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精神分裂的看法 - 憂鬱症
By Megan
at 2020-10-12T05:27
at 2020-10-12T05:27
Table of Contents
: 1、癲病:
: 癲病因情志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鬱結,蒙蔽心竅所發。
: 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為特徵。
: 相當於西醫學的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強迫症等。
: 其臨床表現為:精神抑鬱,多疑多慮,或焦急膽怯,自語少動,或悲鬱善哭,
: 呆滯嘆息等不正常表現。一般而言多有情志刺激,意慾不遂等誘發因素或有家庭史。
: 中醫臨床證候分為4型予以辨證論治:
: 1、痰氣鬱結型,2、氣虛痰結型,3、心脾兩虛型,4、陰虛火旺型。
https://www.nli.cn/read/zy-zynkx/bd339c7381e0d5b4.md
第八節 癲病
癲病是由於情誌所傷,或先天遺傳,導致痰氣鬱結,蒙蔽心竅,
或陰陽失調,精神失常,臨床表現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喃喃自語,
出言無序,靜而多喜少動為特徵的一種常見多發的精神病。
青壯年多見,近年來少年發病者有增加趨勢。
早在《內經》即對本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及治療均有較系統的描述。
如《靈樞·癲狂》有“得之憂飢”、“大怒”、“有所大喜”等記載,
明確了情志因素致病。對其症狀的描述說:
“癇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
為了觀察病情變化,首創“治癲疾者常與之居”的護理方法,至今也有實際意義。
《素問·脈解》又說:“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顛疾也”,
指出了火邪擾心和陰陽失調而發生癲病、狂病。
《難經·二十難》提出了“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使癲病與狂病相鑑別,
但直至金元時期,癲、狂、癇同時並稱,混而不清。
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將其詳細分辨,《證治準繩·癲狂癇總論》說:
“癲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
積年累月不愈”;
“狂者病之發時猖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癇病發則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瘋抽掣,目上視,或口眼喁斜,
或口作六畜之聲”。為後世辨證治療提示了正確方向。
《醫林改錯·癲狂夢醒湯》指出“癲狂……乃氣血凝滯腦氣”,
從而開創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療癲病及狂病的先河。
西醫學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礙中的抑鬱症,其臨床表現與本病類似者,
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情誌所傷心藏神,主神誌,肝藏魂,主疏泄。若惱怒鬱憤,則心氣不平,肝失疏泄,
氣機失調,擾動心神而成;或肝鬱不解,木氣太過,克伐脾土,水瀆失職,
痰濕內生,或肝鬱化火,則痰火逆亂,心神被擾而成;
若暴怒不止,則氣機痹阻。血行滯澀,
日久為瘀,或瘀痰互結,瘀阻升降之機,終由陰陽失司而成。
2.痰氣鬱結思慮太過,所願不遂,心脾受傷,思則氣結,心氣受抑,脾氣不發,
則痰氣鬱結,上擾清竅,以致蒙蔽心神,神誌逆亂而成。
·或思慮太過,心血內耗,脾失化源,心脾兩虛,血不榮心,
或藥物所傷,中州受損,中陽虛衰,神明失養而成。
3.先天遺傳即胎兒在母腹中有所大驚,胎氣被擾,升降失司
,陰陽失平,致使先天不足,腦神虛損,生後一有所觸,
則氣機逆亂,神機錯亂引發本病。
總之;本病多由七情內傷,致使氣滯、痰結、血瘀
或先天遺傳致虛與腦神異常所致,
以髒氣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為病機關鍵。
其病位在心腦,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統領魂魄意志,
憂動於心則肺應,
思動於心則脾應,
怒動於心則肝應,
恐動於心則腎應;
腦為元神之府,神機之源。
【臨床表現】
