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環境 人當然會生病 - 精神疾病
By Hamiltion
at 2007-12-03T01:40
at 2007-12-03T01:4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uck (哈克說"huck已死")》之銘言:
: 不論生理或精神上短暫或長期的失常, 出軌 都被認為是疾病
: 需要被治療, 或說是盡快被治療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 對於這樣的說法, 將現代醫學, 看作一種社會控制的方式,
這樣的說法,是相當有價值的,但是,應該繼續深化下去。
事實上,「病態」與「常態」是一種互相依存的事物。
「社會控制」本身,也是來自於人類病態的產物,人類對於
事物存在著控制慾,希望事務按照自己意志演變,一旦做不
到,動輒就使用疾病的標籤化。這代表什麼?這代表著人類
內心深處巨大的不安,這不安來自哪裡?來自於有條件的愛。
因為絕大多數的愛(尤其東方人)都是有條件的,所以永遠
存在著失去的不安,就像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階層,很多人
的安全感需求是嚴重受損的。所以每逢各學會要改選理監事,
就會有一群人到處拜託,因為他們根本難以想像自己失去這
頭銜的下場。問題是:他們在理性上很清楚知道失去也不會
怎樣,但在情感層次上,他們卻無法自我控制。這不是他們
所謂的病態嗎?
再更深入一點。「社會控制」不但是病態的產物,也高度仰
賴病態的滋養。試想:一個沒有精神病或心理障礙的世界,
會有多少精神科或心理從業人員失業?而一個有關疾病的社
會新聞,可以拱多少位精神科醫師上電視受採訪?精神疾病
不是一種遭到控制的客體,而是一種正在積極發揮社會功能
的主體。紅了一個憂鬱症,就興起一群憂鬱症產業,巨大的
金流、輿論、專業、期刊、教職、權力、知名度不斷在追逐
下一個會紅的疾病當中。
我想,說到這裡就好,多言無益,這些討論,比較適合在翠
微裡關起門來聊天的談資。
至於小綿羊的無奈,我只能回答:不要把心理治療給看簡單
了。這個社會的組成,與「符號」高度依存,誰能取得符號
詮釋權,誰就獲得了充權與消權的力量,也有機會從「生命
意義的消費者」轉變為「生命意義的生產者」。透過行動,
生命意義大量被製造,供應人類努力奮鬥基礎的核心意義,
人們不斷必須透過努力與勞動來購買意義(諸如:教職、學
位、職位等等),這個「生命意義市場」很繁複,且講起來
很累。
心理治療絕對不是偽善,倘若學習多時,還看不穿真實與虛
偽的虛相,其實不要勉強。行行出狀元,很多時候,興趣、
能力與天賦三者,是不會恰巧碰在一起的。放棄,其實是擁
有的開始。就像常有個案在放棄「我一定要好起來!」的義
和團式信念之後,才發現自己會不斷自我勵志,事實上是表
達一種「我是病人。但我很努力。不要放棄我。」的恐懼。
在明白這點之後,只透過小規模的生命改寫,個案就發現:
「我本來就好好的,我沒事發神經要自己好起來幹什麼?」
不過,我不否認,心理治療的能力,真的是高度仰賴天賦。
好比「體氣高妙,雖在父兄,不得移子弟。」
這些年看過不少Apply的人,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就是很努
力卻缺乏天賦的人。只能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 不論生理或精神上短暫或長期的失常, 出軌 都被認為是疾病
: 需要被治療, 或說是盡快被治療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 對於這樣的說法, 將現代醫學, 看作一種社會控制的方式,
這樣的說法,是相當有價值的,但是,應該繼續深化下去。
事實上,「病態」與「常態」是一種互相依存的事物。
「社會控制」本身,也是來自於人類病態的產物,人類對於
事物存在著控制慾,希望事務按照自己意志演變,一旦做不
到,動輒就使用疾病的標籤化。這代表什麼?這代表著人類
內心深處巨大的不安,這不安來自哪裡?來自於有條件的愛。
因為絕大多數的愛(尤其東方人)都是有條件的,所以永遠
存在著失去的不安,就像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階層,很多人
的安全感需求是嚴重受損的。所以每逢各學會要改選理監事,
就會有一群人到處拜託,因為他們根本難以想像自己失去這
頭銜的下場。問題是:他們在理性上很清楚知道失去也不會
怎樣,但在情感層次上,他們卻無法自我控制。這不是他們
所謂的病態嗎?
