。

快轉一下,

到更近期的歷史,2015 年,

預期壽命超過七十歲的藍色國家。

看看那些壽命。

還有低於四十五歲的紅色國家。

地圖上沒有紅色,因為各國的
預期壽命皆高於四十五歲。

事實上,連低於
六十歲的國家都沒幾個。

這是非常不凡的成就。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

預期壽命和這種進步
其實只是統計上的幻覺。

我們只是更能降低嬰兒的死亡率,

但其他人的生命沒有太大的不同。

的確,在過去一百年間,

嬰兒死亡率大大減低了。

但實情比那樣的說法
還要豐富、緊張許多,

請看看這張早期的資訊圖表,

其作者是維多利亞時代的
偉大統計學家威廉·法爾,

這張圖想要呈現出 1840 年代初倫敦

不同年齡層的死亡率。

我認為這張圖有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這個傢伙沒有電腦,

沒有網路,沒有試算表,

卻試著去做非常困難
但非常重要的事。

他在試圖研究大城市中的
整體生死模式,

試圖合理解釋發生的現象。

這張圖揭露出

兒童的死亡人數多到可說
很悲慘,不只是嬰兒,

還有五歲孩子和十歲孩子,
死亡率都很讓人擔憂。

幾乎沒有人以活到
八十五歲或九十歲。

且有一半以上的人口

活不過四十五歲。

在座有多少人超過四十五歲?

對吧?想想看,你們
有一半都不會在這了。

我們會說樂觀主義。

那就是好消息的
最基本形式。(笑聲)

你沒死,對吧?(笑聲)

在此我想要強調

這種好消息並不簡單。

一百年前,

地球上只有不到二十億人。

現在有近八十億,且還在增加中。

人口成長失控,

並不是因為大家開始生比較孩子,

而是因為大家不再死亡,

多個世代疊加起來。

還有像氣候變遷這些問題,

也是這些背後的趨勢所造成。

如果我們一直維持著
1920 年的死亡率,

我們根本不會遇到現在
面臨的嚴重氣候危機,

因為地球上的這些人數所排放到

大氣中的碳量根本
不足以造成什麼差別。

在某種奇怪的意義上,氣候變遷

是工業化和越來越長壽的

未預期結果。

所以,這些多出來的壽命

和所有如此重大的改變一樣,
都是種混雜的福氣。

但,

我想強調的不只是我們做到了,

我認為更有趣的問題是,
我們怎麼做到的?

這是我過去幾年間著迷的
主題,我都在研究這些,

我試圖想要找出是哪些主要因子
在推動如此重大的改變。

是什麼在驅動這改變?

我想,應該可以說,
以世界的狀況而言,

我們應該要點出,

其中一個主要的推動因子,
我們應該到屋頂大喊出來,

就是疫苗。

對吧?我們加倍了——
(掌聲)沒錯,對吧?

謝謝。疫苗不是我發明的,
所以很謝謝掌聲。

(笑聲)

我的意思是,從天花,
到小兒麻痺、流感、

肺結核、麻疹,和新冠肺炎,

如果我們用慶祝登月的方式

來慶祝天花的根除,

現在世界上對疫苗的
疑慮就會少很多。

但我也認為不應該只關注

科學的進展以及實質的物體,

比如疫苗、抗生素,或 X 光。

為了解釋我的意思,

我認為可以先了解

這個故事:我們如何克服

十九世紀最駭人的威脅之一。

牛奶。

我們認為牛奶是健康和活力的象徵。

但事實,在十九世紀中,牛奶
對健康的威脅很大,特別是孩子。

我們沒有機械式的冷凍,
所以會有很多變質的問題。

牛奶會讓人染上結核病。

他們發現了這件事,
不能餵都市的牛吃草,

所以他們餵牛吃威士忌
釀酒廠來的流體食物——

取代草,很聰明的點子——

會擠出很危險的藍色
牛奶,稱為餿牛奶。

1850 年,

根據記錄,紐約市的死者
有一半以上是孩童,

許多是因為受污染的牛奶而死。

我知道你們在想:

「我知道我們是怎麼解決
這個問題的。用科學!