癲病以精神失常為其各證候的共有特徵。
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喃喃自喜,不知穢潔,
不知羞恥為特徵。
發病一般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輕的節律變化。
常伴有失眠、納差、便秘等症狀。
PS 納差,簡單的講就是吃飯不太好。
【診斷】
1.患者平素性格內向,大多數近期有情志內傷史;
2.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出言無序,或喃喃自語,靜而少動,
多喜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3.家族中有罹患本病或類似疾病的病史;
4.病情的輕重與反復常與情誌有關。
5.多發於青壯年女性。近年臨床資料表明,少年病例有增多之勢。
6.必須排除因器質性疾病以及藥物原因導致的精神失常。
【鑑別診斷】
1.鬱病,鬱病的心神惑亂型表現為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善哭為特徵,
與癲病表現相似,但鬱病心神惑亂型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
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多為同樣幾種症狀的重複,不發作時一如常人。
2.癡呆癲病與癡呆症狀表現亦有相似之處,
但癡呆以智能低下為突出表現,以神情呆滯、愚笨遲鈍為主要證候特徵,
其部分症狀可自製,其基本病機是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或痰濁瘀血,阻痺腦脈。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辯明新久虛實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精神興奮、煩躁為主要表現,多為實證;
病久則多見精神抑鬱、悲愁為主要表現,多屬虛證。
2.確定病性精神抑鬱,哭笑無常,多喜太息,胸脅脹悶,此屬氣滯;
神情呆滯,沉默癡呆,胸悶痞滿,此屬痰阻;
情感淡漠,昏昏憤憤,氣短無力,此屬氣虛;
沉默少動,善悲欲哭,肢體困乏,此屬脾虛;
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驚,此屬血虛。
治療原則
本病以理氣解鬱,暢達神機為其治療原則。
此外,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復與發生意外不可忽視的措施。
分證論治
·肝鬱氣滯
症狀:
精神抑鬱,情緒不寧,沉默不語,善怒易哭,時時太息,
胸脅脹悶,舌質淡,舌苔薄白,脈弦。 ,
治法:疏肝解鬱,行氣導滯。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
方中以柴胡、枳殼、香附疏肝理氣解鬱;
川芎開肝經血鬱;白芍、甘草柔肝緩急。
加石菖蒲、遠志、鬱金宜開心竅。
本證多見於癲癇初期,重點在於疏肝理氣解鬱。
若肝失疏泄,氣滯而致血瘀,出現脅下脹痛明顯,
舌有瘀點、瘀斑,可加川棟子、薑黃、丹參行氣活血止痛;
若兼有肝木太旺,克伐脾土,出現納差食少,腹脹等症狀時,
當加用黨參、白朮、山藥、茯苓等以健脾益氣;
若肝氣犯胃,出現噯氣頻作,胸脘滿悶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蘇梗以平肝和胃降逆。
·痰氣鬱結
症狀:
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出言無序,或喃喃自語,喜怒無常,穢潔不分,
不思飲食。舌紅苔膩而白,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鬱,化痰醒神。
方藥:加味導痰湯。
方用二陳湯理氣調中,燥濕祛痰;
加枳殼、南星、生薑即導痰湯祛風滌痰;
黃芩、黃連、竹瀝清心熱,瀉心火;
瓜蔞、桔梗順氣化痰;
人參、大棗和中健脾:以防攻伐太過;
烏梅收斂生津,以防疏泄太過。
可加入鬱金、石菖蒲、蒼朮以加強理氣解鬱醒神。
若痰濁壅盛,胸膈瞀悶,口多痰涎,脈滑大有力,形體壯實者,
可暫用三聖散取吐,劫奪痰涎。
因藥性猛悍,自當慎用。若吐後形神俱乏,宜以飲食調養。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鈍,言語錯亂,目瞪不瞬,舌苔白膩,為痰迷心竅,
治宜理氣豁痰,宜竅散結。
先以蘇合香丸,芳香開竅,繼以四七湯加膽南星、鬱金、石菖蒲之類,以行氣化痰。
若不寐易驚,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脈滑數者,
此痰鬱化熱,痰熱交蒸,干擾心神所致,宜清化痰熱,