再更深入一點。「社會控制」不但是病態的產物,也高度仰
賴病態的滋養。試想:一個沒有精神病或心理障礙的世界,
會有多少精神科或心理從業人員失業?而一個有關疾病的社
會新聞,可以拱多少位精神科醫師上電視受採訪?精神疾病
不是一種遭到控制的客體,而是一種正在積極發揮社會功能
的主體。紅了一個憂鬱症,就興起一群憂鬱症產業,巨大的
金流、輿論、專業、期刊、教職、權力、知名度不斷在追逐
下一個會紅的疾病當中。
我想,說到這裡就好,多言無益,這些討論,比較適合在翠
微裡關起門來聊天的談資。
至於小綿羊的無奈,我只能回答:不要把心理治療給看簡單
了。這個社會的組成,與「符號」高度依存,誰能取得符號
詮釋權,誰就獲得了充權與消權的力量,也有機會從「生命
意義的消費者」轉變為「生命意義的生產者」。透過行動,
生命意義大量被製造,供應人類努力奮鬥基礎的核心意義,
人們不斷必須透過努力與勞動來購買意義(諸如:教職、學
位、職位等等),這個「生命意義市場」很繁複,且講起來
很累。
心理治療絕對不是偽善,倘若學習多時,還看不穿真實與虛
偽的虛相,其實不要勉強。行行出狀元,很多時候,興趣、
能力與天賦三者,是不會恰巧碰在一起的。放棄,其實是擁
有的開始。就像常有個案在放棄「我一定要好起來!」的義
和團式信念之後,才發現自己會不斷自我勵志,事實上是表
達一種「我是病人。但我很努力。不要放棄我。」的恐懼。
在明白這點之後,只透過小規模的生命改寫,個案就發現:
「我本來就好好的,我沒事發神經要自己好起來幹什麼?」
不過,我不否認,心理治療的能力,真的是高度仰賴天賦。
好比「體氣高妙,雖在父兄,不得移子弟。」
這些年看過不少Apply的人,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就是很努
力卻缺乏天賦的人。只能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07-12-04T23:57
at 2007-12-04T23:57
By Hedwig
at 2007-12-08T09:51
at 2007-12-08T09:51
By Harry
at 2007-12-10T13:03
at 2007-12-10T13:03
By Anonymous
at 2007-12-15T00:32
at 2007-12-15T00:32
By Elvira
at 2007-12-15T02:16
at 2007-12-15T02:16
By Mia
at 2007-12-18T21:58
at 2007-12-18T21:58
By Quintina
at 2007-12-22T09:40
at 2007-12-22T09:40
By Andrew
at 2007-12-22T23:51
at 2007-12-22T23:51
By Harry
at 2007-12-26T13:26
at 2007-12-26T13:26
By Aaliyah
at 2007-12-28T17:42
at 2007-12-28T17:42
By Damian
at 2008-01-01T02:33
at 2008-01-01T02:33
By Valerie
at 2008-01-01T15:12
at 2008-01-01T15:12
By Audriana
at 2008-01-05T15:09
at 2008-01-05T15:09
By Andrew
at 2008-01-08T17:18
at 2008-01-08T17:18
By William
at 2008-01-10T00:39
at 2008-01-10T00:39
By Linda
at 2008-01-11T22:53
at 2008-01-11T22:53
By Elma
at 2008-01-16T06:31
at 2008-01-16T06:31
Related Posts
請問高雄哪間醫院有"好"的精神患者住的 …
By Genevieve
at 2007-12-02T01:15
at 2007-12-02T01:15
精神分裂
By Caitlin
at 2007-12-02T01:11
at 2007-12-02T01:11
請問如何強制長期療養?
By Rachel
at 2007-12-02T00:59
at 2007-12-02T00:59
這算心理變態嗎 ?????
By William
at 2007-12-01T17:40
at 2007-12-01T17:40
感覺變嚴重了
By Joe
at 2007-12-01T13:46
at 2007-12-01T13:46