用化學來解決!」

對吧?解決方法很有名。

就在那裡,印在全國每一間雜貨店的

每一盒牛奶上:巴氏殺菌。

但其實,巴氏殺菌的故事

是在科學限度內的個案研究,

因為路易斯·巴斯德想出這種

牛奶殺菌技巧的時間是 1865 年,

但殺菌的牛奶直到 1915 年

才成為美國雜貨店架上的標準商品,

整整五十年後。

那是因為科學和化學

本身並不夠造成有意義的改變。

還需要說服力。

你得說服大家

去喝殺菌的牛奶,你得說服
乳業製造殺菌的牛奶,

做這些事需要的特質全然不同。

需要專門爆料的記者。

需要有鬥爭精神的立法者。

在當時,殺菌活動家
還有完整的次文化。

最讓人想不到的可能是

一位百貨業巨擘,內森·史特勞斯,

他迷上了這個殺菌的理念,

在紐約市各處成立牛奶站,

按成本價將殺菌的牛奶銷售

給低收入居民,
讓他們能喜歡上牛奶。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
可以想成巴斯德解決了

這個問題的化學層面,

史特勞斯和他的盟友解決了
這個問題的社會層面。

兩個面向都需要,
才能造成大規模的影響。

還有一個我們不夠
強調的主要推動因子,

在顛覆性創新的情境中
似乎不太可能出現,

那就是大型官僚制度。

如果你覺得很矛盾,
我建議你快速翻閱一下任何

二十世紀初期的藥品型錄。

這些東西只是

一張冗長的致命毒物清單,
一項接著一項:砒霜、

水銀、顛茄,更不用說
還有海洛英和古柯鹼。

許多醫學史學家認為

什麼都有的綜合藥物
對人類健康只有淨負值的影響,

直到 1940 年代
抗生素被發明出來。

當時生活就是這樣。

1937 年,

有一家田納西州的新興藥品公司,

偶然想出了新咳嗽糖漿的點子,

可以治療鏈球菌性喉炎,

目標對象是孩童。

當時,有一種新藥叫做磺胺藥,

算是抗生素的前身。

但它們通常是做成大型藥丸的形式,

孩童很難吞嚥。

這間新興公司的一名化學家
想出了一個聰明的點子,

把磺胺藥溶解在二甘醇中,

接著加上一點覆盆子口味,
讓孩童覺得更美味。

似乎是很聰明的點子,

除了一點,二甘醇對人是有毒的。

基本上,它是防凍劑。

所以,幾乎是馬上,幾週後,

美國各地有數十人
因這可怕的調劑方式而死,

瘋狂的是,把二甘醇加到你的藥物中

並不是問題,

當時既有的法律並沒有規範。

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只對一件事感興趣:

你有沒有確實把藥劑的成份列出

在標籤上。

若你想把防凍劑加到
咳嗽糖漿中,請自便,

只要有把成份列在標籤上即可。
當時的生活是這樣的。

但因為這場悲劇,法律被修改了。

這是史上頭一次,FDA 強制要求

藥品公司必須要說明
其藥品對消費者無害,

這很明顯是該規定的,
但還得靠某人想出來。

我們當時所需要的不只是

某種新的奇蹟藥品。

我們需要新制度。

我們需要新的醫療創新,

比如三期臨床試驗,
以及隨機對照(控制)實驗,

以及管理機關,
如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協助區別假藥和真藥。

那種制度創新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會越來越重要,

因為,現在世界各地

都有資金充足的科學家和厲害的實驗室

在努力處理老化這個問題本身。

目前,人類壽命的外在界限

約為一百一十到一百一十五歲。
很難活過這歲數。

但有很重要的研究指出,

我們可以突破那界限,

再多活數十年,甚至無限期活下去。

我並不是說會發生這種事,
但已經有人公開在討論。

重點是,如果我們真的做了,

那會是人類史上
最重大的改變,對吧?