可用溫膽湯加黃連合白金丸,取黃連清心火,白金丸手少陰藥,白礬酸鹹能軟頑痰,
鬱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病已。
若神昏意亂,動手毀物,為火盛欲狂之徵,當從狂論治。
·心脾兩虛
症狀:神思恍惚,魂夢顛倒,心悸易驚,善悲欲哭,肢體困乏,飲食銳減,
舌淡苔膩,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養心,調暢氣機。
方藥:養心湯送服越鞠丸。
養心湯健脾養心安神,即以人參、黃耆、甘草補脾;
川芎、當歸養心血;
茯苓、遠志、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寧心神;
更有肉桂引諸藥人心經,以奏養心安神之功。
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蒼朮、梔子、神曲,
解諸鬱結,調節氣機,使氣暢血通,鬱解神復,取其“氣血流通即是補”之義。
·氣陰兩虛
症狀:久治不愈,神誌恍惚,多言善驚,心煩易怒,躁擾不寐,
面紅形瘦,口乾舌燥,舌紅少芒或無苔,脈沉細而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四君子湯送服大補陰丸。
以四君子補中健脾益氣;
久病及腎,耗傷腎陰,陰虛火旺,
故用大補陰丸以鹽黃柏、鹽知母、酒蒸熟地、龜板、豬脊髓和蜜為丸,
鹽湯送下,滋陰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加豬脊髓,取其能通腎命,陽生陰長,腎命相通,共奏滋陰降火,
使之陰陽得其平,神機自複而向愈。
除上述治療外,單味藥如桑寄生、洋金花、馬錢子、黃芫花、大戟、
水牛角、地龍治療精神病進行臨床觀察,亦取得一定療效,
也有用針灸的療法均有一定效果。
但對單味劇毒藥如洋金花、馬錢子等應慎用為宜。
此外,移情易性等精神療法也不失為治療癲病的有效方法。
如防止環境的惡性刺激,這對保持患者智力、活躍情緒、
增加社會接觸和消除被隔離感有益。
【轉歸預後】
本病多由早期的肝鬱氣滯、痰氣鬱結的實證,
失治誤治,或精神調攝不當,而轉為心脾兩虛或氣陰兩虛的虛證。
本病早期診斷正確,藥物治療及精神調攝得當,可望痊癒,
但若屢遇七情內傷,則易反复。
若失治、治之不當,不但轉成慢性,且可加重轉為狂病,預後亦差。
【預防與調攝】
本病屬神誌失常的疾病,故尤其是對有家族史又性格內向之人,
要加強思想修養,正確對待各種事物,保持心情開朗,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本病除藥物治療外,調攝護理也很重要。如情志、起居、食飲、勞逸等的調攝;
護理工作也要加強,防止意外。
病人不宜從事高空作業及駕駛、操縱機械等危險性大的工作。
乎素亦要防止惡言、譏諷擾亂情志,要給予關心照顧。
【結語】
癲病是一種精神失常疾病。
病位在心腦,主要是心腦主神機的功能失常,與肝脾腎有關,
而情誌所傷,痰氣鬱結與先天遺傳,為主要致病之因,
致使臟氣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是其病機所在。
臨床上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喃喃自語,語無倫次,
靜而多喜少動為其特徵。
治以理氣解鬱,暢達神機為其大法。
同時,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或意外發生的措施,
這是治療上又一個基本原則。
主要分為肝鬱氣滯、痰氣鬱結、心脾兩虛和氣陰兩虛四個證型,
分別以疏肝解鬱,行氣導滯;理氣解鬱,化痰醒神;健脾養心,調暢氣機及益氣養陰
為主要治法。
除藥物治療外,必須注重生活調攝、精神安慰及必要的安全護理。
【文獻摘要】
《素問·脈要精微論》:“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丹溪心法·癲狂》:“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脈虛者可治,實則死。
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治當鎮心神,開痰結。”。
《醫學正傳·癲狂癇證》:“大抵狂為痰火實盛,癲為心血不足,
多為求高遠不得志者有之。”
《醫家四要·病機約論·癲狂者審陰陽之邪並》:
“癲疾始發,志意不樂,甚則精神癡呆,言語無倫,而睡於平時,乃邪並於陰也。
……蓋癲之為病,多因謀為不遂而得。”
【現代研究】
·證類研究
張氏對30例精神分裂症進行中醫分型研究,
結果表明以頑痰型9例、陽虛型7例、陰虛型7例、熱痰型7例為主。
進一步研究表明,
四型的強啡?,-8(D1-s)和尿中3-甲氧基-4-羥基苯乙醇硫酸腺?(真n亞C-S04)
低於健康人,四型相比的結果是熱痰型和陰虛型的腦脊液的環磷酸腺?(cAMP)
高於陽虛型和頑痰型,且陰虛的D:-8高於陽虛型和頑痰型,
所以推測陽虛和頑痰這兩型中醫的病理變化,可能與cAMP、Dl-8和MHPC-SO4的降低有關,
而陰虛和熱痰型可能與cAMP、D1-8的增高和MHPC-SO4的降低有關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9):5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本病主
要分為四型:痰氣鬱結型、氣虛痰結型、心脾兩虛型、陰虛火旺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994年發布. P21)。周氏對精神病233例辨證結果,痰濕內阻型107例(46%),痰火內擾型59例(25%),陽虛虧損型47例(20%),氣滯血瘀型7例,陰虛火旺型6例,未歸類者7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2):127)。
·臨床治療
張氏等以
歡神湯(合歡皮、茯神、鬱金、菖蒲、醋柴胡、當歸、青皮、陳皮、白朮、天竺黃、
南星)治療癲症33例,結果治愈12例,好轉15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81.8%。
體會:心肝脾三臟虛損為病之本,
痰鬱竅閉為其標。
歡神湯諸藥合用有歡神寧心,化痰開竅,解鬱健脾之功,
治療本病隨證變通每能收效[陝西中醫1985;(12):537)。
王氏認為癲病多因憂思過度,鬱悶不舒,憂愁思慮傷心,故心血不足,
又兼思則氣結,氣結則凝固,堵塞氣機,蒙蔽神明,故精神失常,
俗所謂痰迷心竅。
癲與狂,病理症狀雖不同,其痰火鬱蔽則一,故治療大法以祛痰為主。
癲病於祛痰中兼養心安神,
自定加味溫膽湯
(清半夏、廣皮、茯神、遠志、竹茹、枳實、九節菖蒲、礬鬱金、天竺黃、磁石、
生龍齒、生牡蠣、膽南星、硃砂)治之(j匕京中醫1984;(1):5)。高氏在理論上提出:?痰瘀凝滯腦氣;?肺氣鬱結;?鬱久化熱;?下以去實,洩以去閉。癲證緣於痰、氣、瘀、熱互結者,其大腸氣閉,燥屎內結或瘀血經閉,其輕者,或可理氣清解,活血化瘀;其重
--
: 癲病因情志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鬱結,蒙蔽心竅所發。
: 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為特徵。
: 相當於西醫學的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強迫症等。
: 其臨床表現為:精神抑鬱,多疑多慮,或焦急膽怯,自語少動,或悲鬱善哭,
: 呆滯嘆息等不正常表現。一般而言多有情志刺激,意慾不遂等誘發因素或有家庭史。
: 中醫臨床證候分為4型予以辨證論治:
: 1、痰氣鬱結型,2、氣虛痰結型,3、心脾兩虛型,4、陰虛火旺型。
https://www.nli.cn/read/zy-zynkx/bd339c7381e0d5b4.md
第八節 癲病
癲病是由於情誌所傷,或先天遺傳,導致痰氣鬱結,蒙蔽心竅,
或陰陽失調,精神失常,臨床表現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喃喃自語,
出言無序,靜而多喜少動為特徵的一種常見多發的精神病。
青壯年多見,近年來少年發病者有增加趨勢。
早在《內經》即對本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及治療均有較系統的描述。
如《靈樞·癲狂》有“得之憂飢”、“大怒”、“有所大喜”等記載,
明確了情志因素致病。對其症狀的描述說:
“癇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
為了觀察病情變化,首創“治癲疾者常與之居”的護理方法,至今也有實際意義。
《素問·脈解》又說:“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顛疾也”,
指出了火邪擾心和陰陽失調而發生癲病、狂病。
《難經·二十難》提出了“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使癲病與狂病相鑑別,
但直至金元時期,癲、狂、癇同時並稱,混而不清。
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將其詳細分辨,《證治準繩·癲狂癇總論》說:
“癲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
積年累月不愈”;
“狂者病之發時猖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癇病發則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瘋抽掣,目上視,或口眼喁斜,