一開始,它會大大地——

增加世界上的健康不平等,

因為最初只有富人
負擔得起這種治療。

它會嚴重加劇已經
失控的人口成長問題,

它也會從根本上改變

人類生命弧線的定義。

若去問別人,你覺得我們
應該去亂搞永生不死嗎?

大部分的一般人會說「不」。

但,問題是,我們集體並沒有

一個決策機關能協助我們處理

這麼巨大的改變。

我們就像 1930 年的 FDA,
請自便,去製造永生藥吧。

別忘了把成份列在標籤上就好。

那就是我們的現況。

所以,我們需要的創新是

在監督和決策層級的創新,

我認為,如果我們努力,
是可以做到這些創新的。

我們都知道,規定管過頭是個問題。

所以我們要把決策機關設計成

對危險以及未預期的結果
都有足夠的敏感度,

還要能真正開放接受各種可能性。

但我認為

我們不用那麼著重無限延長壽命,

可以多專注在減少

這裡及世界各地
仍然存在的健康結果落差。

畢竟,看看我們過去
一年半經歷了什麼,

平均而言,白種美國人

在 2020 年失去了一年的預期壽命,

主要歸功於新冠肺炎。

非裔美國人失去了三年。

我們應該專注在減少所謂
健康期和生命期之間的落差。

健康期指的是我們基本上很健康

且能力健全的那段時期。

我想,大家都認同,
這些都是值得解決的問題,

而現在我們有可以任意
使用的工具來解決它們。

如果人類健康的第一次重大革命

是延長人類的整體平均壽命,

那第二次革命則應該和縮小落差有關。

非常謝謝。

--

All Comments

憂鬱…睡不好,音療有沒有效?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22-04-08T11:56
文有點小長,眼痠慎入 歷經這二年的種種壓抑,覺得自己像快壞掉了,很少發自內心的笑、腸胃不好、 腦袋渾沌、視力變差加上睡不好… 看了身邊好友分享的音療經驗,好奇心驅使下,於是去嘗試經脈音療, 蠻妙的,第一次見識到各種大大小小色彩繽紛的音叉、頌缽… 躺上音療空間的床(原本以為坐著就好,畢竟在陌生環境要躺平覺 ...

耳鳴嚴重性?有人有經驗嗎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22-04-07T10:08
我多年前也有耳鳴過,但就稍微有聲音而已, 印象中去看醫生然後我藥懶得吃放著不管後來漸漸就自然好了 最近突然的又開始有嗡嗡聲 而且比以前嚴重很多 非常不舒服 影響做事的專注度,連打個遊戲都被干擾 想請有經驗的人分享 有方法能緩解嗎?謝謝 - ...

長效散瞳劑使用方式?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22-04-04T08:28
學齡兒童會使用長效散瞳劑來控制度數加深 但滴了之後近距離無法聚焦 所以戴眼鏡反而看不清楚近距離,只好不戴眼鏡 請問這樣是常態嗎? 還是該滴短效散瞳劑? - ...

大家好,我想要詢問一下,問題,非常感謝。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22-04-04T03:38
我BF在今年被診斷出甲狀腺癌,我想要詢問有人是否有推薦的醫生或醫院能諮詢開刀,非常 感謝好心的人~好人一生平安!! - ...

每隔一段時間就頭暈+頸椎痠痛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22-04-02T20:45
近一兩年我每隔大約兩三個月就會一次眩暈好幾天,而且很嚴重會到嘔吐的程度 然後每次在發作時,通常都會伴隨頸椎後面痠痛的感覺 去看了蠻多家醫院,照過X光、斷層掃描、耳朵吹熱氣等等 幾乎都檢查不出問題 我自己的觀察發作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用電腦姿勢不正確,因為椅子不是用人體工學椅 不曉得有沒有針對像我這樣的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