或口作六畜之聲”。為後世辨證治療提示了正確方向。
《醫林改錯·癲狂夢醒湯》指出“癲狂……乃氣血凝滯腦氣”,
從而開創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療癲病及狂病的先河。
西醫學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礙中的抑鬱症,其臨床表現與本病類似者,
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情誌所傷心藏神,主神誌,肝藏魂,主疏泄。若惱怒鬱憤,則心氣不平,肝失疏泄,
氣機失調,擾動心神而成;或肝鬱不解,木氣太過,克伐脾土,水瀆失職,
痰濕內生,或肝鬱化火,則痰火逆亂,心神被擾而成;
若暴怒不止,則氣機痹阻。血行滯澀,
日久為瘀,或瘀痰互結,瘀阻升降之機,終由陰陽失司而成。
2.痰氣鬱結思慮太過,所願不遂,心脾受傷,思則氣結,心氣受抑,脾氣不發,
則痰氣鬱結,上擾清竅,以致蒙蔽心神,神誌逆亂而成。
·或思慮太過,心血內耗,脾失化源,心脾兩虛,血不榮心,
或藥物所傷,中州受損,中陽虛衰,神明失養而成。
3.先天遺傳即胎兒在母腹中有所大驚,胎氣被擾,升降失司
,陰陽失平,致使先天不足,腦神虛損,生後一有所觸,
則氣機逆亂,神機錯亂引發本病。
總之;本病多由七情內傷,致使氣滯、痰結、血瘀
或先天遺傳致虛與腦神異常所致,
以髒氣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為病機關鍵。
其病位在心腦,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統領魂魄意志,
憂動於心則肺應,
思動於心則脾應,
怒動於心則肝應,
恐動於心則腎應;
腦為元神之府,神機之源。
【臨床表現】
癲病以精神失常為其各證候的共有特徵。
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喃喃自喜,不知穢潔,
不知羞恥為特徵。
發病一般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輕的節律變化。
常伴有失眠、納差、便秘等症狀。
PS 納差,簡單的講就是吃飯不太好。
【診斷】
1.患者平素性格內向,大多數近期有情志內傷史;
2.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出言無序,或喃喃自語,靜而少動,
多喜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3.家族中有罹患本病或類似疾病的病史;
4.病情的輕重與反復常與情誌有關。
5.多發於青壯年女性。近年臨床資料表明,少年病例有增多之勢。
6.必須排除因器質性疾病以及藥物原因導致的精神失常。
【鑑別診斷】
1.鬱病,鬱病的心神惑亂型表現為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善哭為特徵,
與癲病表現相似,但鬱病心神惑亂型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
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多為同樣幾種症狀的重複,不發作時一如常人。
2.癡呆癲病與癡呆症狀表現亦有相似之處,
但癡呆以智能低下為突出表現,以神情呆滯、愚笨遲鈍為主要證候特徵,
其部分症狀可自製,其基本病機是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或痰濁瘀血,阻痺腦脈。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辯明新久虛實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精神興奮、煩躁為主要表現,多為實證;
病久則多見精神抑鬱、悲愁為主要表現,多屬虛證。
2.確定病性精神抑鬱,哭笑無常,多喜太息,胸脅脹悶,此屬氣滯;
神情呆滯,沉默癡呆,胸悶痞滿,此屬痰阻;
情感淡漠,昏昏憤憤,氣短無力,此屬氣虛;
沉默少動,善悲欲哭,肢體困乏,此屬脾虛;
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驚,此屬血虛。
治療原則
本病以理氣解鬱,暢達神機為其治療原則。
此外,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復與發生意外不可忽視的措施。
分證論治
·肝鬱氣滯
症狀:
精神抑鬱,情緒不寧,沉默不語,善怒易哭,時時太息,
胸脅脹悶,舌質淡,舌苔薄白,脈弦。 ,
治法:疏肝解鬱,行氣導滯。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
方中以柴胡、枳殼、香附疏肝理氣解鬱;
川芎開肝經血鬱;白芍、甘草柔肝緩急。
加石菖蒲、遠志、鬱金宜開心竅。
本證多見於癲癇初期,重點在於疏肝理氣解鬱。
若肝失疏泄,氣滯而致血瘀,出現脅下脹痛明顯,
舌有瘀點、瘀斑,可加川棟子、薑黃、丹參行氣活血止痛;
若兼有肝木太旺,克伐脾土,出現納差食少,腹脹等症狀時,
當加用黨參、白朮、山藥、茯苓等以健脾益氣;
若肝氣犯胃,出現噯氣頻作,胸脘滿悶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蘇梗以平肝和胃降逆。
·痰氣鬱結
症狀:
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出言無序,或喃喃自語,喜怒無常,穢潔不分,
不思飲食。舌紅苔膩而白,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鬱,化痰醒神。
方藥:加味導痰湯。
方用二陳湯理氣調中,燥濕祛痰;
加枳殼、南星、生薑即導痰湯祛風滌痰;
黃芩、黃連、竹瀝清心熱,瀉心火;
瓜蔞、桔梗順氣化痰;
人參、大棗和中健脾:以防攻伐太過;
烏梅收斂生津,以防疏泄太過。
可加入鬱金、石菖蒲、蒼朮以加強理氣解鬱醒神。
若痰濁壅盛,胸膈瞀悶,口多痰涎,脈滑大有力,形體壯實者,
可暫用三聖散取吐,劫奪痰涎。
因藥性猛悍,自當慎用。若吐後形神俱乏,宜以飲食調養。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鈍,言語錯亂,目瞪不瞬,舌苔白膩,為痰迷心竅,
治宜理氣豁痰,宜竅散結。
先以蘇合香丸,芳香開竅,繼以四七湯加膽南星、鬱金、石菖蒲之類,以行氣化痰。
若不寐易驚,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脈滑數者,
此痰鬱化熱,痰熱交蒸,干擾心神所致,宜清化痰熱,
可用溫膽湯加黃連合白金丸,取黃連清心火,白金丸手少陰藥,白礬酸鹹能軟頑痰,
鬱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病已。
若神昏意亂,動手毀物,為火盛欲狂之徵,當從狂論治。
·心脾兩虛
症狀:神思恍惚,魂夢顛倒,心悸易驚,善悲欲哭,肢體困乏,飲食銳減,
舌淡苔膩,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養心,調暢氣機。
方藥:養心湯送服越鞠丸。
養心湯健脾養心安神,即以人參、黃耆、甘草補脾;
川芎、當歸養心血;
茯苓、遠志、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寧心神;
更有肉桂引諸藥人心經,以奏養心安神之功。
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蒼朮、梔子、神曲,
解諸鬱結,調節氣機,使氣暢血通,鬱解神復,取其“氣血流通即是補”之義。
·氣陰兩虛
症狀:久治不愈,神誌恍惚,多言善驚,心煩易怒,躁擾不寐,
面紅形瘦,口乾舌燥,舌紅少芒或無苔,脈沉細而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四君子湯送服大補陰丸。
以四君子補中健脾益氣;
久病及腎,耗傷腎陰,陰虛火旺,
故用大補陰丸以鹽黃柏、鹽知母、酒蒸熟地、龜板、豬脊髓和蜜為丸,
鹽湯送下,滋陰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加豬脊髓,取其能通腎命,陽生陰長,腎命相通,共奏滋陰降火,
使之陰陽得其平,神機自複而向愈。
除上述治療外,單味藥如桑寄生、洋金花、馬錢子、黃芫花、大戟、
水牛角、地龍治療精神病進行臨床觀察,亦取得一定療效,
也有用針灸的療法均有一定效果。
但對單味劇毒藥如洋金花、馬錢子等應慎用為宜。
此外,移情易性等精神療法也不失為治療癲病的有效方法。
如防止環境的惡性刺激,這對保持患者智力、活躍情緒、
增加社會接觸和消除被隔離感有益。
【轉歸預後】
本病多由早期的肝鬱氣滯、痰氣鬱結的實證,
失治誤治,或精神調攝不當,而轉為心脾兩虛或氣陰兩虛的虛證。
本病早期診斷正確,藥物治療及精神調攝得當,可望痊癒,
但若屢遇七情內傷,則易反复。
若失治、治之不當,不但轉成慢性,且可加重轉為狂病,預後亦差。
【預防與調攝】
本病屬神誌失常的疾病,故尤其是對有家族史又性格內向之人,
要加強思想修養,正確對待各種事物,保持心情開朗,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本病除藥物治療外,調攝護理也很重要。如情志、起居、食飲、勞逸等的調攝;
護理工作也要加強,防止意外。
病人不宜從事高空作業及駕駛、操縱機械等危險性大的工作。
乎素亦要防止惡言、譏諷擾亂情志,要給予關心照顧。
【結語】
癲病是一種精神失常疾病。
病位在心腦,主要是心腦主神機的功能失常,與肝脾腎有關,
而情誌所傷,痰氣鬱結與先天遺傳,為主要致病之因,
致使臟氣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是其病機所在。
臨床上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喃喃自語,語無倫次,
靜而多喜少動為其特徵。
治以理氣解鬱,暢達神機為其大法。
同時,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或意外發生的措施,
這是治療上又一個基本原則。
主要分為肝鬱氣滯、痰氣鬱結、心脾兩虛和氣陰兩虛四個證型,
分別以疏肝解鬱,行氣導滯;理氣解鬱,化痰醒神;健脾養心,調暢氣機及益氣養陰
為主要治法。
除藥物治療外,必須注重生活調攝、精神安慰及必要的安全護理。
【文獻摘要】
《素問·脈要精微論》:“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丹溪心法·癲狂》:“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脈虛者可治,實則死。
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治當鎮心神,開痰結。”。
《醫學正傳·癲狂癇證》:“大抵狂為痰火實盛,癲為心血不足,
多為求高遠不得志者有之。”
《醫家四要·病機約論·癲狂者審陰陽之邪並》:
“癲疾始發,志意不樂,甚則精神癡呆,言語無倫,而睡於平時,乃邪並於陰也。
……蓋癲之為病,多因謀為不遂而得。”
【現代研究】
·證類研究
張氏對30例精神分裂症進行中醫分型研究,
結果表明以頑痰型9例、陽虛型7例、陰虛型7例、熱痰型7例為主。
進一步研究表明,
四型的強啡?,-8(D1-s)和尿中3-甲氧基-4-羥基苯乙醇硫酸腺?(真n亞C-S04)
低於健康人,四型相比的結果是熱痰型和陰虛型的腦脊液的環磷酸腺?(cAMP)
高於陽虛型和頑痰型,且陰虛的D:-8高於陽虛型和頑痰型,
所以推測陽虛和頑痰這兩型中醫的病理變化,可能與cAMP、Dl-8和MHPC-SO4的降低有關,
而陰虛和熱痰型可能與cAMP、D1-8的增高和MHPC-SO4的降低有關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9):5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本病主
要分為四型:痰氣鬱結型、氣虛痰結型、心脾兩虛型、陰虛火旺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994年發布. P21)。周氏對精神病233例辨證結果,痰濕內阻型107例(46%),痰火內擾型59例(25%),陽虛虧損型47例(20%),氣滯血瘀型7例,陰虛火旺型6例,未歸類者7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2):127)。
·臨床治療
張氏等以
歡神湯(合歡皮、茯神、鬱金、菖蒲、醋柴胡、當歸、青皮、陳皮、白朮、天竺黃、
南星)治療癲症33例,結果治愈12例,好轉15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81.8%。
體會:心肝脾三臟虛損為病之本,
痰鬱竅閉為其標。
歡神湯諸藥合用有歡神寧心,化痰開竅,解鬱健脾之功,
治療本病隨證變通每能收效[陝西中醫1985;(12):537)。
王氏認為癲病多因憂思過度,鬱悶不舒,憂愁思慮傷心,故心血不足,
又兼思則氣結,氣結則凝固,堵塞氣機,蒙蔽神明,故精神失常,
俗所謂痰迷心竅。
癲與狂,病理症狀雖不同,其痰火鬱蔽則一,故治療大法以祛痰為主。
癲病於祛痰中兼養心安神,
自定加味溫膽湯
(清半夏、廣皮、茯神、遠志、竹茹、枳實、九節菖蒲、礬鬱金、天竺黃、磁石、
生龍齒、生牡蠣、膽南星、硃砂)治之(j匕京中醫1984;(1):5)。高氏在理論上提出:?痰瘀凝滯腦氣;?肺氣鬱結;?鬱久化熱;?下以去實,洩以去閉。癲證緣於痰、氣、瘀、熱互結者,其大腸氣閉,燥屎內結或瘀血經閉,其輕者,或可理氣清解,活血化瘀;其重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居家方便檢測憂鬱症的儀器?
By Connor
at 2020-10-08T14:29
at 2020-10-08T14:29
影集Spinning out與躁鬱症
By Quanna
at 2020-09-30T21:46
at 2020-09-30T21:46
今天送得好無力...
By Dinah
at 2020-09-27T20:55
at 2020-09-27T20:55
吃藥要多久才會有效
By Ophelia
at 2020-09-19T12:56
at 2020-09-19T12:56
服藥一個禮拜的近況
By Joe
at 2020-08-20T15:45
at 2020-08-20T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